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摘 要】保護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職責。為探討中小型水庫水源地保護問題,河海大學文天學院的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桐城市牯牛背水庫進行相關問題的學習與探討,通過工作人員對牯牛背水庫水源現狀的介紹,結合當前水污染的現狀,我們從水源保護的角度分析了水污染產生的原因,詳細論述了牯牛背水庫水源保護的對策。本文對水源地的水質調查和水源地保護的現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源地;水質;保護;牯牛背水庫
做好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工作,是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牯牛背水庫是安徽省重點中型水庫,位于桐城市黃甲鎮境內。近年來桐城市加大了對飲用水源的保護力度,制定了相應的政策。2018年《桐城市黃甲鎮總體規劃(2018-2030)》通過專家組評審。本次社會實踐小分隊對牯牛背水庫進行了水質分析,根據檢測數據鎖定污染源,并對污染源產生區域進行詳細的水文地質分析,確定污染源的補給、徑流、排泄過程,初步分析污染源產生的條件、規模及對地表水水質的影響進行評價,并對控制污染源做合理化建議,為安全飲水提出建設性處理意見。
一、水庫概況
牯牛背水庫位于桐城市掛車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城市供水、水庫旅游等綜合效益的省重點中型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25km2,總庫容7593萬m3。保護桐城市范崗、金神、新渡、雙港四鎮12.3萬人口及合九鐵路、206國道、滬蓉高速和正在建設的合安高鐵等重要基礎設施,保護耕地4.24萬畝,設計灌溉面積18.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87萬畝,發電裝機5臺計1770kw,設計年發電量507萬kwh,城市日供水量近6萬m3。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城市供水、發電、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安徽省重點中型水庫。
二、水庫水源保護任務艱巨
牯牛背水庫承擔著桐城市區、國家級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部分鄉鎮的生產、生活供水任務。如今建在東部新城的三水廠也以牯牛背水庫為水源地,水庫日供水量達到十幾萬噸。牯牛背水庫作為桐城市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其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桐城市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近幾年,隨著桐城市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牯牛背水庫庫區上游區域內加工業、農業、旅游業等也都快速發展,其產生的生活垃圾,生產、生活廢水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排入水庫,導致牯牛背水庫的水質污染不斷加劇,給桐城市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安全隱患。因此,對牯牛背水庫的水污染保護迫在眉睫。
三、水質監測及現狀、原因
牯牛背水庫水質的監測數據,具體數據如下:(1)安慶市2015年1月份地表水湖庫監測,安慶市測站,牯牛背水庫監測點,采集時間2015年1月份,采集水體溫度6.7℃,水庫當月供水量109.6萬方。采樣檢測數據為:PH值7.37,電導率99.6s/m,透明度85cm,溶解氧6.98mg/L,高錳酸鹽指數2.58mg/L,生化需氧量2.188mg/L,氨氮0.225mg/L,石油類0.02mg/L,總氮0.89mg/L,總磷0.01mg/L,揮發酚0.0003mg/L,汞0.00001mg/L,鉛0.0025mg/L,化學需氧量14.4mg/L,銅0.05mg/L,鋅0.05mg/L,氟化物0.04mg/L,硒0.003mg/L,砷0.01mg/L,鎘0.0005mg/L,六價鉻0.004mg/L,氰化物0.004mg/L,活性劑0.127mg/L,硫化物0.006mg/L,糞大腸菌群<20個/g。以上數據表明,水庫的重金屬含量超出國家飲用水標準,且污染程度有逐年上升趨勢。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農村城鎮化進程在加快,對生活廢水和垃圾的處理嚴重滯后,幾乎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了牯牛背水庫。此外,庫區內存在的少量采砂船、淹沒區居民進出水庫的機動渡船和經營性的水產養殖等也對水庫水質造成污染。由于牯牛背水庫上游存在大量坡耕地和山區農民粗放式耕作,造成水土流失程度相當嚴重。大量的水土流失也是水庫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殘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質隨著農田退水和地表徑流也最終進入水庫,造成水庫水質的污染。
四、保護措施
針對這些問題,桐城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桐城市水源保護領導小組”和專門的水域保潔作業隊伍。2018年5月份,還通過了《桐城市黃甲鎮總體規劃(2018-2030)》,明確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加強空間管控,把牯牛背水庫劃為生態涵養區域,劃定水庫水源保護范圍。但通過調研,我們覺得做好水資源保護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污水設施建設的投入和垃圾無害化處理
要通過各種融資途徑,加大污水處理廠的投入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的技術含量,增加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能力,杜絕污水對水源地的污染侵蝕;要嚴格限制滲濾液滲入地下水層中,將垃圾填埋場對地下水的污染減小到最低限度,,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把垃圾回收后進行再生垃圾的分類、可燃垃圾的焚燒處理、殘渣的無害化處理等,減少垃圾對水質等環境的污染,還要把城市的垃圾處理設施和工藝逐步引入到廣大農村地區和地方鄉鎮,建立一套適合農村垃圾處理的機制和辦法。
(二)建立專門執法機構,加大處置污染的執法力度
在對污染單位和污染行為的執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成立以主要領導為負責人的執法機構,改變僅僅依靠環保部門來執法的現狀;提高執法機構人員的素質和力量,杜絕以罰代管的現象,實踐證明僅僅依靠罰款對有的污染企業來說治標不治本,我們要通過嚴厲的執法讓環保意識淡薄的單位和個人受到法律的懲處,讓那些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列入黑名單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眾予以公布,讓其付出各方面沉重的代價。對于污染嚴重造成重大后果的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三)加強宣傳,鼓勵廣大群眾參與水源保護
讓群眾參與水源保護。首先在水庫周邊樹立標有“飲用水源保護區、嚴禁從事污染水質活動”等宣傳標語牌,讓群眾知道牯牛背水庫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其次,通過市電視臺、宣傳車、宣傳欄、分發宣傳單等宣傳方式讓群眾知道水源保護的重要性,讓老百姓從“要我保護水源”到“我要保護水資源”的轉變,從而自覺地加入到水源保護的隊伍中來,壯大社會監督力量。
五、結語
總之,認真負責保護好我們的水源,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這樣人民生活才能得到基本保障。保護飲用水源將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從源頭抓起,政府牽頭、群眾參與,齊抓共管,堅持不懈,國家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黨生.水質監測與評價[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2]龍斌.水庫運行與管理[D].河海大學,2006.
[3]《桐城市黃甲鎮總體規劃(2018-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