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摘要: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通過投入巨資進行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但現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信息化參差不齊,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也比較突出。本文就當前學校教育信息化實施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相應對策,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學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校園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但是,在推進校園信息化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很多難題制約著校園信息化的發展。下面就是本人所要闡述的在推進校園信息化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一、校園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外方面存在的問題。
(1)校外有一些單位,他們為了方便,為了擺脫麻煩,為了為自己爭得更多的休息時間,把事情推到學校來了,特別是政府部門、醫院。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占用了教師不少的時間,對教師教育教學影響較大。
(2)近幾年,各級各部門的檢查非常多,為了迎接檢查,為了使檢查順利通過,師生不得不用很多的時間來應對。更甚的是教師正在上課,學校突然在廣播上通知各班安排學生搞大掃除,某級某部門的領導要來檢查工作。師生只好停下來打掃衛生,耽誤了師生上課時間,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占用了教師寶貴的時間。
2、購買設備存在的問題。
由于校園網建設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方向,學校在校園網建設上只考慮的是一次性投入,而沒有考慮到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導致不同時期購買的設備兼容性較差。如我校現階段微機室存在三次投入的計算機。最早有二00六年安裝運行的,現在還有十八臺,其次是二00九年安裝運行的,現在有二十八臺,二0一七年進了一批最新的計算機,有五十九臺。這些計算機都能運行。但最早的計算機現在成了“老爺機”了,開機要四分鐘左右才能啟動,運行一個程序至少得一分鐘以上,二00九年那批計算機啟動也要二分鐘左右。
3、教師存在的問題。
(1)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的帶頭人信息技術教師,他們往往身兼數職,要承擔超過平均課時,或者超過較多平均課時的教學任務,還要進行機房設備維護,還要負責各班班班通設備的維修和正常運行,還要負責校本培訓工作等等。可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評職稱、算課時量(我校的課時量比例:語文、數學的難度系數1.5,英語的難度為1.2,其余各學科都是1.0,就是說語文、數學教師上一節課要當信息技術課教師上一節半課,要達到平均課時就要比語文、數學教師多上好幾節)時卻不能和主課教師同等待遇,致使教師很有情緒,影響工作積極性。
(2)當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以應試教育為主。我們的教師如果用過多的精力去制作課件,去下載課件,去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樣做就會對教育教學可能影響較大,恐怕會讓學校領導失望,會讓上級主管部門失望,年底的績效工資會減少,職稱評定受影響,損失最大的是教師。
二、出現以上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設備跟不上,網絡不流暢,為應試教育而忙碌,為檢查而應付。為了扭轉這個局面,我想將從這幾個方面來談談促進校園信息化發展的措施。
(一)重新認識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在我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們心目中可以說仍然是一個盲點,有很多的領導和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概念和它的內涵含糊不清,現在此說說校園信息化的概念:
校園信息化,就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新型教育教學、學習與研究的學校平臺。它是以信息化網絡為主要的技術支撐,把信息和知識資源作為分享,以培養善于獲取、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與知識的學生為主要目標,以校園成為整個社會知識、信息的創新與傳播中樞為主要社會效應。
(二)了解了校園信息化概念,校園信息化將如何推進?
1、推進校園信息化,領導處于重要的地位,校園信息化搞得好的地方,都是政府領導、教育部門的負責人他們對校園信息化認識深刻,覺得校園信息化必須盡快搞起來。因此,所有政府的領導、教育部門的領導都要擔當起校園信息化工程的職責,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強基礎設施的利用和更新,對已取得的成績要加以肯定。在這一基礎上,盡量作出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整體性規劃,使校園信息化既能夠解決當前本地區教育的實際需要,同時,又考慮到信息化教育發展中因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或教育模式的轉變而產生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努力使硬件、軟件設備與教育教學的應用緊密地相結合,在軟件建設倍加關注,特別是網絡建設。要特別注重在校園信息化進程中信息化教育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通過反饋的信息,分析產生的原因,解決好校園信息化在教育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由此而進行教育方式、教學方法的改革。
3、建設高素質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教師隊伍。
我國地處農村的學校,在整個國家里占的比例是較重的,教師年點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我們應該以這部分教師作為重點。可以根據這些農村教師現有的教學技能,現有文化水平,以及他們的實際要求,分期分批的培訓,培訓他們信息化方面的基礎知識、使用信息化設備的基本技能、傳授先進的教學軟件,并對這些先進的軟件加以培訓,注重在培訓時要有針對性、靈活性和實用性,培訓方式要多樣化,晝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使他們能夠聽得懂,用得來。
4、國家所設課程的課時安排本人認為有一些課程的課時不大妥當。如語文學科一、二年級每周各上九節課,三至六年級八節,還包括作文,數學一、二年級每周各上五節,三至六年級每周各上4節,要完成任務確實很難。據我所了解到的,有一部分語文、數學教師為了完成語文或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任務,不得不去占用其它課程的時間,甚至犧牲自己中午或者下午的休息時間,無嘗地對學生進行講課、輔導學生做作業、批改作業等,要不然就完不成語文、數學的教育教學任務。
校園信息化是一個龐大的、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國家的投入,還需要學校的配合和教師的支持,因此,在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實施中,應該積極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穩步推進,切記相互攀比,盲目跟從,依據本校情況從設備到技術到師資全面加強建設。校園信息化之路是艱難曲折的,但又是充滿陽光的。
參考文獻:
[1]2005年張佑祥寫的《高校信息化系建構研究》
[2]2012年粟疆博、粟曉川寫的《教育與生活之淺析——基于校本視角》
[3]孫瑩瑩寫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及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