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琦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歐洲國家之間已經產生相當密切的經濟關系,18世紀大不列顛王國經濟勢力進一步蔓延,其商人和小販穿梭在不同的文化,社會和語言之間,也反映出英國的經濟發展和殖民勢力的擴張。英國與歐洲各國日益頻繁的經濟或政治聯系也促進了文化交流的深入,繼而外語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因為人們只能通過外語溝通促成理解,否則經常與非本地人打交道的商人就會遇到很大的障礙。由英國學者Benedict Beiler在1736年撰寫的《A new German Grammer》一書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完成的。
該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發音拼寫;第二部分詞類;第三部分為語法;第四部分附錄外來詞和諺語,其中外來詞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來源進行分類。由于不同國家商人之間的經濟活動往來活躍,作者為該書增添了經濟德語的內容,該書的經濟德語與時代的歷史背景相對應,商人和小販可以從書中了解德國商人的商業用語和習慣。因此商人毫無疑問是本書的一大目標群體。Benedict Beiler還在該書附錄德語詞匯表和英德兩種語言的150條諺語,對外語學習者非常有用。
自15世紀以來,德語作為一門外語已被意大利、捷克、波蘭等其他國家學習,當時德語學習的動機主要來自經濟交流或政治戰爭。而本書的編寫動機建立在不同國家經濟關系發展的基礎之上,它編寫德語語法,指導人們學習德語,填補德語語法的空白,為學習者學習德語提供便利。
作者Beiler在第一章使用了許多英文字母、法語和希臘語來標記德語發音,方便英國人學習語音,但是這部分內容較少,尤其作者并沒有在發音部分提到德語的特色小舌音,反映出了當時德語語法研究的不完整。
第二部分詞類是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共130頁。根據Beiler的研究,德語有九種詞類,即冠詞,名詞,代詞,動詞,副詞,連詞,介詞,小品詞和分詞。很顯然詞類的劃分這部分缺少形容詞,并把分詞與形容詞歸為一類,統稱為分詞。分詞是由動詞變化而來的詞類,有形容詞的用法,但是還有其他用法,因此此處的歸納并不恰當。作者將這些詞類統一分為三大類,即可變化的詞類、不可變化的詞類和動詞的變位,然而對于每種詞類的具體用法及其從屬分類的功能沒有作詳細陳述。如在杜登語法中,介詞范疇內有相應的非常詳盡的描述,細致到每一個介詞的用法,本書相比較而言內容簡單化,它提供的是德語語法的概覽。因此,可以認為這本書更適合初學者。
本書的第三部分句法構成本書的第二大板塊。與德語語法權威杜登語法的差異在于這部分的理論內容少,例子豐富,在本部分伊始作者就引入發生在不同情況下的大量例子,以此總結德語語法的主要規則。本書所概述的語法規則大部分都編號列舉,這對于那些不會花太多時間閱讀長段落的商人和旅行者來說非常合適。因此,這本書非常適合其目標群體,學習者可以節省時間并迅速掌握規則。
在該部分作者還補充了50頁對話和信件的書寫格式。通常語法書不需要添加對話內容,因此該書除了語法介紹還顧及到對話和詞匯,是非常實用的。這些對話發生在不同社會地位和角色的人群中,比如醫生與病人,老師與學生,主人與客人,船員與船長,買家與賣家之間等。這些對話內容大多與經濟貿易或外語學習有關,而且對話旁邊配備的英文翻譯也非常方便學習,如果英語學習者不了解某一個詞匯,他們不需要用詞典就可以找到詞義。作者在第三部分還補充了七種不同類型信件的書寫格式,并通過真實而豐富的例子呈現出來,如邀請函,感謝信,祝賀信,求職信等。這部分除了德文內容外,沒有提供英文翻譯,作者在這一部分強調的是文體和信函格式。此外作者在這一部分還列出了匯票和信貸信件的書寫格式。該書的最后部分列舉了150條配有英文翻譯的德語諺語和德語詞匯表。
(一)手寫體與印刷體的區別。本書介紹了德語印刷體和手寫體的寫法,因為德語的印刷體和手寫體區別較大,尤其是手寫的小d和e與打印的小d和e完全不同。學習兩種寫法可以提高商人的閱讀能力。如果商人只懂得印刷體,那么他就無法閱讀德語商業伙伴的手寫信,這種現象代表了當時德語閱讀的極端情況,只了解印刷體德語并不能滿足日常交流,因此德語寫作與閱讀一樣重要。人們通過這本書不僅可以學習如何閱讀,還可以習慣德國人的筆跡,了解德語的寫法。因此該書手寫體德語的添加對于貿易商而言,是非常實用和有益的。
(二)發音。作者Beiler為德語單詞的發音發明了許多創新和有趣的英式音標。在該書序言中已經提到,一些德語發音并不存在于英語中,所以他也使用法語和希臘語的音節標注德語音標,通過這種方式,英語學習者可以更輕松地學習德語,并快速掌握特殊表達方法。

圖1
例如圖1中,Beiler為“haben”標注的音標為“hawben”。因為英文中的“aw”與德語“a:”發音相似。德語詞“waise”的發音被標注為“wyse”,因為英文字母“y”的發音類似德語“ai”。英文字母“i”的意思是德語ei”,所以德語詞“leihen”的發音被標注為“lihen”而寫的。德語長音“i:”在英文中也不存在,因此被標注為“ee”寫的。例如,Bibel被標注為beeble;liegen為leeguen.

圖2

圖3
如圖2德語中“ch”“ph”的發音使用了希臘語音節χ和θ。圖3使用法語字母標注德語字母。
(三)代詞。該書對代詞的總結也非常值得分析,按照Beiler的說法,人們可以對上帝和奴隸使用第二人稱非尊稱du,或者當人們生氣的時候也可以用du。第二人稱復數尊稱Ihr可以用來稱呼仆人或者沒有自由的人。第三人稱單數被用來稱呼和自己地位相等的人,比如“Mein Herr,will er mit mir gehen?”,“Madame, will sie mit mir gehen?”而非用尊稱Sie或者非尊稱du。第三人稱復數用來稱呼王子、貴族等。
該書是18世紀較為完整的德語語法書籍,除了語法講解以外,還補充了大量符合社會背景的對話、經濟方面來往書信的格式、呈給國王的信件等,以及德語熟語和詞匯表。因此,這本語法書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會話書籍或是小型詞典。該書通過展現大量豐富的例子,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英國的經濟政治發展和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