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芹 崔勤
【摘 要】目的:分析20%甘露醇導致靜脈炎的各種影響因素,采取綜合防護措施,為臨床上預防和治療甘露醇致靜脈炎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通過臨床學習實踐知曉甘露醇致靜脈炎防護及護理的進展。結果:甘露醇致靜脈炎的影響因素和護理現況中,藥物因素和護理人員的操作因素極為重要。治療中,現在主要采取的是外敷措施。結論:因甘露醇致靜脈炎發生的原因特殊,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一旦發生靜脈炎及時報告醫生,盡早治療及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并做好記錄,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
【關鍵詞】甘露醇;靜脈炎;防治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靜脈炎是由于靜脈內輸入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物或靜脈中長期放置刺激性較大的塑料導管引起的局部靜脈化學性反應。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可達75%,有時甚至可發展為深靜脈栓塞、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輸液靜脈炎誘發因素主要有輸液的pH值及可滴定酸度、輸液的滲透壓、藥物的化學毒性、機械性刺激等。
20%甘露醇在神經外科應用廣泛,是治療顱內水腫、顱高壓的首選藥物。短期、多次、快速靜脈輸注甘露醇會對靜脈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輕則疼痛,重則導致靜脈炎的發生,增加了病人痛苦。20%甘露醇是一種強有力的高滲性組織脫水利尿藥,在臨床應用中常規快速靜脈滴注,使局部靜脈內滲透壓迅速急劇地升高,在高滲性脫水同時,不可避免的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筆者通過文獻回顧,分析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原因及相應防護治療措施。現綜述如下,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借鑒
1 靜脈炎評級標準
參考美國輸液護士協會《輸液治療護理的實踐標準》2006版:0級:沒有癥狀;1級:輸液部位發紅,伴或不伴疼痛;2級:輸液部位疼痛伴發紅和/或水腫;3級:輸液部位疼痛伴發紅和/或水腫,條索狀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4級:輸液部位疼痛伴發紅和/或水腫,條索樣物形成,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1英寸,有濃液滲出。
2 甘露醇致靜脈炎的影響因素
2.1 藥物因素 20%甘露醇為高滲溶液,臨床治療需多次快速靜脈輸注達到最佳療效。在快速靜脈輸注甘露醇時,組織液滲透壓升高,靜脈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浸潤產生炎癥改變,同時釋放組織胺,使靜脈收縮變硬[1]
2.2 穿刺針型號 成人一般選用9號頭皮針。近年來,臨床上廣泛使用靜脈留置針替代頭皮針。對于需要短期多次靜脈輸注甘露醇的病人,在不影響輸注速度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細、短留置針減輕留置針對血管的傷害。呂曉[2]等通過不同型號留置針和靜脈炎的相關研究性表明,型號越大,管徑越粗的留置針靜脈炎發生率越高。
2.3 穿刺部位 避開關節處,選擇粗而直、彈性好的靜脈,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
2.4 年齡因素 老年患者皮膚彈性差,皮下脂肪少,皺紋增加,血管彈性差、易滑動,對刺激性藥物敏感性差,,對靜脈炎的早期癥狀反應遲鈍,易發生靜脈炎。
2.5 輸液宣教 對患者和家屬的輸液宣教不全面。部分病人和意識障礙病人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痛及局部發生滲出時沒有被及時發現。
3 甘露醇致靜脈炎的預防護理現況
3.1 嚴格無菌操作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操作熟練,動作輕柔、準確,防止多次穿刺造成血管損傷。使用靜脈留置針連續輸液必須每日更換輸液器,輸液前需消毒肝素帽。無菌透明敷料72小時更換一次,如注射部位有血跡污染、透明敷料卷邊需及時更換,并用碘酒、75%酒精消毒穿刺點,以保待穿刺點無菌,周圍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靜脈炎的發生。
3.2 合理選擇靜脈,提高穿刺成功率 選擇粗而直、彈性好、不宜滑動的血管。首選前臂頭靜脈,其次是貴要靜脈、手背靜脈、上肢前臂的尺靜脈及橈靜脈、下肢內踝的大隱靜脈及足背靜脈,盡量避免選擇下肢靜脈。不可在同一條血管內多次輸注甘露醇等高滲藥物,左右肢體替換輸注,兩次穿刺點距離大于l0cm。以免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導致血栓形成及水腫,血管周圍組織炎癥性改變
3.3 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對血管的物理刺激與血管直徑、血流量、留置針型號等因素有關。在內徑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內,直徑小的留置針對血管的物理刺激小,炎癥反應輕。因此,在保證輸液速度的前提下,選擇直徑較小的靜脈留置針,以降低靜脈炎的發生[3]。
3.4 留置針封管 發生靜脈炎是因輸注刺激性藥物或高滲性溶液進人血管后刺激血管壁,使血管收縮與痙攣,病人感到疼痛,局部發燙,紅腫,以致靜脈變硬,呈條索狀。同時靜脈留置針對血管壁造成一定損傷以及靜脈留置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或緊貼血管壁,損傷血管內皮,導致靜脈炎發生。若封管液選擇不當,會引起出血或靜脈血栓形成性套管堵塞被迫終止留置。通常臨床上在輸人高滲性溶液或刺激性藥物前后應靜推生理鹽水5ml左右,能夠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
