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邦華
摘要:近來年,隨著廣大農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漸提高,為了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要求,推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那么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筆者提出三個需要;一是需要把握國家文化發展政策和農村文化建設實施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二是需要根據農民意愿和當地實際,因地制宜,科學引導,注重打造一支素質全面.業務精干的鄉鎮文藝團隊,鼓勵農民群眾組建一支留得住.永久牌的鄉村文化隊伍,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文化發展的相關機制;三是需要注重糾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被動應付行為,堅持用抓經濟建設的力度來抓基層文化建設,而且持之以恒。
關鍵詞: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現狀分析;對策探討
一、前言
文化建設是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凸顯出來的一種精神生活需求。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解決好“三農”問題就是固本強基,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加強農村建設尤為重要,而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和構建廣大農民群眾正確觀念和思想靈魂的重要手段。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國家對“三農”的普惠政策使農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基本滿足,渴求享受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生活,國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重視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舉措,實施了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村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以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
二、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我國“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全面實施,國家更加關注“三農”的發展,一系列惠農利好政策接鍾而至,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樣,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農村鄉鎮組織逐漸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組織和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從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完善基層文化管理機制入手,以創新示范點為引領,以組織經常性群眾文化活動為切入點,使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廣場舞、健身操成為農村一種休閑時尚,鄉鎮問、村與村之間文化才藝展示活動明顯增加,送戲、送電影、送科技、送衛生下鄉活動得到有效落實,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基本建立,載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免費開放得到有效落實,廣大農民群眾在基層文化站宣傳培訓引導下,法律知識、科技知識、健康衛生知識得到拓展,一些不良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被科學健康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所取代。文化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公益性、業余性和民營文化出現融合包容,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農村文化消費水平逐年上升。可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總體得到了有效加強,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明顯豐富,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三、當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雖然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狀況總體良好,但由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傳統思維觀念根深蒂固,部分基層鄉鎮領導重經濟輕文化,基層文化設施不完善,文化市場管理不規范,村風民風不純等原因,致使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發展緩慢,相對滯后的諸多問題。為此,筆者經過實地調查和詳細了解,對制約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的諸多因素,進行了科學分析、考量、探索和研究。
一是部分鄉鎮領導不重視文化工作,認識不到農村文化工作重要作用;看不到農村基層文化工作對提高生產力的推動力和對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潛在作用,甚至錯誤地認為文化工作是賠錢買賣,得不償失。因此,對抓基層文化建設消極對待,被動應付,使農村文化建設難有組織保證和財政支持。
二是基層文化缺乏科學長遠規劃。主要表現在文化場所建設選址不合理,地處偏僻,缺乏人氣,配套設施不足,活動開展乏力,管理松散,開放服務水平不高等。
三是農村文化資源嚴重缺乏。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物質欲望的提高,農村大部分青壯年群眾走出家門經商務工,享受著城市的繁華生活,而留在鄉村的多是老人、孩子和智商、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人群,使基層文化骨干隊伍難以培育,制約了基層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四是傳統陋習和低俗文化對基層建設構成挑戰。隨著對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基層先進文化的缺位,一些黃色文化產品侵蝕著廣大青少年機體,賭博、封建迷信、酗酒鬧事污染著農村文化空氣,對基層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
五是基層文化隊伍老化,對文化干部重視不夠。由于一些鄉鎮文化干部受事業編制限制,長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挫傷了工作積極性,一些基層文化干部長期在一地工作,很少交流,從而缺乏工作動力,甚至產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使自身潛力得不到挖掘,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六是文化形式單調,吸引力不足。當前許多地方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枯燥,大部分是傳統套路,缺乏創新,沒有特色,不合群眾口味,盡管文化部門再三強調,提高文化場所免費開放水平,并實施文化民生工程,但服務質量不高,常態化開放水平不夠,難以有力吸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使農村基層文化活動缺乏活力和可持續性。
四、關于解決農村基層文化問題的策略探討
