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格
摘要西安市是陜西省省會城市,由于西安市迅速的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體育休閑在西安市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本文對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行為的現狀進行了相關研究,然后對研究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西安市 城市居民 體育休閑行為
一、概念的界定
(一)體育休閑
體育休閑,即個人在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里,為了消遣、娛樂、休閑、放松、健身等目的而進行的各種與體育相關的活動。體育只是途徑,它包括直接參與體育項目也包括間接參與,如觀看賽事等等。
(二)體育休閑行為
體育休閑行為包含于行為科學之中,是指個體在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里,所從事的除了完成個人事務及滿足生理需求以外的行為。是人們為滿足自身的發展和享受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必需行為。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本文以西安市普通居民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對西安市普通居民體育休閑行為的深入調查與研究,了解目前體育休閑在西安市的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推動體育休閑在西安市順利開展的有效方法等。進而促進西安市體育休閑發展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二)研究的意義
本文從實踐出發,通過相關調查,分析討論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的參與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針對西安市城市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啟示性建議,為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的發展參考價值,也可以豐富體育理論研究,有助于提高體育休閑規劃水平和城市體育休閑的開展,對體育休閑環境的改善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三、研究內容
本文以西安市普通城市居民體育休閑行為為研究對象,對西安市普通城市居民的職業,經濟情況等等進行了調查,找到利于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發展的對策。研究內容有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對體育休閑理論有一個清晰的界定,本文查閱了相關的文獻以及期刊等,對其進行了分析,把握體育休閑的本質特征。
第二,在西安市居民生活方式呈現多樣化特征的背景下,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其參與體育休閑的現狀,即,透過對市民空閑時間多少、項目選擇、對當地體育休閑場地數量的反映等;透過市民的職業情況、了解參與者的經濟情況來把握現狀。
第三,總結西安市居民體育休閑行為,找出其存在的優勢與不足。
第四,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之下,針對性的提出發展西安市體育休閑的方法,為加快西安體育休閑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檢索和查閱了中國學術期刊網以及中國知網,此外利用了學校圖書館查閱中國優秀碩、博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有關城市居民體育休閑行為的論文20余篇,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詳細的整理、分析。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西安市普通城市居民為調查范圍,在調查之前,向被調查者講清情況,本調查的全部調查結果只用于科研,并對此次回答結果嚴格保密,之后,請他們填寫問卷。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有不清楚的地方給予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對西安市普通居民體育休閑行為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西安市市民體育休閑消費情況,參與體育休閑的場地選擇等幾個方面,共設計了20道題目。以得出數據分析發現阻礙西安市體育休閑發展的因素,并為未來西安市體育休閑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三)訪談法
根據本文研究目的及索要統計的數據,與指導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咨詢了相關情況,努力掌握西安市城市居民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最后又讓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四)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主要運用了Exce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數理統計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量化的數據支持。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西安的體育健身場所等體育資源還不能夠滿足西安居民休閑體育活動需求。西安居民的體育休閑事業還不繁榮。
2.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行為包含如下的特點:女性參與者少于男性;主要選擇的搭伴對象為同學、朋友、家人;活動的動機多種多樣,例如,緩解工作壓力、消遣,鍛煉身體等。其中動機為鍛煉身體的人數最多。
3.西安市城市居民體育休閑的消費水平偏低。月體育休閑消費在100-300的人最多。另外消費實物型偏多,消費結構有待改善。
4.西安市城市居民在體育休閑行為方面有著一定程度的性別與年齡差異。阻礙西安市城市居民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原因有職業性質、經濟水平、習慣興趣、場地原因等。
(二)建議
1.當地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體育法規,社會任何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法規,完善法規能夠實現政策調節,使體育休閑建設與發展有據可依,另外可以頒布各類政策文件、對體育休閑業提出減稅政策等,進而加快西安市體育休閑的發展。
2.充分重視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立足實踐,加強理論研究,政府體育組織管理部門成立體育休閑科研機構,適當引進一部分專家,努力攻克理論障礙,逐漸掌握先進的理論。最后再以政策引導的形式,大力發揮社區等基層組織的作用,逐步引導居民體育休閑行為的轉變。
3.注意改善體育設施,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增加體育設施場地建設投入,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例如通過鼓勵高校以及中學的的硬件場地資源和軟件師資資源為居民開放,來實現利用率的提高,以滿足人們對場地設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