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昕 馬俊杰
摘要:優秀的幼兒書籍設計,能夠藉由色彩與圖形吸引兒童的興趣,在給兒童美的體驗的同時培養起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國現有兒童書籍設計思維偏向成人化、書籍設計未能結合兒童認知規律、卡通形象未能有效與書籍結合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實地抽樣調查研究,結合兒童認知學理論,對色彩、圖形復雜度以及卡通形象在兒童書籍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并對兒童書籍設計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幼兒書籍;裝幀設計;兒童認知學;色彩;卡通形象
一、引言
色彩與圖形,能夠有效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激發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在學前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與白拉格(N·c·Barraga)所提出的兒童視力與認知規律,兒童從1-3歲開始,逐漸能夠辨別簡單的圖形與顏色。3-7歲,兒童的視覺功能基本完成發育,不僅能夠辨別色彩、圖形和立體,還能逐步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辨別空間深度與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能力。
優秀的幼兒書籍設計,能夠藉由色彩與圖形吸引兒童的興趣,在給兒童美的體驗的同時培養起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目前我國幼兒圖書市場異常火爆,各類幼兒教育書籍日新月異,涌現了許多優秀的兒童書籍。但現有兒童書籍往往相互借鑒或照搬國外書籍,設計中缺乏針對幼兒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的深入研究,沒有真正把握幼兒教育的需求,導致書籍內容形式與思維方式成人化,不適合幼兒進行理解,設計內容也缺乏創意。本文基于兒童認知規律,通過調查分析的方式,對幼兒書籍中色彩與卡通形象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二、對幼兒喜歡的書籍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色彩、卡通形象對兒童的吸引力,以及二者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我們使用采樣調查的方式,在長沙市某大型書店在2個月內進行了6天的調查研究,調查對象為3-8歲幼齡兒童。接受調查的書店設置有一個專門的兒童閱讀區,兒童可在閱讀區書架上自行取閱感興趣的書籍,家長亦可選擇兒童書籍陪伴孩子一同閱讀。
調查分為兩個部分:
1.抽樣調查,觀察兒童自行取閱、家長取閱書籍的色彩特征、圖形特征以及卡通形象特征,在此基礎上對兒童年齡分布進一步調查。
2.問卷調查,抽取了30名8歲以下兒童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是非題及少量主觀問答題,進行卡通形象的調查。本調查累計采樣237人次,涵蓋3-8歲年齡段兒童。其中共有206人次選擇閱讀以彩色圖形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另有31人次選擇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書籍。選擇彩色圖形書籍的206人次兒童具體選擇情況如表1所示。
三、色彩與圖形在幼兒書籍中的價值分析
目前兒童書籍色彩設計研究,大多建議多采用高純度和、高明度、高對比度的顏色,而明度較低、灰暗的顏色不適合運用在兒童書籍設計中。在我們實際調查中發現,這一觀點并非完全正確。在受訪的206名兒童中,僅有一半左右的兒童(117名)選擇了高純度和高色彩對比度的書籍,而另一半的兒童選擇閱讀的書籍色彩更加豐富,但純度和對比度較低的書籍。進一步的調查我們發現,選擇較低純度和對比度書籍的兒童基本在5歲以上,而選擇高純度和對比度書籍的兒童則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從兒童視覺認知原理來說,6個月至3歲是兒童視覺神經初步生長的階段,兒童能夠開始逐漸辨別紅、綠、藍、黃,以及橙、天藍、紫等顏色。在這一階段,高純度的色彩的確能夠更快地抓住兒童的注意力。但隨著之后視覺神經的進一步生長,兒童可以辨別的顏色進一步豐富,兒童色彩感受程度日益提高,過于直接和強烈的色彩反而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因此在兒童書籍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進行不同的色彩選擇。讀者為3歲以下幼兒時,書籍不妨使用明亮鮮艷、對比強烈的顏色;而針對4歲以上(尤其是5歲以上)的兒童,書籍色彩的選擇上則更應當注重色彩的節奏感,可以使用中性色調和較低純度的色彩進行調和。
在幼兒書籍中使用簡單形狀與大色塊也是常常被提出的建議,然而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僅有36%的兒童(76名)選擇了以簡單圖形與大色塊為主要內容的書籍,此部分兒童年齡大多為4歲以下;而選擇圖形相對復雜、色塊相對較小的圖形的兒童年齡大多在5歲及以上。從該項調查中我們可以推斷,在1-4歲的幼兒期,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兒童更容易接受圖形簡單、色塊大,而信息量相對較少的書籍,從而可以避免精神上的疲勞。在5歲后隨著大腦的發育,兒童對復雜信息的接受能力提升,因而更偏向于趣味性、情節連貫性較強的書籍,對信息量相對較少的書籍產生了審美疲勞。
