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鐘月
摘 要 財務報表作為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的直觀反映,在股票投資者投資與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科技股中的軟件與信息服務行業與傳統消費類企業在2013年與2016年的財務信息與股價的實證分析,發現個股內在價值指標對兩類企業影響最大,盈利能力與股價均具相關性,償債能力均不具相關性。基于以上結論,本文給出了對于投資者與監管者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財務指標股價
一、引言
自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中國股票市場規模日益龐大,但與國外市場相比,我國股市總體上仍呈現出價格波動幅度和頻率高、不穩定性強等特點。股價不僅受經濟發展情況、貨幣發行速度、資金使用成本等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還受公司財務狀況及股民市場預期等內部因素影響。作為最容易被投資者利用的信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么,公司財務情況是否能夠作為股票投資的指引,股價究竟與何因素相關,這正是筆者要在本文中重點探究的。
二、研究思路與創新點
本文擬選取上市公司數據支持實證分析,探究牛熊市轉化前后,財務指標與公司股價的關聯性有何變化。因此,選取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6年的財務數據,使用SPSS對股價與毛利率等16項財務指標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通過因子分析法減少變量,并對選取的因子與股價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從而得出結論。
本文的創新點主要有:從研究內容來看,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科技股中的軟件與信息服務這一新興子行業,并試圖探尋其與傳統消費股影響因素的差異,同時,本文采用牛熊市交替與監管加強前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公司財務狀況對于股價的影響是否更為明顯;從研究方法來看,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將眾多的財務指標予以歸類,大致分為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個股內在價值5大部分,化繁為簡,綜合考慮影響股價的因素。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與傳統消費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考慮到行業屬性差異較大,選取具體標準如下①:
第一,選取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與日常消費業的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6年的財務數據,分別對應他們2014年和2017年4月份最后一個交易日(年報披露月月末)的股價。
第二,剔除財務信息有異常與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公司。
第三,剔除在研究年份因重大重組事項而停牌,使得股價無法真實反映供求關系的公司。
(二)變量選取
第一,因變量的選取。本文采用上市公司股價作為因變量。年度財務報告的披露時間一般為4月份,因此本文選取4月份股票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作為股價,用Y表示。
第二,自變量的選取。盈利能力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本文選取銷售毛利率x1、銷售凈利率x2、凈資產收益率x3、總資產報酬率x4來反映樣本公司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是指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本文選取應收賬款周轉率x5、存貨周轉率x6、總資產周轉率x7來反映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本文用營業收入增長率x8、凈利潤增長率x9來反映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本文采用流動比率x10與速動比率x11來衡量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x12來權衡長期償債能力。對于衡量樣本公司股份內在價值的指標,本文選取每股收益x13、每股凈資產x14、股息率x15、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x16來表示。
(三)科技類企業實證分析
筆者選取了符合條件的2013年以前上市的軟件與信息服務類行業上市公司共104家,對其2013年財務數據進行分析。
首先,通過Pearson檢驗,在選定的16個指標中僅有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7項指標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相關系數均為正值。這7項指標分別屬于盈利能力、發展能力與內在價值,因此可以初步說明,投資者比較關注科技類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與內在價值,對其他能力關注較少。
接下來通過巴特利特球形檢驗與KMO檢驗對上述7項指標進行檢驗,并通過最大方差法旋轉因子荷載矩陣,共選出盈利能力因子、內在價值因子和發展能力因子。最后進行多元線性回歸,3個因子的t值分別為3.318、5.744、3.608,在1%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盈利能力因子與內在價值因子對股價的線性影響是非常顯著的。3個因子的回歸系數分別為4.107、7.110、4.466。從2013年的結果來看,7項指標均與股價顯著相關,其中相關系數最大的是每股收益,第二為每股凈資產,這說明投資者對于新興科技類企業最為關注的依然是相應股票的內在價值。
在對2016年財務信息進行分析時,在選定的16個指標中僅有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2項指標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相關系數均為正值。提取因子1,代表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命名為內在價值因子。經過多元回歸可知,t值為4.999,在1%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內在價值因子對股價的線性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因子回歸系數為4.466,回歸方程為Y=18.783+4.466f1。從2016年的結果來看,影響股價的財務指標僅剩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兩項,之前的盈利能力因子與發展能力因子與股價都不再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通過對2013年和2016年的回歸結果比較,筆者發現投資者對于軟件與信息服務類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發展能力逐漸失去了關注。再觀察這兩年的股價變動,發現2013年到2014年創業板指數上漲幅度達到79.77%,2016年到2017年創業板指數下跌至1850.73點,跌幅達到31.81%。根據相對估值法,股價=個股業績×市場估值,而內在價值因子則代表了股票的基本業績。因此,股價在這兩年的顯著差異便可解釋為:當市場環境好時,盈利能力與發展能力強的企業估值較高,從而推高股價;市場環境較差時,投資者則更多的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估值較低。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則始終未見相關性。