3.5 甘露醇藥液加溫 輸注20%甘露醇時,給予加溫器提高液體的溫度,對減輕刺激癥狀、保護靜脈、減少損傷效果顯著[4]。如果氣溫低時,甘露醇輸注前不加溫,就會有大量的微粒快速進人靜脈,很有有可能會引起血栓,造成局部靜脈堵塞和供血不足,組織缺氧而產生水腫和炎癥;也可能因微粒的關系,而使血小板減少易出血,局部給氧不足,發生靜脈炎。
3.6 前引后沖 輸液前用0.9%生理鹽水引針穿刺,穿刺成功后再連接甘露醇,輸注后再用0.9%生理鹽水,快速靜脈滴注約5分鐘,稀釋滯留在靜脈內的甘露醇,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3]。
3.7 肢體加溫 輸液時將肢體局部用熱毛巾持續熱敷,這不僅可以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而且使血管擴張,提高血管的通透性。,研究證明針對血管的刺激和損傷與血管的粗細成反比。所以肢體加溫,血管擴張時將有利于減輕靜脈刺激癥狀及血管壁的損傷。
3.8 控制甘露醇總量 臨床發現每天使用甘露醇500ml以上,連續使用3d以上,靜脈炎發生率可達80%,使用總量越多,發生的概率越高[3]。
3.9 薄膜敷貼 肖華[5]認為安普貼薄膜可以在局部形成低氧張力,刺激釋放巨噬細胞及白介素,促使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退,在靜脈留置針使用中能較好的預防靜脈炎。侯毅[6]認為康惠爾透明貼可減少甘露醇引起的靜脈炎發生率和程度。
3.10 中藥敷貼 劉涓[7]認為在給病人輸入甘露時用8cm x8cm的4層紗布浸透紅黃洗液濕敷于穿刺點上方,覆蓋保鮮膜,至甘露醇輸液結束撤除有助于預防靜脈炎發生。梅申聰[8]等認為蘆薈為百合科常綠植物,其藥理包括軟化血管、修復受損組織、擴張血管、清熱解毒,因此對靜脈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11 重視健康宣教,提高病人自護能力 護士應為病人及家屬做好全面宣教,使病人有信任感、安全感,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著重向病人和家屬介紹穿刺處的護理、自我觀察、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如何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禁止淋浴打濕留針處,預防穿刺點污染,避免穿刺側肢體過度活動、局部肢體受壓、下垂或用力等原因導致血液反流,如發現回血,應及時告知護士,重新正壓脈沖式封管。輸液完畢指導病人及家屬沿靜脈走向輕輕按摩或熱敷輸液部位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如發現穿刺靜脈走向皮膚紅腫、疼痛、皮膚溫度高,立即通知護士拔除留置針并給予靜脈炎的相應護理。
4 甘露醇致靜脈炎的治療現況
4.1 中藥制劑 甘露醇外滲至皮下組織,早期涂抹燙傷膏或蘆薈制劑,禁熱敷。甘露醇為高滲類藥物,一旦藥液外滲進入皮下組織,不易被組織所吸收并損傷組織,使更多液體由血管內滲透到組織中,加重了皮膚組織的損傷。燙傷膏能收縮局部血管,減慢局部水腫和藥液擴散,起到消腫、止痛、防腐、收斂作用,從而減輕局部組織損傷,還有極好的鎮痛作用[9]。清敷膏、美寶濕潤燒傷膏、茶黃膏外敷靜脈炎處效果顯著[10-12]。
4.2 硫酸鎂濕敷 硫酸鎂是利用其高滲作用,促進局部水腫的消退,達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4.3 馬鈴薯片外敷 研究證實馬鈴薯片外敷能使局部組織消腫快,療效好[13-14]。馬鈴薯含有大量淀粉,內含有膽烷衍生物茄堿及龍葵堿,具有興奮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有活血、緩沖局部腫脹,消腫等功效;馬鈴薯中含有維生素B為細胞合成核酸過程的重要輔酶,對黏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具有修復再生功能,同時維生素B能通過局部神經感受器及痛覺中樞阿片受體達到鎮痛作用[14]。
5 總結
靜脈炎是由于靜脈血管選擇不當、輸入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長時問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或因輸液時,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而導致局部靜脈感染。由于靜脈炎發生的特殊原因,因此在使用甘露醇的過程中,護士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主動詢問病人,認真觀察有關癥狀和體征,盡早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予以處理并作好記錄,一旦發現靜脈炎必須盡早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和醫療糾紛的發生。
機械性靜脈炎與導管型號、輸液量、導管穿刺與固定技術有關;化學性靜脈炎與藥物性質、輸液速度、液體溫度、封管技術有關;感染性靜脈炎與操作者手衛生、無菌操作、導管拔除或替換時間、輸液裝置及敷貼更換時間有關;血栓性靜脈炎與導管材質、穿刺部位有關。此外,高齡、女性、血液高凝狀態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是靜脈炎的高危人群。提出應提高臨床護士對各類靜脈炎危險因素的識別與控制能力,有利于降低留置針相關靜脈炎發生率,提高留置針使用效能。 中醫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消炎、止痛、散結之功效,預防和治療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療效肯定,取材方便、安全,具有簡單、便利、、的優勢。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中醫藥防治靜脈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研究,還需不斷摸索,進一步闡明中醫藥的作用機理和尋求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以不斷提高治療效果。
