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流通方式的轉變給供銷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主要剖析了供銷社系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商;發展
張毅中提過,“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是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起步發展的相關政策逐步出臺和落地,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2015年11月,《中央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中指出要立足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新常態的大背景中謀劃供銷合作社“十三五”發展戰略,在電子商務、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冷鏈物流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做出謀劃;要科學設定規劃目標,使規劃既能體現供銷合作社發展戰略,又具有實際操作性,確保規劃順利落地。此外,中華供銷合作總社牽頭成立電子商務協會,努力使供銷合作社成為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組織者和引領者。
供銷系統借助“供銷e家”平臺進行產品展示與買賣,同時,供銷系統還借助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樂村淘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資源整合與產品流通。傳統支付與電子支付等支撐服務相得益彰,運營服務也在不斷完善。此外,供銷系統注重整合資源,建立了健全的培訓體系以及多層次的農村電商培訓機制,不斷挖掘人才。電商運營服務與支撐服務相輔相成,供銷系統在產品打造、視覺服務、網站推廣、網站建設與維護、網絡營銷、代運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一、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
供銷社系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探索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及農產品上行等焦點問題上主要存在以下發展瓶頸:
1.基礎設施落后
農民意識不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落后。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較少,網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同時農民“觸網”意識不強,對“網絡買賣”普遍陌生,對其應用缺乏主動性,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生產經營理念難度較大。
2.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阿里巴巴樂村淘、京東特色館以及各種電商平臺的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供銷系統內農村電商發展由于缺乏策劃、宣傳、推廣等專業知識和對市場的深度了解等,使產品“賣出去”難度加大。
3.標準化相對滯后
作為供銷社系統的特色資源,農產品尤其是特色生鮮農產品經常以小規模生產為主。由于農產品認證體系、溯源體系、檢驗體系等品質保障體系不健全,導致同類產品價格、品質差異明顯。農產品的物流托盤不統一,運營成本較高,難以降低下來,質量和安全問題有待解決。
4.缺乏品牌意識
由于農特產品大多依賴當地獨特自然環境的原生態產品,與工業品不同,受生產條件與產品特性的限制,其生產規模和銷售難度較大。各地農村電商產品發展缺乏品牌意識,復制、抄襲他人產品設計、宣傳等現象屢見不鮮,導致產品附加值低、盈利空間較小。
5.電商人才體系落后
因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人文環境、企業文化和工資待遇等各種因素制約,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愿留在農村。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著人才發展空間局限,引進難——企業難以負擔人力資源費用,留住難——高成本培養之后人才留不住,還有落戶難,導致企業資源難以整合,經營模式固化,難以創新發展。
6.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
我國農村物流體系落后,倉庫、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匱乏,缺乏專業性、現代化、大型的物流企業,物流資源不成體系,運力資源很難整合。如何提升物流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打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成為當前物流企業的主要難題。
二、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針對供銷社系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現有經濟力量和技術手段,可以采取以下發展對策:
1.加大技術創新能力
開展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以及大數據處理能力,支持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村電子商務全鏈條中的示范應用。加大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資金扶持力度。
2.實行個性化產品定制
與農村和農民特點相結合,研究發展供銷社系統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個性化、體驗式的農村電子商務。供銷社系統的每種產品必須提供真實的生產信息,從最大程度上保證消費者的利益,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3.進行標準化體系建設
鼓勵支持供銷社系統內有關電商企業制定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物流配送、業務規范等標準,加快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產品質量國家、行業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修訂章程,引導各類電子商務主體共同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徐代春子提出,發展農村電商要嚴格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堅持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農戶生產主體積極追求質量品質,同時,還要想盡辦法保護品牌權益。要建立全國統一可查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平臺,建立好利用好媒體、網絡等平臺宣傳品牌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
4.打造供銷社系統電商品牌
按照中央提出“供銷社要成為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的要求,圍繞共同打造供銷社系統電子商務品牌的目標,整合全國供銷社農產品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的資源、網絡和技術力量,整合各省名特優新農產品資源,聯合全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和各省農產品電商品牌,為各省各地相關的農村、農業企業、涉農行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統一宣傳,壓縮電商成本,提高效益。
5.積極培養電商人才
針對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的問題,各省市供銷社應積極與企業或其他設置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合作,聯合開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同時要加大電子商務高層次人才引進,鼓勵各省市供銷社引進一批高素質、有豐富電子商務大型團隊運營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加強與各省市委組織部、團市委的聯系與互動,以返鄉大學生、大學生村官為主體,積極吸納他們到各省市供銷系統,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活動。其中,主要設計三類培訓:一是培訓政府、行業管理人員;二是培訓涉農企業和合作社;三是培訓農村電商創業、從業人員和農民。
6.建設新型農村流通網絡
支持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商企業渠道下沉,加強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鄉鎮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設,鼓勵“萬村千鄉”等企業向村級農家店、供銷合作社基層網點、快遞網點等改造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加強與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的共享共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毅忠.淺談農村供銷社如何從傳統經營模式轉向實體店+電商[J].全國流通經濟,2017(05):21-22.
[2]徐代春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路徑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6.
[3]金虹,林曉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與策略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5(09):40-49.
[4]王娟娟,秦煒.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探索[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5):46-54.
[5]陳愛麗.福建省供銷社系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
[6]許嬋,呂斌,文天祚.基于電子商務的縣域就地城鎮化與農村發展新模式研究[J].國際城市規劃,2015,30(01):14-21.
[7]屈傳建.從阿里巴巴上市看供銷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的路徑選擇[J].中國合作經濟,2014(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