(四)消費類企業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符合條件的2013年以前上市的日常消費類行業共143家上市公司,對2013年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通過Pearson相關性檢驗,在選定的16個指標中有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息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9項指標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相關系數均為正值。其中,股價與每股收益線性相關系數最大,為0.927。因此,2013年投資者比較關注消費類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內在價值。
接下來通過因子分析法,分別確定盈利能力因子、內在價值因子和營運能力因子。各回歸系數的t值在1%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回歸方程為Y=13.795+4.475f1+13.380f2+2.94f3。因此,相關系數最大的是每股收益,第二為每股凈資產,這說明投資者對于消費類企業的內在價值最為關注。
在對2016年消費類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時,經過Pearson相關性檢驗,僅有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5項指標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相關系數均為正值。其中,股價與每股收益線性相關系數最大,為0.791,另外每股凈資產相關系數為0.750,呈現出極大的正相關性。
再通過因子分析法,確定內在價值因子、盈利能力因子與營運能力因子。各回歸系數的t值在1%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回歸方程為Y=15.364+9.232f1+2.073f2+2.214f3。從2016年的結果來看,相關系數最大的仍然是每股收益,第二為每股凈資產,說明投資者最關注的仍是內在價值。
綜上所述,經過對兩年結果的分析比較,對于消費類企業,雖然投資者關注的仍是內在價值、盈利能力與營運能力3項能力,但相對應的內部財務指標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仍然與股價顯著相關,投資者對于內在價值的關注幾乎沒有發生改變。盈利能力中凈資產收益率指標被忽略,根據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投資者對于經過權益乘數調整后的收益率不敏感,更為關注由企業總資產計算出的收益率。銷售毛利率與銷售凈利率亦不顯著,證明投資者沒有給予毛利率與凈利率高的企業更高的估值。營運能力方面,相關指標由應收賬款周轉率轉變為總資產周轉率,也是值得注意的。而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則始終未見相關性。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無論是科技股中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還是傳統日常消費行業,2016年影響股價的財務指標相比于2013年均呈現出減少的趨勢,而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與股價的相關性卻始終保持良好,這說明投資者對于個股內在價值一直保持重點關注。
第二,從五大指標來看,科技類企業對于發展能力的關注高于消費類企業對于發展能力的關注,這可能與消費類企業競爭充分,營業收入隨居民收入水平增加而穩健增長有關;消費類企業對于營運能力的關注遠高于科技類企業對于營運能力的關注,這與科技類企業輕資產的經營模式有關;兩類企業對股價與盈利能力均有相關性,體現了投資者對于賺取利潤的關注;償債能力與兩類企業的股價相關性不顯著,這可能與投資者對于A股退市關注較少以及我國銀行業的支持有關;最后,兩類企業股價對于內在價值因子均表現出了極大的相關性,這說明對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行業而言,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都是決定股價的基礎。
(二)對投資者與監管者的建議
通過本文結論,財務指標確實對于股價有一定的解釋能力。因此,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在做投資決策時應重點關注內在價值與盈利能力,無論在任何年份任何行業,內在價值始終是影響股價走勢的最重要的指標。
從股票估值的角度來說,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可以給予更高的估值,另外新興領域內的個股更應關注其發展能力,而傳統行業內的個股則更應關注其營運能力。
從監管者角度來看,筆者認為監管者首先應建立規范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規范市場參與者的信息披露行為,提高市場效率與公平;其次,為減弱信息不對稱現象,應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促進市場效率中的作用;最后,為維持市場秩序專業與規范,減少市場波動,應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從而更好地發揮股票職場的資產配置功能。
注釋:①數據主要來自CSMAR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
(作者單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 蒼玉權,嚴華麟.公司財務狀況與股票收益[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5.
[2] 程園園,章陽.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與股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商,2016.
[3] J . L . Callen,D . Segal . Do Accruals Drive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7):527-560.
[4] Peter and Clarkson . The Impact of IFRS Adoption o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Book Value and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2012
(2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