臨床上用于預防和治療甘露醇致靜脈炎的方法不少,且都有一定的療效,但大多操作復雜。如何選擇更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經濟實惠的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李小潘,黃連欣.中醫藥防治靜脈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7):18-19.
陶艷玲,周春蘭.靜脈留置針相關靜脈炎的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89-92.
張小娟、李靜.護理干預在預防靜脈留置針指靜脈炎的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23):3669-3771
何春渝,周海英.前導后沖法靜脈滴注加溫后20%甘露醇注射液預防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2,23(28):2656-2658.
肖華.安普貼薄膜在預防甘露醇所致靜脈炎中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08):758-759.
侯毅.康惠爾透明敷貼預防高滲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護理雜志,2010,20(12):9-10.
劉涓,趙林,鄭愛瓊等.紅黃洗液防治留置針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0,25(19):4-6.
梅申聰、張少麗.蘆薈預防與治療化療性靜脈炎Meta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10):3627-3631
彭琪.淺談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預防和治療[J].醫學信息,2011,24(8):183.
鄧學玲.青敷膏用于預防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17.35(1):110-112
余彩云,宋紅梅.美寶濕潤燒傷膏濕敷治療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2011,22(18):146—147.
王嫻、張潔、韓燕萍.茶黃膏封包治療輸液性靜脈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2016.16(8):556-558
陳曉君,陳瑞珍,張小紅.馬鈴薯外敷治療甘露醇外滲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07):1037-1038.
葉緒卉.碘伏聯合馬鈴薯片治療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11(6):145-146.
Complications, Thrombophlebitis Rates, and Intravenous Catheter Replacement Strategies[J].P.Myrianthefs,S.Karatzas,G.Baltopoulos.Infection.2005(2)
Phlebitis Rate and Time Kinetics ofShort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J].F.Grüne,M.Schrappe,J.Basten,H.M.Wenchel,E.Tual,H.Stützer.Infection.2004(1)
Impact of a dedicated infusion therapy team on the reduc-tion of catheter-rel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s.Brunelle D.Infus Nurs.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dwell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lebitis and infiltration.Michael R Catney RN MA,,Stephen Hillis PhD,Bonnie Wakefield RN PhD,et al.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2001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of elective re-siting of intravenous cannulae.Barker P,Anderson A,MacFie J.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2004
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A prospectivestudy of3165patients.Lee WL,Chen HL,Tsai TYet al.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09
Intra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bacteraemia:a2-year study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M Paragioudaki,,V Stamouli,F Kolonitsiou,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