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是中國電視史上直播體量最大、時間跨度最長、涉及省市最廣的一臺電視文藝節目。對于主持人董卿來說,青歌賽的意義也是非凡的——它是董卿2004年進入央視文藝中心以后主持的第一檔大型直播賽事,并連續主持了四屆。本文主要以第十四屆青歌賽為例,分析董卿在青歌賽主持中的用“情”,并試著對董卿恰切用“情”的實踐經驗進行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董卿;青歌賽;用情
2009年6月,董卿在上海戲劇學院做了一場藝術碩士畢業匯報演出。在演出中,作為注解嘉賓的央視主持人張澤群認為,“對于董卿來講,青歌賽是她的‘九寨溝,步換景移,每一步都是風景。”而且他覺得,董卿在主持青歌賽時一直在尋找和把握“三個點”:“情感點”、“情趣點”、“情致點”。①筆者認為,張澤群所說的三個點很精準地總結了董卿在青歌賽主持中的用“情”,下面我們將以具體示例來分別加以分析。
一、情感點
有一顆善感的心,善于調動情感,是綜藝節目對主持人的特殊要求。②董卿就用“善感的心”捕捉到了很多選手身上的感人故事。在第十四屆青歌賽民族唱法第一場決賽中,選手何曉楠在音樂素質考核環節抽到了《燭光里的媽媽》,她在模唱時多次哽咽唱不下去。隨后董卿說出了其中原委:何曉楠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母親一人將她撫養成人,上大學后母親更是做起了月嫂供她讀書。現場觀眾都為這段故事深深動容。董卿接著說:
之前每一次參加比賽她的演出服都是借老師的衣服穿,但是今天她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漂亮的第一件演出服。曉楠你知道嗎,這件裙子非常美,但是我想說,比它更美的是你讓我們看到了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一種生活態度,所以在這里我也要代表我們所有的觀眾,祝福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能夠像這裙子一樣,紅紅火火。也祝福你的媽媽。
這段總結董卿則選用了“紅裙子”這一核心意象,先贊揚了何曉楠的生活態度,又用紅裙子“紅紅火火”的特點祝福她,極為生動貼切、深切感人。
二、情趣點
如果在節目主持中只單獨尋找“情感點”,那不僅會使主持單調乏味、缺少變化,還可能有“煽情”的嫌疑,過猶不及。所以在“情感”的基礎上,主持人用情必須要加以豐富和升華,這就需要主持人尋找“情趣”點。
在第十四屆青歌賽6月14日的民族唱法決賽中,董卿有段對來自新疆的帕里扎提組合一位姑娘的采訪。
董卿:我們這位選手已經是一位準媽媽了。可以說她今天也帶來了本屆青歌賽年齡最小的一位參賽選手——五個月的寶寶。祝福你啊……將來是不是也希望他(她)也能唱歌啊?
選手:將來我希望他(她)能夠像我們今天評委老師一樣成為著名的藝術家。
董卿:那你就是藝術家他媽了,了不起啊(觀眾笑),這么多藝術家呢像哪位藝術家啊?
選手:宋祖英老師。(觀眾笑)
董卿:這選擇像誰你真有眼光!我們希望將來真的能像宋祖英評委那樣有那么美麗的容貌,那么美好的歌聲。要不這樣,咱以后娃的名字就宋祖英老師給起一個吧。
董卿的這段采訪,既輕松活潑,又充實有料,既挖掘選手特點(準媽媽),又和評委互動(讓宋祖英評委起名字),起到的傳播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說到董卿在青歌賽中找到的“情趣”點,就必然說到自2006年第十二屆青歌賽加入的“原生態”唱法的比賽。原生態組的選手都身著本民族服飾載歌載舞,非常有感染力,董卿對他們的采訪也是格外的有趣:她有時選擇選手的民族服飾進行采訪,有時詢問歌曲背后的歷史文化……這些采訪充滿趣味,既滿足了觀眾的審美期待,又潤物細無聲地完成了民族文化普及,成為了青歌賽一大重要看點。
三、情致點
并非所有的情趣都稱得上“情致”,情致是指有一定價值和理性的情趣。董卿在青歌賽主持當中也有很多這種很有價值的“情致”處。
在第十四屆青歌賽合唱組決賽中,南京藝術學院“萌”女聲合唱團演唱完之后,董卿說了這樣一段話:
很喜歡你們合唱團的名字,萌,萌芽的萌,充滿了希望。但有時候現實不容樂觀。她們是以第24名的成績進入了今天的決賽。可能今天唱完就打道回府了……其實你們知道嗎,英國的戲劇學家德萊頓說:這世界上有什么激情是音樂所不能燃起的?也許今天我們還可以補充說:這世界上還有什么樣的力量是合唱不能喚起的。……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我們的藝術素養,培養我們團隊精神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就這一點來說我們真的沒有輸贏。
董卿這段話既和風細雨又擲地有聲,對即將離開舞臺的合唱團員們帶來的心靈慰藉勝過千言萬語。
我們也相信,董卿這些蘊藉恰切的用情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根植于她長期的生活歷練和豐富的舞臺實踐。總結起來,主要包括她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
1.錘煉語言,鮮活精準
已經通過央視《星光大道》一舉成名的陜北歌手王二妮也參加了第十四屆青歌賽原生態唱法的比賽,但在決賽中,王二妮的成績不太理想,沒能進入最終的決賽。當董卿讓她臨別說幾句話時,王二妮說:
我覺得每次參加比賽都是讓我說的落選感言,不讓我說獲獎感言。(觀眾笑)
董卿接著說道:
二妮你知道嗎,沒有落選感言就不可能有獲獎感言,我們等著你發表獲獎感言的那一天,加油!