四、卡通形象在幼兒書籍中的價值分析
在受訪兒童中,我們抽選了30組8歲以下兒童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25名(83.33%)的兒童明確表示,相比于普通圖形,如果書籍有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那么自己更愿意閱讀。有17名(56.67%)兒童表示愿意將書籍帶到幼兒園和學校分享,或讓其他小朋友來家里一起閱讀。
兒童喜歡含特定卡通形象書籍的主要理由依次為:有意思(30人,100%)、能和小朋友一起聊(19人,63.33%)、漂亮(12人,40%)。而家長選擇含特定卡通形象書籍給孩子閱讀的主要理由依次為:孩子喜歡(22人,73.33%)、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22人,73.33%)、能夠教給孩子知識(17人,56.67%)。孩童喜歡的卡通形象主要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艾莎公主”、“小豬佩奇”、“米老鼠”、“蜘蛛俠”、“托馬斯火車”、“海綿寶寶”等。
事實上,卡通形象不但有著吸引兒童注意力的作用,同時也對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正面影響。主要來說,卡通形象的作用有兩點:
1.卡通形象能夠滿足兒童情感需求。
馬斯洛(A·H·Maslow)需要層次理論中的第三的愛和歸屬感、第四層次的尊重,兒童都能夠在卡通形象中獲得。在幼兒園中,幼兒通過聊天和討論,自然有某幾個卡通形象成為潮流導向而被幼兒所喜愛。而對相同卡通形象的喜愛能夠加強他們彼此的思維交流,以及對彼此心理感受的了解,從而產生對自己的小圈子和對該卡通形象的歸屬感。同時,在分析和討論中形成自我認同和對他人的認同,這種認同感會進一步引導兒童產生對他人的尊重以及自我尊重。這種歸屬感和尊重感的情感滿足,正是兒童選擇含特定卡通形象書籍閱讀,以及與朋友分享的主要原因。
2.卡通形象有助于兒童性格培養。
卡通動漫的主角一般有著鮮明良好的性格,其行為方式也處于較高的道德水準。幼兒在觀看卡通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卡通所傳遞的思想觀、世界觀,并且會在潛意識中向卡通主角進行模仿。因此卡通形象能夠培養兒童正確的世界觀與行為方式,如團結友愛、遵守規則等。同時,對卡通形象的模仿有助于兒童養的良好的成性格。卡通形象有助于兒童性格培養,這也是家長選擇含知名卡通形象書籍給孩子閱讀的主要理由。
雖然在抽樣調查中83.33%的兒童表示對有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的書籍有更高的興趣,然而在206名受訪兒童中僅有32名兒童在閱讀中選擇了含知名卡通形象的書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卻要歸結于含知名卡通形象的幼兒書籍數量不足。
目前市場上制作精良的使用了知名卡通形象的書籍并不多,并且主要使用了國外的卡通形象授權,例如小豬佩奇、小馬寶莉、迪士尼動漫人物等。國外卡通形象的幼兒書籍在審美導向、價值觀導向的設計上不一定符合中國兒童心理與性格的培養特征。國內雖有一系列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被幼兒喜愛的幼兒卡通動漫形象,例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大熊二,藍貓虹兔等,但是卡通形象與幼兒書籍結合程度顯然不高。曾經藍貓虹兔雖然推出了一系列幼兒教育書籍,但并未就此做大做強形成一個知名品牌,其他知名卡通形象與幼兒書籍的結合更是欠缺。盡管家長和兒童均表現出對含知名卡通形象的書籍的閱讀興趣,但是由于書籍種類限制,可供選擇的余地并不大。
五、結語
目前幼兒書籍設計思維偏向成人化、書籍設計未能結合兒童認知規律、卡通形象未能有效與書籍結合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若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設計出優良的兒童書籍吸引兒童閱讀興趣、陪伴兒童成長,也是家長與社會都樂于見到的。本研究基于調查分析,提出如下幼兒書籍設計建議:
(1)幼兒書籍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進行不同的設計,在色彩、圖形的設計使用時上都要有所區分。
(2)針對4歲以下兒童設計的書籍,建議使用明亮鮮艷、對比強烈的顏色,以及簡單的圖形;而針對5-8歲幼兒設計的書籍,不需要過分強調色彩的鮮亮燦爛,而更應注重色彩的節奏感,圖形則應該配合故事情節進行細化。
(3)出版機構可考慮結合時下兒童熟知與認可的卡通形象,尤其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卡通形象,設計出符合中國兒童審美與性格培養特點的幼兒書籍,以此迅速抓住兒童興趣。
幼兒書籍是兒童學習知識、了解事物的啟蒙老師,更是培養兒童良好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兒童書籍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兒童成長的生理、心理特征,設計出適合兒童特點的讀物,從而幫助兒童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及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