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富
摘 要 結合當前報紙新聞可視化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認為新時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報紙新聞可視化,應當從狹義走向廣義,著力重構生產流程,優化內容生產,創新呈現形式,融合媒介傳播,從而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 媒介融合;報紙新聞;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9-0028-02
進入新時代,媒介融合更加深入,從而更深層次地影響和改變廣大受眾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傳統的報紙新聞媒體已就其新聞產品的可視化作出了有益嘗試,但仍無法滿足現代人對新聞內容、價值信息的獲取要求。因此,還應加強新時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新聞的可視化探討,更好地推動報紙新聞媒體的健康持續發展。
1 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新聞的可視化發展
1)媒介融合。隨著傳播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各種媒介的邊界被打破,互相交融、互相滲透,逐步從各自獨立走向深度融合。媒介融合推動了信息傳播終端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可以利用多種設備實現一項功能,也可以利用一種設備實現多項功能。面對這種發展趨勢,傳統媒介的輪廓也逐漸模糊,各種形式信息也被轉變為統一數字化符號,為信息的存儲和傳播提供了便利[ 1 ]。因此,在各種媒介深度融合后,信息不再由某單一主體進行采集、編輯、加工后再以特定的渠道傳播。這也促進了各種信息生產主體進行重新分工、跨界融合,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的新聞產品和資訊服務。
2)可視化發展。媒介深度融合快速發展,使信息越來越豐富,受眾的選擇也更加多樣。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受眾,報紙新聞媒體在可視化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從研究如何將數據轉化為圖表、如何加強文字和圖片組合、如何美化版面編排,轉向報紙的電子化版面呈現等。事實上,圍繞如何增強報紙新聞的可讀性的可視化探索,在新時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既包括傳統意義上以紙張為介質的內容優化、版面優化、呈現形式優化,又包含新聞信息的數字化轉化,使之能夠適應網站、報紙、手機App、微信、微博等現代化的傳播介質,以更融合的手段、更生動的形式進行表達。
2 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新聞的可視化問題
1)過度強調報紙新聞的靜態特征。作為“正統”的報紙新聞媒體過去對新媒體的碎片化、草根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夠重視,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多讀者對報紙新聞失去耐心,也無法始終堅持通過紙質媒介獲取信息,這促使報紙新聞媒體采用可視化手段進行新聞制作和傳播。從本質上來講,單純的報紙作為二維平面媒介,受空間限制,難以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互動式報道。因此,不少報紙新聞媒體在進行可視化探索時,就容易過度“守正”,只重視在紙質報道上的靜態化創新,比如將原本枯燥的數字進行圖表化制作方便讀者理解;大量使用圖片增強視覺沖擊力;優化、美化版面,增強版面的直觀性等。這些創新的確有效提高了報紙的可讀性,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可視化,應當跳出“就報紙而報紙”的靜態化局限,將聲、畫、字、圖、視頻等進行完美結合,以融媒體的形式予以精準推送、多彩呈現。
2)新聞生產與輸出脫節。強調報紙新聞的可視化,除了強調呈現形式上的可視化,還要確保內容富有受眾所需要的價值信息,避免出現外在花哨、內里空虛的情況。因為面對海量新聞報道,受眾想要獲取的是高質量可視化作品,而不是缺乏實質性內容的新聞圖片[2]。所以,不管是在傳統媒體時代,還是在媒介深度融合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都應當牢固樹立“內容為王”的理念,強化選題策劃,加強分工協作,通過“一次采編、二次加工、多元分發”,完成適合文字呈現、視頻表達、語音傳播等不同形式的可視化作品。但就目前來看,不少報紙新聞媒體都或多或少存在內部融合不到位、新聞生產與輸出脫節的問題。比如,不少報紙新聞媒體都建立了新媒體矩陣,但卻對新媒體的傳播規律研究不夠,合而不融,采編發各自為政,新聞生產顧此失彼,難以實現高質量產品的輸出,只好“新瓶裝舊酒”。
3)可視化編排效果不理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報紙新聞可視化的一項重要內涵,就是通過采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進行新聞信息的采編、儲存、轉化、傳播和還原共享。這對不同媒介的可視化編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紙質新聞的可視化,不僅要完成文字信息傳遞,還要完成新聞圖像化處理和版面語言的巧妙應用,從而增強新聞的視覺效果;微博、微信的版面編排,既要美觀,又要方便閱讀,同時還要注意突出重點、突出交互。對報紙媒體而言,難的正是后者,即如何運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新手段,實現新媒體與傳統紙質媒體的差異化發展,既突出新媒體的迅速、便捷、準確、互動的特點,又發揚傳承傳統紙質媒體的權威、深度、廣度的優勢,讓受眾有更好的體驗感、愉悅感和獲得感。
