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倩
【摘 要】民商法是一項與民生問題關系極為密切的法律,涉及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面,連帶責任制度作為在其中的有著重要作用的民事責任制度,目前尚沒有專門的法律作為其支撐,存在著一定問題。本文就此對民商法中典型的連帶責任概念、相關規定進行了分析,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對策
一、引言
連帶責任是屬于民商法的一種民事責任,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與連帶責任有關的完整法律,只有在民商法中有所涉及,因此,連帶責任實施過程中缺少相關的理論指導。對連帶責任相關內容的分析研究,對充分保障債權人和責任人的合法權益,解決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健全民商法連帶責任制定會有所裨益。
二、連帶責任概述
連帶責任的概念: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并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之間有連帶關系。
三、承擔連帶責任的幾種類型
1、因代理行為而承擔的連帶責任
因代理行為而承擔的連帶責任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1)委托書授權不明的,代理人需要承擔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時的連帶責任。(2)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3)委托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因其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2、因共同侵權而承擔的連帶責任
我國法律規定,兩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同樣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權利被侵害人可以向任何一個侵權人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的責任。
3、因承擔保證而承擔的連帶責任
我國法律規定,在擔保的過程中需要確定保證人和債權人進行的約定,約定的內容就是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如果保證人償還債務人的債務之后,有權向債權人進行追償。這就是承擔擔保中的連帶責任制度,這樣能夠對擔保力度進行保證,保障了債權人的權益。
四、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1、民商法和程序法之間的不協調
民商法作為實體法,其以規定民事主體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為主要內容;而程序法則是對如何實現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及應承擔的義務的途徑及方式進行規定。因此,民商法如要得到有效施行,必須與程序法相互協調。但現在實際運行中存在實體法和程序法存在沖突的現象,導致民商法中許多連帶責任制度的規定難以落實,失去其法律效用。在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具有特定的執法范疇。在程序法中同樣描述了侵權行為的執法力度和執法條件,連帶責任必須要注意其雙向法律條文在執行方案上的落實依據,否則也難以達到預期的執法條件,因為這樣的做法會在很大程度上沒法很好地確定連帶責任。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程序法中對于共同訴訟規則的相關需求,就必須要盡快解決民商法和程序法之間不相協調的問題。
2、對債權人的責任劃分不夠明確
在實際經濟案件中,各個債務人之間雖具有連帶責任,但各個債務人在實際的經濟糾紛中所犯的過失并不相同,所承擔的責任也應有所不同。如甲將私家車借于同事乙,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事故人丙嚴重受傷,丙將乙告上法庭,要求乙進行賠償,根據補充連帶責任在法律上的規定,法院將車主甲也列為被告對象,在乙無法承擔巨額醫藥費時,甲將負責全額償還。但在實際情況中,甲所犯過失僅是將車輛借出,確需承擔與乙同樣的連帶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應根據債務人之間的過失程度不同,承擔不同的連帶責任。因此,當前對于債務人之間責任的劃分不夠清晰。
3、連帶責任中訴訟主體的問題
如果連帶責任人中存在多個個體,但是權利人在起訴時并沒有對全部個體進行起訴,就會帶來其他未被起訴的個體是否被判定為被告的問題。如果權利人只對其中一人進行訴訟,那么其他連帶責任人不判定為被告,權利人對多個個體進行訴訟,那么其他連帶責任人會判定為被告。在實際實踐中,一些法院為了提升效率,在處理有關案件時,往往要求權利人將全部連帶責任人集中在一起同時進行訴訟。法院不應強行追加被告,應指導權利人根據侵權人的具體情況,理性選擇,對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進行訴訟,否則將與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處分原則相違背。
4、訴訟時效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應為三年,然而在《擔保法》中則對債務的訴訟時效規定為主債務達到履行期的六個月之內。而且,對于連帶責任的訴訟時效,在法律法規中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
五、改善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問題的相關對策
1、優化連帶責任制度
只有優化連帶責任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證連帶責任制度的執行能夠取得實效,能夠更好地保障當事人權利。首先是要明確連帶責任含義,準確定位連帶責任范疇、對象,從全局層面出發,統一各主體思想認識,規范各主體具體行為,其次是要明確連帶責任適用范圍,便于在實際中正確適用連帶責任,切實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三是針對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2、強化程序法與民商法聯系
民商法和程序法協調性不足是當前我國民商法連帶責任中的重要內容,所以要密切民商法與程序法之間的關聯性,民商法要在訴訟程序的設計花費更多的精力,加強完善訴訟程序設計。立法人員要針對不同的民事案件中當事人的不同訴訟需求,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設計多樣化的訴訟程序,以滿足訴訟當事人的權益需求。同時,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實現訴訟的效率和效益,最后結合民商法實體法進行具體的訴訟程序設計,以更好的保障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3、合法保護當事人權利
在連帶責任的判定當中,需要按照實際的狀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在債務人的判定過程中,應當最大限度對每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不僅是需要確保債權人本身的合法權益,同時還需要保障肩負連帶責任的每一個債務人之間的合法權益。例如,在多個股東的經濟賠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對于所有股東都需要賠償的比例問題,不應當根據平均分配的原則進行分配,而應當考慮每一個股東的具體持股數量。此外,在開展具體連帶責任的認定時,不能教條化地根據條款內容進行判定,應該最大化地確保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合理性,在考慮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同時,還需要考慮負連帶責任的債務人是否存在債務區分的問題,從而對他們給予最大化的法律保護。
六、結語
連帶責任作為一項使用十分廣泛的法律條款,對解決矛盾糾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相關法律的不健全,如責任劃分、訴訟時效、選擇權及民商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協調性等因素,導致其應用過程中產生了較多問題。為了能夠促使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切實發揮其有效作用,政府法律機構應積極努力對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找出有效應對策略,完善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相關條款,促使其能更好地保障責任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全民法制教育,提高全社會法制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呂馨妍.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7(15):44-45
[2]王成.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園地,2017(3):143-144. [3]戰明.淺析現代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6,(17):287.
[4]石玉.試論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認定和處理[J].法學研究,2016(6):12-13.
[5]趙志豪.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