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在舞蹈理論界,繼承和創新一直都是研究的焦點問題,舞蹈工作者們都認為應該將“繼承傳統”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舞蹈藝術的創新與繼承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在繼承舞蹈藝術的前提下,才能夠進行舞蹈藝術的創新。
關鍵詞:舞蹈藝術;繼承;創新
一、突破語言的創新
作品《進城》對東北師范大學舞蹈創作而言,就是一次嘗試和創新。《進城》在題材上,選擇的是一個特殊群體——農民工,農民工到城里打工,這一社會現象的題材不但時代感很強,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追求和探索舞蹈語言的審美取向上,也是東師舞蹈突破創新的主要表現,社會結構更換和文化內容的演變及進步,致使審美的取向也在變化,作品《中國媽媽》與《進城》進行比較,在語言審美的追求上,《中國媽媽》的創新和突破也非常大,其將傳統舞蹈語言的審美標準推翻了,將撒種和拔草以及挽袖子等一些“生活原型”的個性化動作創造出來,這些用真實的勞動動作作為素材,雖然比較簡單,但表現力卻非常強。作品《中國媽媽》不但具備舞蹈審美屬性的傳承,還將完美表達語言的個性化得以有效地實現。
二、突破表現形式的創新
舞蹈創作是利用形式來表現的,創作者意愿必須要利用形式才能夠外化,編導意愿也是利用形式讓觀眾感知。因此,創造的形式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藝術,而創新就是將傳統形式進行突破的創新。例如,群舞《夢里尋他千百度》是山東師范大學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特點非常突出,編導將傳統群舞的調度安排突破了,將群舞的隊伍進行創新性地設計,設計為方形,從頭到尾沒有將隊形進行變化,整個的舞蹈表演都局限在方形的隊形中,腳下的動作雖然局限在這個方形設計中,但是,編導所選擇的道具——扇子,卻大幅度地將手臂的動作加大了,同時,也將舞蹈視覺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整個舞臺空間在設計多變造型和動作高低層次的作用下,顯得更加飽滿,有節奏地對扇子快慢和收放進行處理,對比上身的旁伸和前傾以及后仰動作,致使富有美感和韻律的畫面魅力展現出來。
宗白華先生對于藝術審美價值明確認為是感性形式的價值,他認為藝術最少要具備形式價值和描寫價值以及啟示價值三種價值的有機結合,從主觀感受上來說,形式價值就是美的價值,從客體的角度來說,描寫價值就是真的價值。舞蹈表現形式,就是編舞者結合實際的社會生活,來創作舞蹈的物態化形式,因此,不但要將社會生活作為出發點,還要結合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進行創新。
三、繼承民族元素
作品《漢風麗影》是佟睿睿創作的,語言的基調就是漢唐舞蹈,將一名漢代侍女的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在對優秀民族元素繼承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和改良。作品《漢風麗影》的開頭,首先是敲擊銅鈴的聲音,緊接著舞臺亮起追光,演員干凈利落、動作靈活地變換造型。速度快和旋轉多是西域舞蹈風格的主要特點。在作品《漢風麗影》,動作的具體旋轉,人們基本看不到,但是,編導卻利用旋轉,將動作之間的間接處進行連接。舞蹈創作有效利用變形方式將原有動作的超越得以實現,體現了舞蹈的生命力。變形就是創作者根據審美的理想,利用重組和分解以及增刪等來對原有的動作進行加工改造,將生活現象的客觀性質和自然狀態進行有效地改變,成為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形象,無論是偶然與必然,現象與本質,還是現實與理想,都能夠得到統一。無論舞蹈能夠超越生活的主要方式,還是結果,都是變形,在表演舞蹈的過程中,演員們翩翩起舞,舞姿輕飄如雪,快如閃電,跳躍和彎腰等相關動作多次出現,如同壁畫中的人物。
編導對舞蹈的精心編排與演員靈活的表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一種窈窕中不失小巧的美體現出來。作品《漢風麗影》從頭到尾都散發著青春的氣息,既歡快又活潑,女演員窈窕的身姿將靈動少女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塑造出來,干凈利落的動作猶如精靈,跳躍輕盈,表現了演員極高的身體素質。將民族文化進行延續和表現的主要載體就是身體,每一個舞蹈形式都能夠將民族的特異性表現出來。從舞蹈演員的舞蹈動作上,人們不但能夠將其民族的屬性判斷出來,還能夠將其民族特有的風采領略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舞蹈的表現形式上來看,舞蹈語言的民族特征非常濃,穩定性也比較強,但是,社會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舞蹈也應該具備時代的鮮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