3 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新聞的可視化策略
1)加強流程再造,力求精準高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報紙新聞媒體,應針對不同的傳播媒介特征,實行采編流程再造,建立涵蓋新聞產品生產全過程的制度和規范。要鼓勵創新創造,掀起頭腦風暴,強化源頭策動,對重大突發事件、節點宣傳、重點典型宣傳,以及受眾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導等重大選題,要建立會商機制,將報、網、微、端等不同媒介的采編人員納入其中,使其從新聞產品生產的源頭處就更好地領會報道主題、報道重點、報道難點,從而早參與、早謀劃。要打破部門限制,整合采編資源,鼓勵一專多能,培養全能型復合型采編隊伍,更好地適應不同媒介傳播需求。要建立反饋評估機制,對不同媒介的傳播成果和實際影響力進行評估論證,進而更好地進行調整布局。要樹立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調動采編團隊進行可視化提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選題有重點、采編有質量、傳播有效率、受眾得實惠的良好局面。
2)堅持內容為王,保障優質供給。越是信息泛濫的時代,受眾越需要主流價值引導,越需要精品佳作的嚼之有味。報紙新聞媒體,往往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優良的采編傳統,其從業者大多富有專業素養和較高的職業道德情操。如何在媒介融合中繼續求快、求新、求變、求精,是報紙新聞增強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傳統報紙新聞要在堅持“內容為王”的導向指引下,努力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要求,打破以往的思想桎梏,用融合的思維,創新的手段,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持續推出原創性的精品佳作,為不同的可視化媒介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作品供給。
一方面,報紙新聞媒體要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政治建設,努力在宣傳黨的意志主張上有更大作為。這就要求報紙新聞媒體在宣傳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時,以受眾的視角來生動解讀受眾所關心的內容,并借助新媒體不同的可視化方式進行表達。
另一方面,報紙新聞媒體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多創作帶有“泥土味、人情味”的新聞作品;多圍繞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既通過新聞報道回應社會關切,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幫助群眾協調解決問題,做群眾的貼心人。只有堅持優質產品供給和優質服務提供的雙輪驅動,傳統報紙新聞媒體才能更好地收獲受眾的認可和點贊。
3)推動由合向融,實現多點發散。媒介融合給傳統報紙新聞媒體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當下,各級各地報紙新聞媒體都加強了新媒體矩陣的布局,實現了報紙、網站、微博、微信以及App等媒體的大聯合,但如何讓這些不同的可視化媒介真正發揮作用,產生“1+1>2”的效果,還需要各媒體的持續探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由大聯合走向大融合,而不是簡單的各種媒體的疊加。
從當前的傳播格局來看,傳統的報紙新聞的可視化,必須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努力從紙上跳到網上,再由網上轉到“圈里”;努力從靜態的圖文,華麗轉身為圖文與動態的視頻、音頻的完美組合等,否則其可視化的努力將大打折扣;而新媒體的發展,不只是形式上的擴張,更需要的是立足優質內容的有效傳播。因此,媒介融合時代,報紙新聞的可視化,必須在融合上下功夫,真融、真合,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即是你,你即是我”。
因此,報紙新聞媒體要加強“中央廚房”建設,統籌采編力量,確保指揮統一,協調有序。要持續突出紙質媒介的報紙新聞的可視化創作編排,借助可視化手段,完成閱讀情境創造,繼而獲得較好的產品輸出效果。要突出新媒體優勢,加強系統策劃,以更加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的作品和編排方式,實現精準推送,多點傳播。同時,要發揮新媒體的互動性、體驗性的優勢,讓受眾更好地參與新聞信息評議、新聞線索提供、社會活動參與等交互性活動中,努力打造服務型、智庫型媒體平臺。
4 結論
在新媒體“攻城拔寨”,各種媒體百花齊放的媒介融合新時代,報紙新聞媒體要更好地在求生存中謀發展,就要持續加大對可視化的研究和最新理論成果的應用,著力重構生產流程,著力優化內容生產,著力創新呈現形式,著力融合媒介傳播,從而持續提高報紙新聞的可視化水平,更好地推動報紙新聞媒體持續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聰.淺析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圖像的創新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0):109-110.
[2]周遠東.“一圖讀懂”:報紙新聞的可視化表達[J].傳媒觀察,2017(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