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
【摘 要】P2P是近年來深受金融消費者青睞的新型融資模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P2P發展氣勢恢宏,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發展機遇完善自身,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立足于我國P2P平臺的監管現狀,分析在P2P平臺監管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想用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P2P;監管建議
一、我國P2P平臺的監管概況
P2P是一種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的新型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合同簽訂、對債務人的信用和償還能力評估及資金的發放等都是通過互聯網操作得以實現。我國對P2P平臺的監管包括人民銀行、銀監會、工商新政部門等其他相關部門的監管。人民銀行在P2P監管上主要負責牽頭擬訂相關的規章制度、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對征信系統進行對接。人民銀行牽頭擬訂的規章制度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掌舵著P2P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加強對P2P的監管。銀監會主要負責各大銀行機構在貸款業務上的監管,包括防止銀行機構向民間借貸靠攏,偏離正常發展軌道;控制銀行從業人員的工作質量,防止工作人員涉足非借貸;與工商部門配合工作,對銀行虛假宣傳業務信息嚴懲不貸。工商部門主要對P2P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管,防止其違規操作。通過各部門的分工合作,加強對P2P平臺的監管,使其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P2P為企業融資提供一個更加自由的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自主性,使資源能在市場發展中真正地做到物盡其用,更加充分地實現資源的價值。
二、P2P風暴下監管存在的不足
1.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夠
第一,P2P平臺為了促進投資人與債權人之間更好的貿易往來,在辦理業務時會收集雙方的部分私人信息。但由于互聯網技術自身的不安全性和P2P平臺信息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導致金融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得不到有力保護。第二,多數P2P平臺為了吸引金融消費者的眼球,在開展平臺業務宣傳時,存在夸大宣傳產品收益等現象,例如零虧損、高收益低風險等,這些宣傳都是不合乎常理的,存在宣傳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第三,P2P平臺的準入門檻較低,某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漏洞,部分詐騙團伙利用這一漏洞在P2P平臺上吸收金融融資的資金,然后攜款潛逃,這不僅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利益,更擾亂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秩序,應對其嚴厲打擊。
2.缺乏統一標準
第一,我國對P2P平臺的準入原則缺乏統一標準,使某些不法分子打著P2P信息平臺的幌子掛羊頭賣狗肉,在P2P平臺上進行非法融資。第二,對P2P平臺的業務宣傳缺乏統一,導致某些P2P平臺為了謀取暴利,虛假宣傳。第三,對P2P平臺的相關信息披露缺乏統一,使相關監管部門沒有可靠的權衡依據,給監管部門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阻礙。第四,對P2P平臺的信息安全技術缺乏統一,使眾多P2P平臺遭受黑客或計算機病毒的入侵,對P2P平臺的信息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第五,對P2P平臺的監管缺乏統一標準,據調查,多頭監管或監管缺位是導致P2P模式被濫用和P2P違約潮的產生的核心原因之一。
3.金融消費者對P2P平臺的意識不夠
P2P平臺交易方便快捷,受到眾多金融消費者的追捧,所以其消費群體范圍廣泛。但多數金融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交接甚少,在沒有對互聯網金融沒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在選擇交易平臺和辨別其所提供消息的真假上難免會出現失誤,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甚至當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由于不了解維權渠道而錯失彌補的黃金時間。
三、P2P風暴下的監管建議
1.統一準入標準,防止平臺自融
各業界對P2P平臺缺乏統一的認識,部分業界甚至存在錯誤的認知,把P2P平臺與非信息中介的網貸平臺混為一談,給金融消費者傳遞錯誤信息。第一,P2P平臺應準確把握自己的定位,圍繞“信息中介機構”規范操作行為,與非信息中介機構嚴格區分。第二,合理地經營發展,防止自融,所謂不義之財不可取。P2P平臺主要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信貸信息和交易平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以中介的身份客觀對待整個事件,不親身參與其中。除了平臺準入之外,相關管理部門還可以成立專門機構對單一項目進行項目準入,防止自融,P2P企業的的收益主要還是來源于向金融消費者所收取的服務費。
2.加強債權轉讓管理
互聯網技術為P2P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些許隱患,例如網絡黑客及計算機病毒。在P2P平臺上,金融消費者為保障交易的質量,雙方大多會選擇簽訂電子合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黑客和計算機病毒的猖獗發展,使電子合同等重要信息極易被篡改或泄露,加劇了P2P企業的安全隱患。一方面,對于P2P企業內部,應加強對公司信息平臺內部網絡的安全維護,公司內部工作人員登在錄本企業內網時進行實名登記并對訪問記錄存檔以備查看,規范全公司文明上網;對于企業外部,應實施二十四小時的嚴格監控,抵御外網入侵。另一方面,對企業工作人員賬戶、債權人賬戶和債務人賬戶都應嚴格監管,必須保證資金是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直接流動,企業不得參與其中,使債權得到合理的轉讓。
3.規范行業標準
目前,我國P2P企業在信息披露和信息技術兩方面的標準還有待規范。高標準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發揮市場的監督作用。P2P企業應做好相關的信息披露,例如與合作銀行的資金往來、企業核心管理人員的概況及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等,使經融消費者對其能夠綜合全面的了解。信息技術是P2P平臺正常運行的核心軟件,高標準的信息技術能提升信息平臺的運行效率。信息技術是我國的P2P平臺發展的一塊短板,應對此加以重視,積極創新更多的技術功能,加固P2P平臺的安全保障。
4.協調各部門之間的監管工作
首先,各部門應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人民銀行應積極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相關的規章制度,掌舵好互聯網金融正確的發展方向;銀監會應盡快落實對銀行貸款流程的全程管控,例如款項是否直接流入借款人賬戶,銀行工作人員是否參與非法信貸等;工商行政部門應依法行政,嚴格監控P2P企業的經營活動,排除一切違規操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等其他相關部門也應恪盡職守,做好一切監管工作。此外,各部門之間也應協調合作,形成完善的綜合監管體系。
5.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有句俗話說得好,沒有成熟的投資者,就沒有成熟的市場。作為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主角,對投資者風險教育的任務迫在眉睫。相關管理部門應對投資者開展投資活動前進行一個完整的P2P融資知識框架的學習,投資者自己在學習了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實際操作的經驗,逐漸形成正確的投資策略。
四、結語
面對P2P平臺監管所存在的挑戰,我國應勇于面對,以統一準入標準,嚴格把控準入質量;加強債權轉讓管理;規范行業標準;協調各部門之間的監管工作、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五個方面為著力點,采取相關措施,全面提高對P2P平臺的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王方宏. P2P借貸模式和監管的國際比較及政策建議[J]. 國際金融,2015(08):60-65.
[2]葉純青. 監管之下的P2P風暴大洗牌[J]. 金融科技時代,2015(09):28-32.
[3]邸曉萌. 論中國P2P監管[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3):186.
[4]劉婷婷,胡曉琳,李妍. 我國P2P發展狀況及監管對策[J]. 金融經濟,2016(16):124-126.
[5]羅斯丹,王苒. 我國加強P2P風險的監管研究[J]. 經濟縱橫,2014(0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