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少數民族基礎教育教師的教育素質關系到新疆整個教育的質量。新疆教師教育所取得的成績斐然,同時也出現和積累了不少問題。本文首先,回答為什么要選擇喀什大學教師培訓學校進行職前培養分析并概述學校狀況。其次,根據案例分析概述目前喀什大學在職前培養的現狀、成就及問題。最后,探尋正確的解決途徑及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教育管理;教育模式
一、喀什大學選取原因及概況
(1)選取喀什大學的原因
喀什大學是南疆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喀什和和田,在這樣民族風情濃厚的情況下,學校在培養人才規格上,以“政治過硬、具備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技能”作為培養目標。具有代表性。
(2)喀什大學概況
喀什大學是一所多民族、多學科、多形式的綜合性、應用型的現代化大學,是新疆南疆地區唯一一所高等師范院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也是中國最西部的大學。學校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師范專科學校,1962年建校,1978年8月,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喀什師范學院。2003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取得了優秀成績。2015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喀什師范學院更名喀什大學。
二、研究方法
我們案例研究選取的方法是文獻法、訪談法和調查問卷法。
(一)文獻法:已有的研究室本研究展開的首要基礎,通過查找有關的政策文本、文獻梳理、篩選,選擇有助于研究喀什大學職前培養案例研究的文獻。
訪談反饋
(二)訪談法:通過對師范院校中的行政人員,包括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處長、教科院或教師發展學院院長和招生就業處處長,師范院校的師范專業的教師和大三、大四年級段的學生這些訪談對象所在位置對其進行針對性地訪談,更為細致全面地了解新疆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現狀、問題和成因,發現了教師職業發展相關權力主體各自的利益訴求。了解到了師范生培養主體、客體、內容、途徑和過程等方面所呈現的現狀。
(三)問卷法:本研究選取針對職前培養師范教育相關參與者所設計的《新疆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專業教師職業素養的調查問卷》,此次問卷共收集教師有效問卷163份,學生有效問卷458份。通過對問卷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在教師層面對反映教師職業素養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在學生層面對反映學生培養現狀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如就業意愿、教育教學知識能力素養、參加教育見習或實習及收獲情況、普通話水平等。
三、現狀及對策
(一)培養主體
從培養的主體來看,喀什大學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師資力量來培養,還包括與實習支教的中小學校的聯合培養。
(二)培養客體
從培養的客體來看,喀什大學教師職前培養主要包括喀什大學的本科師范生和研究生師范生。
(三)培養環境
1、實習實訓示范基地建設
在現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實習、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各行業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加快建立大學生到中小學、幼兒園、企業和行業部門實習的長效機制。遴選有一定合作基礎的實習基地作為示范基地進行重點建設,制定示范基地建設標準,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考察評估。
2、“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本計劃旨在加強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教學新體系。本計劃堅持學科專業交叉原則,在統籌各類實驗教學資源基礎上,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的實驗教學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驗和創新活動創造條件
(四)培養內容
從培養的內容來看,教師的職前培養主要包括教師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實踐運用的能力。
(1)語言文字基本功的訓練
(2)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3)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技能訓練
(4)演示實驗和制作簡易教具技能訓練
(5)組織課外活動技能訓練
(6)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
(7)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
(8)教育科研技能訓練
(五)培養方法
(一)師教育類課程體系建設
加大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比例,構建由教育與心理基礎類理論課程、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學科教育類課程和教育實踐與技能類課程四個課程模塊組成的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以適應基礎教育不斷發展的新形勢。
(二)舉辦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
技能訓練是師范院校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技能。為進一步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培訓,突出師范教育特色,強化師范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及實踐運用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教師職能的發展,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喀什大學制定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每學期舉辦一次,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重點考察學生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基本技能與素養等。
(三)“拔尖雙語人才培養計劃”
“拔尖雙語人才培養計劃”旨在積極探索優秀少數民族學生人才培養新途徑,選擇有一定基礎條件的專業,集中優質資源,通過擇優選拔、重點施教、特殊培養的方式,在一定時期內培養出一批雙語教學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專業基礎扎實、具備畢業后能夠成為基層中小學校雙語骨干教師的優秀少數民族本科生和維語專業學生,為基礎教育和民族教育培養優秀雙語教師。本計劃是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活動,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增強課外創新實踐意識而面向本科生設置的計劃。
(四)實習支教
教育實習的內容包括教學工作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和基礎教育調查等方面。教學工作實習內容是據相關的課程標準,開展教材研究、備課、編寫教案、說課、試講、上課、評課、課外輔導、批改作業等各個環節的教學工作。要求實習期間,每名實習生必須堅持互相聽課和參加教學評議,一般每人聽課不少于10節,參加教學評議1-2次,從事課堂教學一般不少于10節,實習生上課前,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備課、說課和試講,未經指導教師同意,不能上課。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制作1-2節課的多媒體課件,運用于實際教學之中。
作者簡介:王藝璇(1988.10--),女,民族:漢,籍貫:遼寧沈陽,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學、教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