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和移動支付、GPS衛星定位等技術催生了新型出行方式——共享單車,同時也推動了它的發展。短短幾年小黃車、小橙車、小藍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共享單車給市民帶來全新消費體驗的同時,也逐步暴露出管理、停放、服務、配套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給城市管理帶來不少難題。
一、合肥市共享單車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共享單車數量成倍增長,隨意停放占用公共空間
共享單車的投放數量應當與城市人口規模相協調,即在一個“合理比例”范圍內。從相關的數據和實際觀感來看,眾多共享單車公司在合肥的合計投放量,已經遠遠超出這個比例,對公共交通道路網,尤其是人行交通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共享單車滿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但在實際使用中,市民隨意停車導致占用人行道、公交站臺等公共區域的現象十分普遍。在合肥部分交通要道、公交站臺,共享單車車滿為患,嚴重影響交通行駛與安全。市民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行為引發了秩序失范,激化了單車運營和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
(二)共享單車遭到損壞、丟失的現象頻發
共享單車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其運營管理面臨著道德風險——遭人惡意損壞和被私人占有。少數市民在使用共享單車時損壞單車的二維碼,更有甚者在車輛二維碼處貼上帶有病毒的二維碼;破壞共享單車智能鎖然后將單車據為己有;隨意丟棄單車等種種行為屢見不鮮。新聞也多次報道有關共享單車遭到人為損壞的信息。
(三)共享單車的更新、維護不及時
共享單車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公共出行新方式,發明共享單車的企業以追逐利潤為目標。各大企業只重視單車的投放數量,忽視單車在日后使用過程中出現的需要更新、維護的情況,導致對共享單車更新不及時,維護不到位等等。大部分企業回收維修共享單車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而對于單車損壞問題,運營公司更多的保持聽之任之的態度,對壞車也沒有進行相應的維修和清理工作。各企業后續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是維護單車工作量大,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擠壓了利潤空間。
(四)相關部門的配套監管政策未能及時跟進
共享單車作為新興事物,市場主導性強,隨著各個企業在各大城市大量投放共享單車,單車的數量持續增加。在共享單車發展之初,相關部門還沒有制定出對共享單車進行統一管理規劃的規范制度,共享單車發展一度處于自由狀態。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相關部門應承擔監管角色,制定并出臺相應的管控政策。
二、合肥市共享單車管理建議及對策
(一)規范企業行為,科學規劃存放區域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根據“合理比例”對合肥市共享單車的投放總量進行核定,依據合肥市各區縣人口規模及密集程度,規范企業運行,合理投放共享單車,實現各地合理分配,緩解共享單車在部分區域“扎堆”的現象,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同時,相關部門應根據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程度,科學合理地規劃共享單車的存放區域,避免共享單車的隨意停放。另一方面,鼓勵企業運用電子地圖等手段,在手機APP中標注可停放區和禁停區,引導市民將自行車還至可停放區域。同時,各企業應完善用戶信用評價制度,對多次經核實確認的違規違約用戶列入“騎行黑名單”,共同限制其使用,并規定不得將共享單車停放在封閉的單位和住宅校區內部。
(二)規范市民行為,增強參與共治意識
第一,對于惡意損壞共享單車的行為應根據相關條款進行處罰。建立誠信體系,提高公民素質,規范公民對共享單車的合理使用,加強公民對共享單車的保護意識。第二,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和共享意識,提高公民素質,減少不文明現象的發生。第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合作共治,鼓勵合肥市志愿群體參與到共享單車的管理中來。同時也要完善社會治理參與機制,應多次組織團員青年、學生在轄區人流較為集中的地方,做愛護共享單車的“宣傳者”和“監督者”。
(三)建立運營管理機制,強化企業監督
第一,政府管理部門應約談各大運營企業,規范企業行為,建立運行管理機制。各大運營企業不斷加大共享單車在合肥投放的數量,相互之間的競爭不斷白熱化,相關部門對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要進行控制,或出臺相應法規對有關問題進行處罰。第二,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提升企業服務品質。運營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應提升服務品質,完善線上服務,做好線下服務,并做好調度維護工作,承擔起相應的管理責任,在規范管理、及時修理等方面都要落實到位。
(四)積極制定監管政策,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
相關部門除了加強對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監管,以及制定單車數量投放的規定之外,還應明確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共同促進共享單車行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積極推動各企業建立的平臺信用積分體系與政府公民個人征信系統的結合。
對于共享單車行業的準入標準,政府要做好行業政策的制定,保證共享單車行業的公平競爭。還應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對于企業與用戶的不規范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為合肥市行政學院)
[作者簡介:盧偉(1986—),女,安徽淮南人,講師,研究方向:生態治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