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農村的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肩負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沒有新文化,就無所謂新農村。本文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創新提出了幾點建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研究。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建設;思想保證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206-01
一、前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農村的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肩負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沒有新文化,就無所謂新農村。
二、明確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創新的意義
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創新并不是完全否定舊的文化體制,而是與時俱進的發展。發展農村文化創新,可以增強農村發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改變農村居民傳統守舊的保守思維模式,幫助農民走出來,學會和別人多交流多合作,提高人們的參與熱情和活力;文化創新可以大力促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面貌,為新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創新,可以幫助居民改變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蝕和傳播,促進農村發展緊跟現代化的潮流,改變傳統意義上的老農民思想,做一名現代意義上的新式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三、加強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建設
農村文化事業順利開展不僅關系著農村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的提升,更加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順利建設。
對于新農村文化發展來說,加強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農村文化發展中,將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了,引導群眾越來越重視高層次的文化生活。
培養一批致力于發展農村事業,熱愛農村事業的人才,例如:大學生當村官,村官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大學生作為知識型、綜合性人才,其具有的知識豐富、眼界開闊、思想活躍、熱情活力、敢于冒險、積極進取的特點,對于完善基層組織形式,為農村建設補充新鮮血液作用顯著。
另外,還要鼓勵一批熱愛文化事業的文藝人員到農村去,豐富群眾的文化業余生活,也可以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四、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現實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刻認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準確把握做好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任務和要求,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良好的文化條件。不斷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在鄉風文明建設上下“硬功夫”,通過緊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多舉措遏制農村陋習、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以及開展各類文明評比活動等舉措,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地開花,讓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實現“三美”幸福愿景,增強廣大百姓獲得感。
五、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科學文化
發展農村教育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部分,是實現城鄉公平的一個方面。另外,發展農村教育是為了體現教育公平,以及提高農村文化水平,為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打基礎。深刻理解農村基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深刻認識到農村基礎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到農村教育事關國家未來的興衰成敗,深刻認識到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
六、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是我們黨和國家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和長期奮斗目標。
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必由之路。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新農村文化起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