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舞之動態及“動態美”。舞蹈作品是通過人們的肢體不斷運動發展變化而形成的,舞蹈動作是否具有關的形態直接影響觀賞者的審美心理,所以動態美是舞蹈美的首要條件。其實大多數舞蹈作品是以生活的原型加以創作,是對生活美的一種升華,它將美的形態、感情高度濃縮并加以升華,因此產生舞蹈動態美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舞蹈;意蘊;身韻
舞之意蘊。每一個舞蹈家創作作品時都以美化舞蹈語言為手段,塑造完整的具有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展示所表達的生動的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意義、觀點、哲理等因素,并表達其美學觀點及獨到的審美意識。充分體現舞蹈家內心的情與理,這就是意蘊美,它是舞蹈美的核心,它決定了一部舞蹈作品的審美價值。
一、舞蹈的藝術特性
人們都知道,舞蹈藝術是把具有節奏性、造型性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而形成,所以它不可能像歌唱家那樣直接運用語言全面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舞蹈家是通過對生活美與丑的本質的理解和認識轉換成一種帶有造型性、節奏性的人體動作語言夾體現他的內心情感,努力開拓和深化主題思想,盡力創造舞蹈美的深遂意蘊。例如,在第三屆中國“荷花獎舞蹈大賽中的獲獎作品《高原女人》,集中概括了高原地區摩梭女人勤勞、質樸的生活,舞蹈語匯洗練、形象與勞動生活相結合,捕捉到具有獨特性格特征的舞蹈“動機”。那吹火、推磨、彎背、爬山等系列動作是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經過編導者依循舞蹈本體特性和美學觀念,將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內在心態加以提煉、升華、擴大和美化。動作增強力度,加大幅度,構成特有的韻律和鮮明的人物特點,因此,令人感到恰到好處的“美之動態”。
中國很多傳統藝術都追求形神合一,形神合一需要“氣”做中介,才能達到內與外兼修、身與心并用、形與神兼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這二者是相互補充、相互體現,又相互轉化的對立統一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身心合一,以形傳神、以神統形的密切關系。即身融合于神之中,神由形來傳達,實現形神合一的狀態;看見形就能抓住神,領會其中的神,也就領會了心。中國的古典舞從外形到內在,形神兼備的意蘊使身姿展現陰陽的對應,用神韻展示了虛實相生的境界。
二、舞蹈的意蘊之美
形與神的關系也是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的核心,并且在教學和研究中把內與外兩個方面相結合,才能為達到形神合一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另外,中國古典舞的神韻教學中還要整體把握形與神,把握形時,要琢磨身體動作,規范舞蹈姿勢,并進行長期的訓練;把握神時,要通過啟發與想象的方式來訓練,并且在舞蹈時還要注重意與氣的結合;針對這二者在收與放、靜與動、簡與繁的結合中尋找內外的平衡,這樣才能在古典舞的訓練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而不是純粹的以肢體為主;做到真正關注氣度、風采與精神,而不是僅僅注重舞者的技巧、舞蹈時的形態和外表。中國古典舞形神合一的意蘊需要尋求內外的平衡,才能在形與神的密切配合中達到以形傳神、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意蘊美在舞蹈藝術中也稱之為“濃縮的美”。它表達的方式受民族傳統習俗所制約,尤其是我國的漢族,人們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是比較含蓄的,在舞蹈作品的表現上大都是以通過情節來表現一定的思想及內容,通常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強調對美的意蘊展示。同時也利用各種道具擴大和強化對感情的升華,強調舞蹈表情性,通過喜怒哀樂直接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舞蹈的神韻之美
舞之神韻。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有其鮮明人物個性與風格特點,也是動態美和意蘊美相互結合,共同演繹的產物,從而升華到另一種審美特性,這就是舞蹈的神韻。觀賞者可以從整體舞蹈的藝術結構和舞蹈語匯中明顯地感受其獨特的神韻。那是一種出神入化、超凡脫俗的意象。《水中月》就表現出舞蹈外在的美姿,內在的靈氣,妙韻的意蘊。這是一部詩化的作品,描繪了少女美麗、善良、純樸的形象。作品以詩的情懷、詩的特質去抒發少女對生活的熱愛,舞蹈語匯優美而富有內涵,其神韻可佳。
“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運動過程中,配合詩般的音樂,達到了一種恬淡、雅致、高遠的意蘊。當然也只有這樣的舞蹈藝術精品才能充分顯示出舞蹈美的“動中有韻”,“韻中有情”,“情中有意”,“意中有神”的藝術魅力。舞蹈美讓人“悅心、悅意、悅神、悅志”。
四、結語
總之,中國古典舞的創立者們結合了戲曲舞蹈和中國武術藝術的美學理論,精準地概括出了中國古典舞的一系列新的理論。創立者們用“形、神、勁、律”這四個字總結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四大基本美學形式和動作要素,這四個字涵蓋了身韻的精髓與內涵。“形”是指舞者的所有動作,包括舞姿的造型和舞姿的動作連線等。“神”是指舞蹈的內在意蘊,以“形”來傳達“神”,用“神”來統領“形”,可見,“神”在舞蹈中起著主導與支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