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就成為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組織策劃機構。為此,我們就應當積極深化創新意識,拓寬發展思路,實現群眾文化內容的多樣性,完善傳播機制等,從而滿足新時期文化發展的基本需求。本文首先闡述了群眾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然后深入分析了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在開展群眾文化方面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創新群眾文化的新途徑,旨在推動群眾文化的快速穩定發展。
關鍵詞: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創新;群眾文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89-01
一、群眾文化的重要價值體現
群眾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發展背景,但從基本性質分析,其屬于現代概念,其是以廣大群眾為文化創建的主要對象和基礎,為滿足特定時期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通過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形式。
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要面向大眾,且群眾文化逐步占據了重要的社會地位。我國政府加大了對群眾文化的重視力度,制定并出臺了相關政策,力求促進群眾文化的健康良性發展,以此維護社會關系穩定,強化競爭軟實力。
群眾文化能夠使人民領略藝術的魅力,促使其參與文化活動,創新物質文化傳播形式,滿足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綜合素質。群眾文化的開展應當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政府的戰略方針,充分結合時代文明特征,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開展群眾文化過程中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的作用
1.深度了解傳統文化內涵,明確群眾文化服務宗旨。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的主要宗旨是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服務。鄉鎮文體服務中心的設立是社會主義特色的具體表現形式,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文化資源匱乏,基礎設施不健全。針對此,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就應當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傳承獨特的文化形式。傳統文化的內容并不孔空洞,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了各民族、各地方的文化內涵。因此,各地方都肩負傳承文化特異性的任務,同時鄉鎮文體服務中心也應當加大關注力度,引導群眾文化的健康良性發展。
2.全面貫徹落實理論基礎的基本要求。創新群眾文化勢在必行,一方面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滿足社會主義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促進文化的轉型過度。但創新群眾文化不能盲目用力,作風不能過分浮夸,要以堅實的理論基礎為著力點。由于外界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群眾文化往往會偏離正確的路線方針,此時,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應當采取恰當的措施加以改正和引導。群眾的綜合文化素質水平和思想覺悟不足,創新意識認知不全面,鄉鎮文體中心應當為群眾文化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進而實現群眾文化的創新突破。
三、創新群眾文化的策略和路徑
1.深入了解群眾的多樣新文化需求。文化的產生應當追溯到人類進步初期。無論人在社會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需要文化,尤其是基層群眾。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需求有一定的標準要求,要想從根本上實現群眾文化的創新,首先就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時,這也是文化創新的先決條件。如若不然,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在創新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只是閉門造車,單純的憑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就無法從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出發,也就無法尋求突破。創新群眾文化應當深入群眾,了解需求形式,掌握群眾的文化變動規律,進而采取完善的文化創新策略。
2.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髓。從辯證的角度分析,繼承也是創新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隨著時代的演化發展,傳統文化己逐步走向衰亡,失去了其應有的社會地位,群眾關注力度極度匱乏,甚至與現實生活脫離,文化習俗也喪失了原有的韻味。
3.激發群眾的創新意識,加大參與力度。文化的創新需要政策的扶持與推動,并融合時代的發展特點,綜合上文內容,已系統的講述了這兩點,創新群眾文化順從了時代的變化形式。與此同時,文化創新對環境也具有一定的標準要求,且需要借助特殊的載體。鄉鎮文體服務中心應當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其中,群策群力,進而為文化創新做出實踐。在創新文化的過程中,要創新思維模式,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和優勢,進而促進工作的有序開展。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同時需要具備群眾文化載體,借助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為群眾的活動開展提供場所,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構建娛樂休閑廣場、文化主題公園等,以展現不同區域的特色,加大群眾的參與力度,普及推廣文化活動。人民群眾作為創新文化的主要受益者和組織協調者,應當激發群眾的文化創新意識,以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的變化趨勢,實現現代化的過度轉型。
四、結語
綜上所述,鄉鎮文體服務中心作為創新群眾文化的主要組織協調者與實施者,應當深入群眾,全面透徹的了解群眾的文化多樣性需求,秉承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進而謀求創新發展機制,構建多樣性的文化傳播形式,激發群眾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加大其參與程度,以最終實現促進群眾文化的現代化的轉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