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赫
摘要自從2008年我國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至今,各種體育賽事、文化演出等活動日益豐富,大型體育場館逐漸增多。針對體育場館規模較大,結構復雜,人員較多等特點,對人員安全疏散通道的重要性和設置要求進行分析,然后從安全的角度來探討疏散通道的結構設計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
關鍵詞體育場館 安全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 火災險情
如今,體育已經深深的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全民健身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開展。隨著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各種各樣的體育場館也越來越多,安全隱患卻也隨之而來。南于體育場館中聚集大量人群并且館內結構復雜,危險一旦發生,很有可能造成大量傷亡和損失。因此,對安全疏散通道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體育場館在發生火災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一)建筑材料的耐高溫性較差
體育場館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來作為建筑的承重材料,但是在發生火災時,鋼筋混凝土材料所面對的是極度的高溫,在短時間內很快就會超過300攝氏度。在溫度達到300攝氏度以上時,鋼筋混凝土的強度會迅速降低,導致建筑外層的裝潢剝落或者墻體的倒塌都有可能發生。
(二)場館內的電氣等設備是潛在的危險
電子器械產品或者導體的外包涂層,大部分的使用材料都具有可燃性。在當這些產品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或過載使用時,容易引發火災。并且在電氣設備遭遇到火災的情況時,外界的高溫可能使設備過熱膨脹引起爆炸。
另外,觀眾的座椅經常采用膠合板椅,這種材料相比普通木質材料更加容易燃燒,一旦失火就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濃煙,當人們在不小心吸人時會造成呼吸不暢,嚴重者昏迷休克。
(三)場館人員密集,難以疏散,容易造成重大傷亡
體育場館最大的特點就是館內人員的大量聚集,而且體育場館在設計方面結構復雜,擁有眾多走廊、通道,在火災發生時極易讓人們失去方向感,從而導致混亂的產生,發生人員傷亡。
二、安全疏散通道應注意的問題
(一)安全疏散通道的重要性
安全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尤為重要的一種途徑,這條“生命通道”能夠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指引人們迅速遠離災害現場,避免了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因此,應該對安全疏散中所產生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二)當前安全疏散通道中存在的問題及危害
如今在中國的大多數情況下,因為人們對于防火安全設施認識的不足,再加上一些防火設施沒有嚴格按照規范設置,導致很多建筑物內經常有著設置或者設計不合理的防火門。一些物業管理為了方便,在建筑物的投入到日常的使用中時,擅自占用了這些用于疏散的安全通道;有的業主甚至在消防通道中堆放雜物,使安全通道嚴重堵塞。
(三)安全疏散通道的設置要求
疏散通道的設計應該符合以下要求:應合理布置疏散路線;合理選擇疏散樓梯類型;合理布置消防電梯;根據平面布置校核安全疏散距離;確定疏散門的類型和開啟方向,等等。
三、體育場館內安全疏散通道的結構設計
(一)安全疏散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因此,對于體育場館中安全疏散通道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嚴格按照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要求來設置和設計其結構和相應的安全消防設施;安全疏散通道必須確保簡單快捷,無需使用工具等來達到疏散的目的;應有第二套備用的設計方案,以預防其他的隱患存在。
(二)安全疏散設計應滿足的基本條件
為確保在火災險情出現時,人們能夠迅速快捷的撤離,安全疏散通道的設計應該符合以下要求:安全疏散通道所選用的建筑材料,應避免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安全疏散通道的標志應在醒目的地方,即使在火災發生期間也能夠讓疏散人員立即辨識;安全疏散通道中不應該堆放有礙于人員疏散的物品,以免造成損失。
(三)安全疏散通道的結構設計
安全出口是保障人員安全撤離的第一道設施,安全出口的門一般為常閉式的設計,它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具較強的火穩定性,并保證門的完整性,且有著良好的阻隔高溫的性能。這種門可在短時間內阻隔火勢,為人們的疏散和撤離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繼安全出口之后,安全疏散通道是人員撤離火災現場的唯一保障,它必須具備照明、通風,以及對抗各種災害的功能。在一般的體育場館中則要求其設計筆直簡潔且不能設置急轉彎和門檻。
(四)安全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
不僅僅是建筑的結構,安全通道的建筑使用材料也需要嚴格要求,以便于應對類似火災之類的災害。一般的安全出口的防火門應采用甲級耐火極限的木質防火門材料,其耐火性能要求較高,為90min,防火門結構中木質材料的水分含量不得大于其自身比重12%。疏散通道一般主要為鋼筋混凝土構成,這種材料有著良好的可塑性,且因為外部包裹著混凝土材料,使鋼筋的耐久性和高溫穩定性有了明顯提升。一般的疏散通道可在墻壁中間層加設防火板,可以抵抗1500度的高溫。在墻體的材料上應涂裝表層有防火涂料,這種材料能夠有效的保護混凝土材料,提高了混凝土墻壁的熱穩定性和耐火極限,降低了被涂材料表面的可燃性。
四、結語
安全疏散通道是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需要特別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安全疏散通道結構,以及對其建筑材料的嚴格把關,才能在危急關頭化險為夷,減少災害對人員造成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