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哲彪
【摘 要】近年來,山西省植保工作者在病蟲監測預警、病蟲害防治、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植物檢疫等工作中付出了諸多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確保重大病蟲不大面積暴發成災,蝗蟲不起飛危害,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標。同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是我國植保工作的重要內容,山西省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以及農藥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工作,積極組織開展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等工作,積極探索“減藥增效”技術,將農藥增長控制在了合理范圍內。下面是我對山西植保事業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山西植保;病蟲防控;農藥零增長;問題;建議;實踐路徑
近年來,我省植保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為目標,深入開展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牢固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有效遏制了病蟲為害,確保了山西省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一、工作成效
(一)積極有效防控重大病蟲為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有效防控了小麥條銹病在我省流行。有效遏制了在運城、臨汾等地暴發的三代粘蟲的肆虐。有效控制了小麥蚜蟲、玉米紅蜘蛛、玉米大斑病等病蟲的蔓延。
(二)大力推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保障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任務順利完成
大力推廣新型高效植保器械,提高了山西省植保器械保有率。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了農藥使用率。探索試驗、示范,集成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提升了綠色防控檔次和水平。并分別在小麥、玉米、果菜示范區,集成了不同的技術模式,提升了農藥減量技術水平。
(三)努力拓展標準化種植技術,保障農業科技落地生根
各地植保部門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對特色小雜糧及中藥材產業的服務,制定了黃芪、柴胡兩個大宗中藥材病蟲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建立了特色中藥材、新興水果,雜糧等病蟲防控示范點,促進了農業科技在實踐生產中的應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監測預警,確保病蟲信息調度及時
一是堅持通過各類監測預警系統報送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報告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二是擴大病蟲預報發布渠道,通過監測預警公告、網絡、報紙等平臺及時預報病蟲發生趨勢。三是推廣應用馬鈴薯晚疫病自動監測儀、害蟲性誘自動監測工具等新型測報工具。
(二)強化綠色生產,確保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一是扶持管理規范、裝備精良、服務高效的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購置高效植保機械,強化專業化組織綠色生產能力。二是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在小麥、玉米、果樹、蔬菜、馬鈴薯、雜糧等作物上建立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提升了綠色防控在實踐中的應用。開展農企共建基地,進行小麥、玉米、馬鈴薯、蔬菜、果樹等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輻射帶動農戶發展綠色農業。三是強化農藥安全使用督查、培訓,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畜環境安全。針對溫室大棚蔬菜生產,在全省組織開展了農藥安全使用大檢查活動,督促農業綠色生產。組織開展農藥安全使用技術、植保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培訓,加強農戶綠色生產的綜合能力。
(三)強化檢疫執法,確保疫情監控嚴格
積極組織開展植物檢疫宣傳,舉辦植物檢疫信息化管理培訓班,提高植物檢疫工作人員、企業、農戶對植物檢疫的認識水平。加強對生產和經銷種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的單位及個人進行了檢疫執法檢查工作,降低檢疫性害蟲對農業生產危害,保障我省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
一是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發展緩慢。二是高效植保器械保有量低,目前山西省植保器械的保有量仍以傳統背負式噴霧器和機動噴霧器為主,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霧化不好、防治效果差。建議政府加大對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和植保器械補貼的資金支持,用于扶持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發展和購買高效植保器械。
(二)植保工作經費部分短缺
一是山西省近幾年農區鼠害種群密度呈逐年上升態勢,由于農區鼠害防控經費缺乏,將會導致鼠害控制不及時,對農業的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二是我省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主要由各級區域站測報員和部分非專職人員承擔,由于工作繁重而待遇低下,導致許多年輕測報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特別是近年來一些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測報員陸續退休,使我省測報隊伍陷入了人員匱乏的窘境。三是植物檢疫工作經費不足,導致周邊省份發生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風險加劇,尤其是蘋果蠹蛾,一旦傳入,可能對我省的蘋果產業造成巨大沖擊。建議設立農區滅鼠經費,提高測報人員福利待遇,建議增加植物檢疫工作經費,以保障各項植保工作有序進行。
四、實踐路徑思考
盡管山西省植保事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但為更好地促進山西省植保事業的發展,穩扎穩打地做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工作,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認為應切實加強以下幾方面基礎工作:
1.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監測預警工作。加強對重大病蟲的監測和預警,嚴格執行測報調查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加快物聯網點的建設,確保已經建成的物聯網點高效、準確、持續運行。
2.加強重大病蟲防控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制定防控方案,強化技術指導和檢查督導。對病蟲重發區和源頭區,開展聯防聯治,做好應急防控,有效遏制病蟲為害。
3.加強農藥減量控害工作。黨的十九大以來,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做出了新部署,對各類綠色發展措施有了明確的政策支持。應充分利用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加強新型服務主體培育,全面提升植保社會化服務功能。繼續對有資格、有場地、有技術、有條件、有制度、有潛力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扶持,購置大中型高效植保機械,促進植保機械的更新換代。二是加強與新型服務組織、經營主體、農藥械企業合作,圍繞果樹、蔬菜等農藥使用量大的農作物,建立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點。三是針對不同作物和不同栽培方式,對經濟實用的綠色防控關鍵技術產品進行集成配套形成模式,推進病蟲綠色防控,最終實現弄了使用量零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