為了推動農村新時期全面小康工程建設,著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群眾精神生活需求,需要從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現狀出發,著手解決現階段農村經濟與文化發展不均衡,硬件文化設施不完善,基層部分鄉鎮重視文化建設不夠,基層文化建設管理不規范,文化資源匱乏,低俗文化滲透、文化隊伍動力不足等諸多基層文化建設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所學知識,在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基礎上,總結提出以下幾點解決辦法。
1.制定科學有效的農村經濟發展戰略,把有限的資源向落后農村地區傾斜,吸引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助力發展落后地區的基層文化建設,將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列入財政預算,不斷夯實鄉鎮、村群眾文化載體力量,構建唱響基層文化主旋律的平臺;要合理選擇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位置,盡可能把基層文化場所建在人口相對集中地區,有利于聚集人氣和日常文化活動開展。
2.壓實鄉鎮領導責任,提高文化建設地位。一些鄉鎮領導沿襲重經濟、輕文化的慣性思維,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只是寫在文件上,講在嘴上,不能落實在行動上,因此,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建立一套對基層組織切實重視此項工作的考核機制,把基層文化建設作為衡量黨政常態化工作優劣的重要標準,改變長期形成的輕文化意識,切實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對基層文化部門的規范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實提持質增效。
3.培植文化隊伍,挖掘文化資源。要堅持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積極組織和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全面加大助文興文工作力度。
4.一要大力發展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培植鄉鎮文化藝術隊伍、充分發揮公益性文化主導作用;二要支持發展農民文化樂園、農家書屋、圖書閱覽室.家風館、民俗館等村(居)文化,校園文化;三要扶持民營文藝團隊發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扶持,引導和鼓勵他們大力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四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辦好老年之家、婦女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大院.等文化場所。從而,把廣大農民群眾吸引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陣營中來,讓他們享受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
5.提高基層文化干部的待遇。一是落實政治待遇。對德才兼備的基層文化干部要于本級公務員一樣提拔使用,打破身份限制。二是保證經濟待遇。在工資、績效、車改,晉級等方面應享受本級公務同等待遇;三是要落實崗位交流機制。實行必要的崗位交流,讓他們在不同崗位施展才華,調動他們的工作激情;四是按計劃向基層文化站輸送新鮮血液,注重培養年輕骨干,增強基層文化建設后備人才隊伍力量和可持續發展動力。五是加強對基層文化隊伍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6.由于機制、資金、隊伍、設施.習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調,特色不足。因此,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下大氣力抓好建章立制、抓好隊伍建設,嚴格科學管理,增加經費投入,克服傳統思維,針對農村特點和農民需求,有針對性制定適合農村基層文化特點的方略,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基層文化工作者積極性.創造性,弘揚主旋律,推行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層次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7.揚先進文化,樹文明風尚。針對農村傳統陋習和低俗文化的存在,各級部門應引起高度的警覺和重視,首先,要以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載體,著力提高免費開放水平,充分發揮圖書室,電子圖覽室,科技培訓室,書畫美術培訓室,舞蹈培訓室等功能作用,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其次要以村(居)農民文化樂園、文體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等為平臺,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再者要利用鄉.村家風家訓館,道德講堂,鄉賢館大張旗鼓地宣傳“仁德、誠德、孝德、愛德”,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倡導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此外,還要廣泛開展送戲、送電影、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下鄉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能經常享受內容豐富、品位高雅的文化大餐,增長法律知識,激發正能量。通過上述舉措有效教育和引導群眾自覺克服不良陋習,抑制腐朽文化,從而用優秀的社會主義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陳地。
8.重視隊伍建設,激發內生動力。俗話說“文化干部”是萬金油,上要通天文地理,下要知雞毛蒜皮。然而,由于體制,機制等原因,基層文化干部得不到應有重視,前途和收入都遜于公務員。要把基層文化工作做好,文化干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關心基層文化干部的成長,建立基層文化干部能上能下機制,努力調動基層文化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五、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據我國很大比重。所以,要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必須實現農民的小康,而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農村全面小康工程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進一步重視,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鄉鎮組織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基層文化建設規劃不科學,農村文化資源貧乏,傳統文化陋習影響,文化隊伍動力不足,文化形式單調等原因,導致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從而使農村基層文化遠遠落后于城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習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經濟發展是全面實現小康的根本,而文化建設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可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對全面實現小康至關重要,為了搞好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筆者認為:除了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引領和支持外,需要上下通力、左右協同、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因地制宜、推陳出新、創新發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先進多元文化,推動農村基層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相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不久將來我國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一定會迎來更加絢麗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