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 劉家偉
摘要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是國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公共服務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都提出了相應的目標、方向和政策指導。近年來,政府在城鄉公共體育發展方面明顯加大了支持力度,但與政策的目標要求、人民對體育設施的需求仍相去甚遠。本文旨在探討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實施現狀與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思路。
關鍵詞公共體育 體育服務 均等化
一、前言
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由政府主導提供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相適應,旨在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最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這里所說的均等化是指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務,其核心是促進機會均等,重點是保障人民群眾得到公共服務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是一個較新的研究課題,其內涵包括幾下幾個方面:第一,提供主體主要是政府,但不限于政府。可以是社會組織和企業。第二,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標準是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財政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即它的供給水平選擇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間,應是中等水平;第三,供給產品包括公共體育發展政策、公共體育設施、公共體育場館、公共體育服務人員等。
二、國家公共體育發展的目標、任務與措施
據“十三五”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提出了公共體育服務的目標、服務項目、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
三、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現狀分析
對照國家關于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與要求,縱覽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進程,可以發現,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和政府重視,政府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投入日益增長,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進展
1參加鍛煉人數提升
近年來我國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不斷增強。201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近4億人。《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
2.場館建設與開放
我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平方米,建筑面積2.59億平方米,場地面積19.92億平方米。其中,室內體育場地16.91萬個,場地面積0.62億平方米;室外體育場地152.55萬個,場地面積19.30億平方米。據第6次全國場地普查顯示,我國現存82種主要體育場地類型,其中數量較多的體育場地依次是籃球場、全民健身路徑、乒乓球場、小運動場和乒乓球房(館),共計124.80萬個,占75.99%。
對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的開放采取收費和政府財政補貼相結合的辦法,大大提高了場館的使用率,促進了居民健身。
3.體育設施的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全國體育場地中,分布在城鎮的體育場地96.27萬個,占58.61%;場地面積13.37億平方米,占68.61%。其中,室內體育場地12.87萬個,場地面積0.54億平方米;室外體育場地83.40萬個,場地面積12.83億平方米。
分布在鄉村的體育場地67.97萬個,占41.39%,場地面積6.12億平方米,占31.39%。其中,室內體育場地2.73萬個,場地面積0.05億平方米;室外體育場地65.24萬個,場地面積6.07億平方米。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城鄉之間體育設施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突出問題
1.全民健身組織發展不夠完善
我國社區、青少年俱樂部,俱樂部教練員、會員數量雖逐年上升,但是教練員數量增幅不大,素質水平有差異,一些偏遠地區由于政策、環境、居民生活習慣、觀念等原因很難形成有效的健身指導,全民健身組織開展相對困難,很難形成完整的健身組織。
2.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足
據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最新數據,我國目前注冊指導員182萬人。從分布層次看,鄉鎮、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十分稀少,數量不足加劇了城鄉分布不均衡。從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性質看,公益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占絕大部分,基層公眾健身意識不足,導致很多健身指導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歸屬性不強,而非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現階段在基層群眾中的滲透率嚴重欠缺,進一步限制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發展。
3.體育設施和經費支持不能滿足需求
根據2014年國發46號文:“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體育設施建設投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群眾健身。”我國意識到在體育設施和經費需求上已出現一定量的缺口,同時基層群眾體育組織管理意識落后,任由很多場館設施用地被挪作它用,無異于雪上加霜。此外,在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體育設施建設后,后續的保養維護工作同樣面臨著資金缺失的問題,當代群眾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對公共體育設施場館的保護意識不足,更加重了保養維護工作的力度與難度。另外,很多場館為自給自足開始轉向半盈利性,一方面公益性與經營性的平衡問題加劇了公共體育服務的不均等化,另一方面,如若經營失利只能將包袱重新拋給政府,為體育經費造成了更艱巨的困難。
四、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對策
(一)改變城鄉發展模式,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體育服務體制
只有改變城鄉發展二元對立模式才能逐步完善制度上的不均衡,才能更好的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在制度上,要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待,政府應把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大眾體育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逐步加大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投入,最終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體育服務制度。
(二)完善政府財政分配機制
建立健全的公共財政體制,調整財政的收支和分配結構。一、國家和地方財政傾斜: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公共體育服務,同時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的財政投入力度。二、加強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與質量建設。三、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建設,增加對落后地區的健身指導和體育知識普及,提高公眾體育鍛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