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輝
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是根據山東省和教育部共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協議確定的省部共建項目,作為正在籌建中的我國首批混合制應用型本科——山東海洋技術大學的實訓教學板塊納入整體規劃建設,同時,也是服務山東(濰坊)海洋科技大學園內外院校、企業、社會培訓機構的重要合作平臺,規劃占地1000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按照同時承擔10大類20個專業20000人集訓、競賽、實訓的規模規劃設計?;噩F已建成財經商貿、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應用5個省級實訓平臺,正在建設海洋化工、創新創業、虛擬現實等實訓平臺。截至目前,承接了來自濰坊、東營、湖南、寧夏、河南等20個省市30所院校骨干教師或在校學生的實習實訓,開展了20余期全國高端師資培訓班,協助舉辦了3次國家級技能大賽,累計實習實訓20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制度體系有待完善,公益性作用發揮不夠
目前,公共實訓基地運行采用“公共實訓中心+基地運營公司”的模式,即山東(濰坊)公共實訓中心統籌各類實訓資源實施管理,集團基地有限公司運營實現收入的運行模式。由于實訓基地處于邊建設邊運行階段,相關政府部門、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的參與度還不高,實訓基地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的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監督的法人治理結構,以保障公共實訓基地的健康運行;實訓基地缺乏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資金保障與制度安排,社會急需的培訓項目還沒有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缺乏公益性和營利性的有機統一,公共性與公益性職能發揮不夠。
(二)社會資金吸引力不足,實訓平臺利用率有待提高
實訓平臺自投入使用以來,主要承接山東(濰坊)海洋科技大學園內各職業院校的實習實訓,中心市區及周邊城市的院校參訓師生較少。主要原因:一是實訓基地距離中心市區較遠;二是供外地實訓師生在實訓基地吃、住等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全部配備到位,致使中心城區院校、企業參訓的交通、食宿成本等較高;三是財經商貿平臺、工業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實訓平臺利用率相對較高,而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兩個平臺利用率相對較低,對接產業、行業、院校需求不夠,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缺乏高水平“雙師型”師資,師資庫建設長效機制不完善
目前,實訓基地已經初步構建了“雙師型”師資庫,但由于來自學校的實訓指導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來自企業的實訓指導教師缺乏系統的傳授知識的方法,缺乏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程,又能指導技能實踐的專業化教師;實訓教師培訓、認證、聘任、繼續教育、共享機制等缺乏制度和經費支撐,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難以保障;由參訓單位自帶實訓師資的方式參加實訓,這部分師資在使用基地實訓裝備方面存在技能和經驗障礙,因此導致自帶師資技能水平跟不上基地實訓裝備的技術水平,實訓師資水平急需通過培訓提升。
二、關于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運營管理機制的構想
(一)優化運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為主的法人治理結構
前期,成立由相關政府部門等參加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管理協調領導小組,用行政力量推進實訓基地加快建設工作;后期,在實訓基地建設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推行理事會法人治理結構模式;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為更好地發揮山東(濰坊)公共實訓中心的政府統籌作用,規范基地運行管理,亟須市級層面出臺《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從功能定位、運行管理、資源建設、實訓管理、實訓費用等方面入手,有關部門協同聯動,廣泛吸納各方資源,保障公共實訓基地健康運行。
(二)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建立財政性、經常性職業教育經費以及專項經費增長機制
學習深圳、杭州市政府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協調教育、人社、經信、財政等相關部門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技能培訓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對公益性、公共性和社會急需的實習實訓項目,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免費提供服務,通過政府購買實訓成果的辦法予以補償,為創新創業提供保障,切實發揮基地公共服務職能。
(三)引入社會力量共建實訓平臺,提高實訓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不斷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的前提下,以濰坊教育投資集團等為基礎,引入社會力量共建實訓平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努力擴大實訓設備配置渠道,解決公共實訓基地后續資金的可持續保障問題;加強與行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等市場主體的聯合,發揮相關行業、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研發、市場方面的經驗和優勢,采取稅收優惠等措施,構建公共實訓基地的實習實訓中心、就業培訓中心、科研孵化中心,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作用,形成政府、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等多元化投資建設、多元化投資受益的運行主體,構建基地“政府統籌協調、政校企共建共享、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
(四)統籌全市公共實訓資源,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實訓基地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公共實訓中心政府統籌作用,摸底調研全市職業院校、企業的實訓平臺設置情況及下一步實訓平臺建設計劃,建立“濰坊市實訓平臺庫”,建立“公共實訓職教集團”,以期實現全市實訓資源統籌建設、提高設備利用率,避免盲目、低層次、重復建設,達到資源互補、師資共享、錯位發展的目標要求;研究探索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分基地認證及運營辦法,逐步建立健全濰坊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基地的行業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擴充基地規模和輻射能力,打破交通地域限制,切實提高基地公共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為山東<濰坊>公共實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