張晨荷
摘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用語對青少年的語言習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在作文中運用網絡流行語能夠讓文章顯得更生動,但事實并非如此,網絡流行語良莠不均,學生還缺乏判斷能力,因此作文中被濫用的網絡用語需要被徹底消除。另一方面,網絡語濫用這一現象也體現出學生詞匯量的缺乏。目前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多積累詞語和短語,并利用同義詞替換的方式消滅文章當中的網絡流行語。
關鍵詞:初中語文;網絡流行語;同義詞;作文
網絡的飛速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漸縮短,讓生活變得更方便快捷,同時也侵蝕了原本純凈的語言環境。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學生作文語言的“網絡化”。
一、肆虐的網絡用語
這里的語言“網絡化”是指在作文中運用許多網絡上流行的新興詞匯,這些詞匯一般具有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通俗易懂等特點,有些甚至還含有色情和暴力等不健康成分。由于這些詞語易于理解和識記,它們很快便能成為生活用語中的一部分。而現在青少年的溝通工具多為電腦、智能手機等同網絡密切相關的終端,因此網絡用語在中學生的語言系統中迅速地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文章本身是非常嚴肅的一種事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思想的表達,可以說是一種“大雅”的文化。然而部分初中生的作文已經完全脫離了“雅”這個字,而是朝著“大俗”的方向邁進。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便是作文中網絡語言的大量運用。
這些語言在初中生作文中肆虐的原因一般有兩點:1、學生認為這樣很“潮”,很時尚,其他同學都這樣說話,自己也跟著這樣說;2、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詞語,除了用這樣網絡流行的語言,學生想不出其他能表達同樣情感的詞語。這就造成了學生作文中語言毫無美感,粗鄙之語比比皆是的尷尬局面。
那么,是不是網絡流行語真的很“潮”呢?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上來說,這些語言的新鮮性的確會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滿足感,但把這些詞語運用到作文當中來并不是一種明智的決定。使用這些詞語之后,學生的作文往往過于口語化、隨意化,他們往往不再字斟句酌而是天馬行空地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整體上降低了文章的質量。雖然一些網絡用語也相對比較文明,無傷大雅,但這些詞語的受眾畢竟是小部分人,學生的作文要經受得住考試的檢驗就必須消除這些網絡流行語。
二、網絡用語的替換
改變學生認為文章中可以使用網絡用語的這種觀念很簡單,只要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他們以后在使用之前便會再三斟酌。但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僅是觀念上的問題,而是青少年詞語的匱乏,即找不到合適的替代詞語。也就是說,即使他們知道這樣的詞語寫在文章當中不妥當,但想不出有哪些更好的詞語可以替換。
要在作文中消除網絡流行語任重而道遠。從近期與長遠兩個角度來看,需要做的有以下兩方面,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錄進行分析。
對過去文章的修改能初步判定學生是否對“網絡流行語”有一個評判的標準。我要求學生拿出《我的同桌》這篇作文進行修改。
1、找出文章中的網絡用語
將文章當中自認為是網絡用語的詞語找出來,如果找不出可以請同學和老師幫忙,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清楚哪些詞語屬于網絡用語。
學生通過查找,明確了他們心目中的一些屬于網絡流行語的詞匯,如“我去”、“懵b”、“牛B”、“屌絲”、“不明覺厲”、“喜大普奔”、“小清新”、“吃貨”等等。
2、可用哪些詞語替換
能夠找到這些詞語,說明學生在對網絡用語的判定上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如何將這些詞語消滅掉?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同義詞替換。但由于網絡對人們的影響已經遍及到方方面面,我們的思維也已經對這些詞語進行了默認處理,甚至想不出如何替換掉這些詞語,因為它們放在這樣的語境中是如此貼切。因此只有借助網絡等工具,集合同學們共同的力量進行同義詞查找。
我將學生分成小組,將每個詞語的替換任務分給不同小組去完成,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小組討論和回家之后利用網絡搜集等辦法找出了不少同義詞。
3、結合語境挑選最合適的詞語
學生們的成果喜人,第二天的作文課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找到的同義詞。下一項任務便是結合自己的使用語境對詞語進行替換。有個學生的作文當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
美食一上桌,原本矜持的她便暴露出十足的吃貨本性。
在這個句子當中,學生找出的網絡用語是“吃貨”。關于“吃貨”這個詞的同義詞,學生們搜集的結果有:“貪吃鬼”、“美食家”、“食客”、“饕餮”等等。那么在這句話當中,哪個詞用起來更貼切呢。首先要分析原句的含義?!俺载洷拘浴蓖榜娉值乃笔窍鄬Ρ鹊模榜娉帧甭杂邪x,而相對比的“吃貨”便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那么在學生找到的這些詞當中,有貶義色彩的是“貪吃鬼”和“饕餮”,而“饕餮”一詞比較高級,學生往往想不到,用起來不太熟練,他們更加傾向的是“貪吃鬼”,替換之后,句子變成了:
美食一上桌,原本矜持的她便暴露出十足的貪吃鬼本性。
這樣一來,即使網絡用語被換掉,句子表達的感情色彩也沒有發生改變。
如果說“吃貨”這個詞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那另外一些不文明的句子是必須堅決改掉的。學生作文當中有這樣不雅的語句:
當時我一臉懵b,完全不知道他在瞎bb些什么。
這樣的語句在學生的周記當中出現得比較多,正式的考試當中比較少。但是學生一旦養成這樣的語言習慣,他們的作文語言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因此這種句子也應該完全杜絕。“懵b”和“瞎bb”這兩個詞都是非常不雅的詞語,堅決不能出現在作文當中。學生搜集的“懵b”的同義詞有:“一頭霧水”、“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惘然”、“迷惑”、“迷惘”等;“瞎bb”的同義詞有:“胡說八道”、“瞎說”、“胡言亂語”、“東拉西扯”、“信口開河”等。
句中的兩個網絡流行語的貶義色彩都十分明顯,學生找的同義詞也一樣都是貶義詞,這些詞語還是相對比較準確的。在替換的過程中,“一臉懵b”的意思同“一頭霧水”比較接近,可以替換,“瞎bb”同“胡言亂語”比較接近,可以替換,替換之后的句子如下:
當時我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他在胡言亂語些什么。
句子非但沒有改變意思,還變得非常文明,作文當中這樣的句子就完全能夠被接受了。
三、網絡用語的扼殺
對過去作文的修改是亡羊補牢的做法,如何防微杜漸,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徹底杜絕呢?鑒于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想要徹底消滅學生作文當中的網絡流行語,就必須在平時多下工夫??衫靡韵聨追N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1、養成積累同義詞的習慣
在接觸到新興的網絡流行語時,有意識地找出這些詞語的同義詞并積累在摘抄本上,在寫作文選詞之前進行斟酌。
2、組織同義詞比賽
組織同義詞比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賽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關鍵是能夠做到人人參與。因為喜歡運用網絡流行語的學生一般都比較沉溺于網絡,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較低,用比賽的形式能夠一定程度地刺激他們的好勝心,只有他們積極參與,網絡流行語的控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問題的改善
在發現學生作文語言的網絡化這一問題以來,我每天利用早讀的時間給學生一個詞語讓他們進行同義詞轉換,同時在周記中找出他們同類型的問題對他們進行面批。一個月之后,學生作文的語言已經規范了許多。但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語言習慣的改變更不能乞求快速,欲速則不達,只有在平時多多注意多多積累,學生的詞匯量才會變得豐富,學生作文的語言水平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