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向華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合同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取得經濟效益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產生糾紛的根源。企業如何管理合同風險,是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重中之重。企業的合同風險主要包括合同主體風險、合同程序風險、合同內容風險、合同履行風險。企業合同風險是由企業對合同風險的認識不足,合同風險管理的意識不強;合同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綜合素質不高;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企業合同風險管理應通過增強企業自身風險防范免疫力、提高企業締約能力、重視企業法律顧問的作用等具體舉措對合同風險進行管理,減少企業經營中合同風險的發生,保障企業健康、持續、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企業 合同 風險 管理
企業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其經營活動是通過一系列的合同的建立和履行來體現的。合同既是企業對外經營活動的聯系紐帶,也是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但合同存在風險,因而加強合同風險管理,防范合同法律風險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企業合同風險
企業合同風險是指企業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合同作為一種實現合同當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動態性,雙方當事人通過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履行,最終需要確定某種財產關系或者與財產關系相關的狀態的變化得到一種靜態財產歸屬或類似的歸屬關系。當合同的利益取得或者實現出現障礙,一種根源于合同的利益法律風險就展現出來。企業的合同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合同主體風險。我國法律對不同行業的企業主體資格要求是不一樣的,對大部分行業的企業來說除了要求取得營業執照外,并無特殊規定。但對如藥品、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等行業的企業來說,則要求在取得營業執照前須取得相應批準證書或資質證書,并這些企業只能在其批準證書或資質證書允許的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合同主體合格是企業簽訂合同的前提條件,否則會導致合同無效或被撤銷,企業勢必會因此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2)合同程序風險。我國法律對某些類型的合同規定了較為嚴格的審批程序,未經批準或辦理審批手續的合同,同樣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中外合資企業合同必須經主管部門批準方能生效;建筑工程合同必須辦理了規劃審批并取得規劃許可證等。如果沒有辦理批準或審批手續,將會導致合同無效或被撤銷,企業需要補辦相應手續才能使合同生效,有些合同還會因受到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而額外發生一些費用。
(3)合同內容風險。合同內容一般由合同條款和附屬文件兩部分構成,合同條款主要包括: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等,附屬文件主要包括雙方約定的各種文字、圖、表等資料。合同內容首先應做到完備,如果不完備,會出現某些條款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導致雙方發生分歧而影響合同的正常履行其次應做到合同條款之間彼此一致,如果合同中各個條款相互之間的存在矛盾和邏輯錯誤,會導致雙方對合同條款的認識發生爭議,影響合同的順利履行。
(4)合同履行風險。合同生效后,雙方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但合同在履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因素影響合同的正常履行,有時也需要對合同進行修改或變更。修改或變更合同必須經過合同雙方協商一致,擅自對合同條款進行修改或變更,將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給企業帶來一定經濟損失。
二、企業合同風險的成因分析
(1)企業對合同風險的認識不足,合同風險管理的意識不強。我國合同制度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立,至90年代末合同制度已經發展的較為完備和健全。企業通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磨煉,雖然對合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得到提高,但企業普遍存在重視合同文本、輕視合同管理的現象,對合同風險的認識仍然不足缺乏合同風險管理的機制和手段,使合同難以有效發揮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的作用。
(2)合同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綜合素質不高。企業相互之間因在經營范圍、實力、發展理念、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合同管理的水平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企業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較高而規模較小的企業相對較低。從企業內部來看,管理人員多數集中在工程技術等領域,專業合同管理人員所占的比重較低,這些合同管理人員缺乏合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相應的實踐經驗,難以對合同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
(3)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的合同風險管理工作環節多、參與的機構和人員廣,需要建立一個全面、完善、嚴謹的合同風險管理制度。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之間的職責劃分不清,缺少相應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得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難以有效進行合同風險管理。
(4)合同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企業內部普遍存在各個職能部門信息交流不夠,合同風險管理機制運轉不通暢,風險管理措施難以有效落實到位。在風險管理環節上往往側重于合同履行前和履行后的管理,缺乏對合同履行中的風險管理,管理手段上大多是靜態管理,缺少根據合同履行進展實時進行動態管理。
三、企業合同風險管理的具體舉措
(一)增強企業自身風險防范的免疫力
企業管理者應以法律為基礎,對企業的管理和運作進行系統性的重新構造,增強企業自身防范風險的免疫力。
(1)提高自身法律素質。企業管理者應加大合同法、企業公司法、財稅法、擔保法、金融法等經濟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掌握和運用國家最新的法律法規、提高防范合同法律風險的意識、提高專業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為企業締造一支精通法律、熟悉業務的高素質專業化經營隊伍。
(2)建立合同風險防范機構。企業合同風險防范機構是指對企業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和糾紛的處理全過程的法律風險防范與控制的組織,應選拔精通法律、熟悉經營的人才,設立合理科學的工作流程,使該機構成為企業防范合同法律風險的銅墻鐵壁。
(3)加強合同管理制度建設。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工作制度和規范措施,對合同的起草、談判、審查、簽訂、履行、檢查、清理等每一個工作環節均作出明確規定,降低合同風險。
(二)提高企業的締約能力,防范合同各階段的風險
(1)合同訂立前的防范。簽訂合同前要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履約能力。簽訂合同前做到“三要”,即:一要對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營業執照,委托代理人簽訂合同的,要求對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書、代理人的身份證明等,杜絕憑關系或熟人的介紹草率簽訂合同的情況;二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對方的資信情況,如注冊資本、資產負債、生產能力等進行調查;三要掌握和了解對方的信譽情況,如產品質量、履約能力。
(2)合同簽訂時風險的防范。第一,預防合同條文漏洞和陷阱。簽訂合同時要嚴格審查合同的主要條款,使權利義務對等、條款規范、約定明確,避免歧義,便于履行,不能有漏洞和陷阱。第二,善用擔保。嚴格按《擔保法》的規定設定擔保,防止對方違約造成損失。第三,明確爭議解決的方式。如果選擇訴訟,合同中要明確約定訴訟的管轄地,約定管轄時,爭取在自己企業所在地的法院,可減少損失。如果選擇仲裁,合同要明確約定某一個仲裁機構,而且該仲裁機構必須客觀存在,否則將導致條款無效。
(3)合同履行中風險的防范。合同履行中的風險防范主要任務:第一,確保供方能在交付貨物轉移貨物的所有權之后順利獲取需方支付的價款。第二,確保需方取得供方交付的貨物。
(三)重視企業法律顧問的作用,降低合同風險
在企業經營中應對風險的實踐經驗也非常重要。在缺乏實戰經驗的情況下,就很難辨識這樣的狀況:簽約時,合同相對方提出的看似十分公平的條款,實際上卻可能是對方對某些法律的規避,而對己方提出的看似很有利的條款,實際上可能存在重大風險隱患。因此,企業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除了要提高經營者自身的法律素質和構筑風險防范機制外,還應重視企業法律顧問的作用,保證有扎實的法律功底、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實踐經驗、開放的辦案思維、高超的論辯技巧以及無畏的精神的企業法律顧問或律師精英深度介入經營管理,全程追蹤重大經濟決策和重要經濟合同簽定實施,有效地防范合同風險的發生。
四、結束語
面對嚴酷的經濟競爭,殘酷的法律事件,筆者堅信,企業按照公司治理的理念,構筑有效的合同風險防范機制,可以有效預防、減少企業經營中的合同風險,保障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