而在民族唱法二十進十二的比賽中,董卿也讓未能晉級的選手表達了自己的臨別心聲。在八位選手說完之后,董卿說:
我想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觀眾朋友、包括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應該很多都正在享受著端午假期……我也想用屈原在《離騷》當中的詩句,來作為告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祝福你們。
董卿的語言表達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對仗、雙關等等,但在青歌賽主持中,董卿成就最高的還是類似這種“借題發揮”。以上兩個例子她一個是從王二妮提到的“獲獎感言”和“落選感言”及其辯證關系入手,另一個則是從當天所處的端午假期入手,自然貼切又出人意表,表現了董卿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2.臺前幕后,大量準備
在董卿上海戲劇學院的畢業匯報演出中,作為注解嘉賓的徐沛東說,在青歌賽的合作中,他看到董卿臺上臺下、臺前臺后,賓館、飯店、電視臺,領隊的、家長、選手,穿梭于這之間,跟每個人交談。其實每天晚上展示給觀眾的可能是一點點,但她必須要去索取需要的素材。③
董卿在一次采訪中自己也提到:
我要求自己做到每天下午一點鐘進演播室,那時候所有的選手剛剛到達現場,準備排練走臺。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找選手一一采訪。我與每一個選手溝通,從各個角度盡可能地挖掘出現場直播時可能出彩的素材。④ 然而更多的準備,是在臺下,是在日常生活中。董卿喜歡閱讀,喜歡文學,她說自己臥室里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她會在休息前安安靜靜地讀書,她也會反反復復地閱讀唐詩宋詞,不斷從中體會縱橫捭闔的精神內涵、積累豐富深厚的文學語言。
3.人之常情,推己及人
董卿情感細膩,在節目中她也常被選手的故事感動而熱淚盈眶,然后用非常精準而飽含深情的話語表達出來。這來源于她平和善良的內心,也來源于她強大的“共情”能力。
在第十五屆青歌賽的開賽儀式上,董卿用這樣一段話博得了滿堂彩。
我們常說青歌賽的舞臺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歌唱家,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更多更多的人沒有能夠成為閻維文,更多更多的人沒有能夠成為譚晶,他們只是默默地來又默默地走,沒有被記住,不過我想這會兒他們依然守在電視機前在關注著青歌賽,因為這個舞臺曾經記錄了他們的青春,他們的夢想,他們的奮斗,他們的追求,這也是青歌賽的魅力——見證。
說起青歌賽,很多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它是歌唱家的搖籃,因為從1984年第一屆青歌賽至今,我們已經很難數清從這個舞臺走出了多少位備受觀眾喜愛的歌唱家。但董卿卻想到,青歌賽這個舞臺也見證了無數青年歌手追求夢想的時刻。雖然他們沒能成為歌唱家,但他們也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過。董卿用自己善良而細膩的內心,真正感受到了那些“失敗者”內心的憧憬、希望和失落,推己及人,說出了這番感人肺腑的話語。
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說:在傳媒這個王國里,主持人就是它的王冠,在這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現在就是董卿!但可以想見,在舞臺之下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許只有董卿自己知道。
參考文獻:
[1]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3]中央電視臺第十四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央電視臺第十五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開賽儀式、董卿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碩士畢業匯報演出視頻資料
注釋:
①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張澤群在“我的一堂課———董卿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②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第295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
③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徐沛東在“我的一堂課———董卿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④楊秀芳:她從青歌賽走來——董卿訪談錄[J]新聞戰線·媒體人訪談錄,2010.06
作者簡介:張贊,男,1990年8月,山東泰安,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