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鈺
摘 要 根據我國專利發展現狀,結合實際案例探究如何在保證專利審查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審查效率。從3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包括準確把握發明點、強化對公知常識的舉證和養成良好的審查習慣。
關鍵詞 審查效率;公知常識;審查習慣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9-0163-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作為專利申請大國,近幾年專利的申請量持續增長,專利審查周期的延長己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過長的專利審查周期可能會影響企業競爭、阻礙科技創新。因此,探究如何在保證專利審查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審查效率從而縮短審查周期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準確把握發明點,強化事實認定
專利審查應當在現有技術的事實的基礎上,按照《專利法》要求,以法定的審查程序對專利申請作出授權或駁回的審查結論,從而使得授權范圍清楚適當,駁回決定客觀公正,實現《專利法》第21條對審查工作“客觀、公正、準確、及時”的要求。準確把握發明點是在整個審查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如果審查員忽視了這一點,那么之后的審查工作包括確定檢索策略、知通書中的事實認定都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延長審查周期。以下通過一個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1:某國內公司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請求保護一種三爪重力吊具,如圖1所示。通過理解發明,審查員認為本申請的發明點在于“通過吊具的自重實現夾爪的打開和閉合并實現自鎖”。于是,審查員就圍繞“重力”“自重”“自鎖”等關鍵詞對本申請進行了檢索。
然而,根據這樣的檢索思路,審查員并未檢索到與本申請相近的對比文件,因此在撰寫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時,審查員僅僅評述了保護范圍較大的權利要求1的創造性,采用了一種自鎖定吊具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該對比文件1雖然也公開了一種自鎖吊具,但其整體結構和工作原理與本申請還是有較大區別的。
申請人在答復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時陳述了認為本申請與對比文件1相比具有創造性的理由。之后,審查員再次理解發明,重新確定本申請發明點為“自動抓取重物”,并結合其工作原理引入了新的檢索關鍵詞“自動”“旋鎖”“導向”等,從而檢索到了與本申請極為相關的對比文件2,其公開了一種重物自動抓取及釋放裝置,如圖2所示,與本申請都是通過一種帶導向槽的旋鎖裝置實現吊具夾爪的自動開合從而抓放重物的。于是,審查員在之后的審查過程中采用對比文件2評述本申請的創造性,最終在發了三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之后對本申請作出了駁回決定。
本案中由于審查員沒有準確地把握發明點,導致在審查過程中間更換對比文件,從而降低了通知書效能、延長了審查周期。
2 慎用公知常識,強化證據支撐
在發明專利的創造性評判過程中,公知常識的認定一直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然而,我國《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中并未對“公知常識”的概念作出明確規定,現行的《專利審查指南》也僅僅給出了示例性的解釋,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中規定:“所述區別特征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第四部分第二章3.3規定:“駁回決定和前置審查意見中主張的公知常識補充相應的技術詞典、技術手冊、教科書等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性證據。”[ 1 ]由此可以看出,公知常識應該具有普遍知曉的性質。
在審查實踐中經常使用的“公知常識”“慣用手段”“普通技術知識”與“常規實驗”等概念都是相關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掌握的知識或能力。一般情況下,在一件發明專利申請中明確了技術效果的技術特征,都屬于申請人認為的發明點,如果審查員將上述區別特征認定為公知常識應對其進行舉證,并且為了更具說服力,舉證應該以文獻證據為主[2]。以下通過一個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2:某國內企業申請了一種起重機錨定連接組件,用于將起重機錨定于行走軌道上以防止大風天氣起重機沿軌道移動發生事故。整體技術方案較為簡單,審查員采用了固定普通機械設備常用的地腳螺栓結構評述了本申請的創造性。
在申請人之后的意見陳述中,申請人認為對比文件并未公開本申請中的“帶V型開口的防剪軸套”結構,這一結構是本申請區別于普通地腳螺栓、具有更強抗剪切能力的發明點所在。而審查員在通知書中認為上述結構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且在之后的通知書中,審查員依然沒有提供認為這一技術特征是公知常識的證據。在審查員將本申請駁回后,申請人提出了復審。最終復審委認定上述技術特征不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因而撤銷了駁回決定。
本案中由于審查員錯誤地將發明點認定為公知常識且在多次通知書中均未給出證據導致拖延了整個審查周期,使申請人的利益受損。
3 養成良好的審查習慣,提高審查效率
日益增長的專利申請量對審查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件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需要經過理解發明、檢索、撰寫通知書等多個重要環節,在每個環節中都養成良好的審查習慣,對于提高審查效率至關重要。
3.1 理解發明
在撰寫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之前,可以在檢索的過程中加深對本申請背景技術的理解,可重新確定分類號并實時更新檢索要素、關鍵詞[3]。申請的答復意見往往能體現申請真正的發明構思所在,此時可對案情進行更為深入理解,根據需要進行補充檢索。
3.2 檢索
檢索應按照“先檢準,再檢全”的原則,由于申請人通常會通過合并權利要求的方式以及說明書效果限定部分來修改權利要求,因此初次檢索時就要對權利要求部分進行全面檢索,盡快把握案情走向。此外,對于公知常識的把握,應該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不能帶有主觀色彩,正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如能提供證據,則更具說服力,也提高了通知書的效能。
3.3 通知書撰寫
在撰寫第一次通知書時,要做到全面審查,說理簡潔明了,有理有據;撰寫中間通知書時,應做出到類似棋類游戲中的“走一步,想兩步”,比如可在能夠預測其修改方向的情況下進行假設評述,以充分節約審查程序,提高通知書效能。
4 結論
為了提高審查效率,審查員應該在審查過程中準確把握發明點,強化事實認定;對于公知常識的使用要謹慎,如果將申請人認為的發明點認定為公知常識,應對其進行舉證。此外,養成良好的審查習慣也有助于提高審查效率,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做出充分理解發明、全面而準確地檢索、高效地撰寫通知書。
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是知識產權工作的永恒主題,審查員應努力對每一件專利申請都做到授權有理、駁回有據、客觀公正、標準統一,以高質量高效率的專利審查,助力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155.
[2]孫瑞豐.專利審查中公知常識的認定和舉證[J].知識產權,2019(9):73-77.
[3]岳陽陽.如何從審查習慣上提高專利審查效率[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