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琪
[摘要]銀行會計業務的事后監督是保證銀行會計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在目前的銀行監管體制下,事后監督是最有效最集中的監管方式,因此在提高風險防范、會計核算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了的作用,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也存在著很多局限性,影響了事后監督業務職能作用的發揮。相對而言,更好的方式是將銀行會計事后監督業務的模式向事前、事中監督進行轉化,即推動事后監督的前置。
[關鍵詞]銀行 會計業務 事后監督 前置
一、引言
目前我國銀行主要采取的事后監督業務是指銀行對自身及分支機構所發生的業務,事后通過記錄、復審、核查等方法,發現并糾正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違規操作和核算差錯。但當前事后監督業務運營過程中的“滯后”效應,影響了事后監督業務職能作用的發揮,淡化了事后監督的目標效果。
從具體的業務操作上來看,事后監督的實際作用是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會計業務流程上存在的風險點,并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糾正,從而將違規操作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這種方式不能阻止違規行為的發生,無法即時的控制住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現代,銀行業務生效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而事后監督十幾個小時以上的反應時間顯然已經難以起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督管控效果。因此,盡快的引入過程監督,將事后監督所要檢查的風險點,在其運行過程中就加以控制,更能符合現代銀行業發展的安全需要,這樣就意味著將事后監督進行前置具有了很高的必要性。
在銀行會計業務中,如果能夠廣泛采用事前或事中監督,作為事后監督的有效補充,就能使銀行會計業務能夠在更透明、合規的環境下開展。
二、我國銀行會計業務事后監督現狀
銀行事后監督是銀行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范風險和提高核算質量和服務質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監管職能。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事后監督業務往往是由人工對照銀行相關管理規定和流程,在每天業務工作結束之后,逐步對照會計憑證進行審核,工作量比較大,人員也比較少,最關鍵的問題是人工核對存在較大的誤差率,如果不是對銀行業務十分了解的資深員工,很容易對風險點產生疏漏,從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我國銀行業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迅速拓展門類,事后監督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對于事后監督部門來說,票證的種類和數量都在急劇增加,人工監督已經很難滿足業務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通過信息系統建立了事后監督管理軟件程序和平臺,協助人工監督工作的開展,但是,平臺的建立也只是將事后監督工作向信息化手段轉移,對具體票據的合規性檢查仍然要以人工作為主要手段,一旦發現了問題,反饋機制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使損失追回的風險增加。種種跡象表明,事后監督的弊端與不足已經開始影響并制約商業銀行業務健康安全的開展。
三、事后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前置的重要性
(一)事后監督前置可增強監督時效性
被監督網點應于每日營業開始前,將上一日的本地柜員會計資料用專用憑證包裝好并鎖上鎖片傳遞給總行押運員。事后監督中心應指定專人接收會計資料,嚴格執行會計資料傳遞交接手續。事后監督中心人員在視頻監控下對憑證進行掃描,整理后真空包裝歸檔保管;對憑證類型、賬號、金額、主機流水等信息進行識別,并自動將憑證影像與綜合業務系統的流水進行匹配,形成一一對應關系。對計算機系統沒有識別的憑證,由系統提示監督人員進行人工匹配,確保賬證一致;對有賬無證或有證無賬的業務可聯動下達差錯通知;憑證和流水匹配一致后,提示監督人員對系統設定的人工重點監督業務進行逐筆審核,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差錯可聯動生成差錯通知單。在銀行業務即時化越來越明顯的環境下,這種事隔十多個小時的監督機制根本無法保證對業務合規性的安全監督,尤其是在遇到國家法定假期的情況下,事后監督制度發生效用更要延遲到3、4天甚至更久之后,對于業務安全的監管帶有嚴重的滯后性。事后監督業務系統的即時化要求日益明顯,監督前置十分必要。
(二)事后監督前置可優化業務監督力度
事后監督人員在相關制度的職責規定下,在監督中過于偏重對會計憑證、會計報表合規性和真實性的審核,如憑證要素是否合規、印章是否齊全、資金是否平衡,使監督停留在表層,而許多重要的業務內容和管理措施沒有涉及。比如,各項業務系統的登陸情況,各種硬件設備的使用情況,重要業務數據的備份情況,重要空白憑證管理與使用情況,印鑒的管理與更換情況,口令密碼的設置與更換情況,各種業務登記簿的設置與使用情況,利率調整情況等。這些內容恰恰是銀行業務中可能出現漏洞最多的地方,而關于會計憑證的真實性,反而很少會遇到作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采用過程監督和針對系統與制度的事前、事中監督更為有效和準確,力度也更強。
(三)事后監督前置可推進過程監督
銀行業的事后監督,更多的是著眼于會計核算業務結果,而對銀行業務的過程方面卻缺乏有效監督手段。事實上,銀行業務出現問題往往都體現在業務處理的過程中。比如對空白憑證使用情況的監督,事后監督部門只能核查會計核算部門使用重要空白憑證是否跳號,而對其賬實是否相符、會計主管是否定期檢查核對卻無法監督,銀行業近年來出現的許多違規案件,都屬于在過程中出現問題,但是等到事后監督發生作用的時候,已經造成了很大數額的損失。另一方面,事后監督大多數是集中監督而不是現場監督,如果在事后發現問題,也只是更正、罰款了事,沒有抓住風險的“核心”,無法通過現場核查的方式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