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
摘要:書籍是思想與技術知識的重要載體,通過將文字與圖像等元素重新排版結合的形式,以紙張等材料為主要的原料,采取裝訂成冊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成為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途徑。書籍的封面承載著書籍的信息與內涵,與書籍的傳播有著密不可分為關系。在本文中,筆者從封面設計的重要性入手,結合對中國元素的認識,分析中國元素在封面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封面設計;中國元素;藝術;書籍
一、封面設計的重要性
在對書籍進行裝幀設計的過程中,封面設計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封面設計是書籍信息的重要承載體。在進行書籍類商品的消費過程中,通過封面我們可以知曉書籍的名稱、作者乃至于書籍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封面的閱讀就可以形成對整本書籍的相關認識。與此同時,書籍的封面與書籍的封底和封腰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滿足書籍功能性需求的同時,明確地將書籍的內涵告知消費者,使的整本書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達到一種視覺上的強化。
其次,封面本事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在書籍的封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插圖、文字、色彩等設計元素。通過對這些元素的排列組合,設計師能夠創造出一種藝術的美感,尤其是封面中所借用的插圖藝術,往往能夠傳達出一種綜合的審美。
二、中國元素的定義
從直觀上來講,中國元素指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元素,不論是文字、圖像乃至于元素的組合方式,只要被國人所認同,能夠表達出中國社會的精神文化內涵或者是展現出民族態度、民族風俗習慣等內容的元素都可以被認定為是中國元素。從傳統的中國繪畫或者書法、纂刻等藝術性表達,或者是工藝制作,乃至于各種在中國大地上所使用的文字、民族吉祥形象、傳統色彩搭配等都可以成為中國元素的構成。
當然中國元素并不局限于傳統的具象元素,對于抽象性精神內涵的表達往往也可以被認定為是對中國元素的運用,比如我們常常借助山川河流等形象來表達傳統儒家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思想。中國元素本身是一個寬泛的定義,因此設計師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運用傳統元素或者創造新的中國元素。
三、封面設計應用中國元素的優勢
(一)增添設計內涵
通過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封面的設計能夠在對基礎設計法則的運用之上增添一定的設計內涵。從本質上來看,任何一種中國元素斗志在歷史的演變與發展中不斷沉淀積累而成,代表著特定的文化氛圍或者是精神思想。從這一角度上來看通過對中國元素的運用,能夠是封面設計脫離平面的限制,營造出一種意識范疇中的多位空間,以設計為點,引發消費者多角度的聯想和思考,大大增加設計的內涵。在作家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安意如作品《陌上花開緩緩歸》一書的封面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在這一書籍的封面中,我們可以看見作者借助了中國文化中的荷花這典型意象,并使用水墨畫的形式加以表達。荷花在中國語境中有著溫柔、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意境,用荷花的意象來對書籍中的樂府詩歌進行暗示,能夠讓讀者自然地感受到書中文字的柔軟、純潔,從而大大加深了對于書籍的認知,使的設計的內涵得到了一定的拓展。
(二)暗示相關內容
書籍是讀者與書的首要接觸,是影響讀者對書籍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優秀的封面設計往往能夠做到與書籍的內容相呼應,使得書籍的封面與書籍的整體裝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在對文學類書籍尤其是傳統文學書籍的封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于中國元素的運用能夠較好地對書籍的內容進行暗示。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一書的封面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元素與書籍內容之間的呼應關系。封面的文字采用了傳統的豎排版形式,暗示出書籍的傳統內涵與氛圍,而觀察封面我們可以發現作者運用了傳統的玉佩元素對封面進行裝飾。玉不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紅樓夢》一書的重要線索,“通靈寶玉”的元素貫穿了整本書籍。同時設計者還運用石瑞獸的元素,烘托出濃郁的封建禮教氛圍。
(三)豐富設計語言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元素是設計中的一種個性化表達,在保留著自身原始特性的同時,承載著設計者的精神內涵,對設計語言起到了極大的豐富作用。在朝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小說《最玲瓏》的封面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元素對設計語言的豐富。在這本書的封面中,設計者對“曲線祥云”這一中國元素進行了轉換與運用。在整個設計中,作者借助傳統祥云紋樣的回轉式曲線,不僅僅暗示出整個書籍的古風韻味,從設計構成的角度上來看,設計者利用曲線使得整個書籍在長方形的造型中展現出一種柔和的意味,形成曲線與直線之間的對比,同時曲線的運用與書籍左右兩側的藻井花紋形成了一定的呼應關系,使得整個封面設計的語言更加豐富。
四、中國元素的合理應用
(一)與設計主旨相適應
中國元素作為設計的一部分,只是書籍封面設計中的一處構成,中國元素在設計中的運用需要服務于設計主旨,與設計主旨相適應,不能夠盲目地為了使用而使用。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元素追求一種精神內涵的表達,因此在對封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不應局限于對具象中國元素的表達,而應當在設計中追求一種與中國元素精神上的契合。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觀音》一書的封面中就并沒有使用明確的中國元素,而是借助傳統水墨暈染的藝術手法,達到設計主旨與中國元素的相契合。
(二)理解并尊重元素內涵
歸根到底,封面設計服務于書籍的整體,因而封面中所使用的中國元素需要與設計的主旨相適應。不同的中國元素在整體上有著不同的傾向性,有的注重內涵的表達,有的注重結構上的對稱,不一定所有的中國元素都適用于特定的設計對象這就需要設計者能夠理解中國元素的內涵,并尊重這些元素,不要破壞其表達的本質,更不應出現誤用、錯用的現象。
五、結語
書籍的封面設計利用圖片內容、文學排版、色彩搭配等多方面的元素傳遞出書籍的信息與內涵。中國元素在封面設計中的運用能夠增添設計內涵、暗示書籍相關內容并豐富設計的語言,對于封面設計藝術性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對中國元素進行運用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開拓思路,不必局限于對中國元素局限的表達,而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創新表現形式,使得中國元素與設計主旨、書籍內涵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