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熙文
近年來,民粹主義在美國和歐洲大行其道,已成為西方政治、社會中的獨特現象。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到“茶黨”的興起,從英國的公投“脫歐”到美國特朗普的上臺,一個民粹主義的幽靈正在跨大西洋兩岸徘徊。而這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恐怕還是發生在美國的魑魅怪象。
很多人認為,特朗普的上臺和美國當前的民粹主義是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實則不然。考察近年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和現實,可以看出,民粹主義實際上是一頭漸行漸近但被主流精英忽視的“灰犀牛”。美國民粹主義思潮集中反映了中下階層白人藍領的失落感、被剝削感還有不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美國國內日益嚴重的分配失衡和不公平問題。數十年來,美國的“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現象變本加厲。1981年,最頂層1%的成年人平均收入是底層50%的成年人收入的27倍,而今天更高達81倍,極端貧困人口幾乎是20年前的兩倍。2008年金融危機中,普通民眾還不得不納稅為華爾街精英釀成的這場災難紓困。
目前,在美國民粹浪潮里登場的政治勢力正在展示其“威力”。他們出臺了一系列極具爭議的所謂“新政”,標榜“美國優先”“美國第一”,制定“禁穆令”,推行政治保守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在國際上頻頻退群、毀約,四處點燃貿易戰火,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令外界不無擔憂的是,他們的國內支持率甚至還較為穩固。
然而,歷史一再證明,民粹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砍向別人,也會傷及自己。不要忘記,民氣固然可用,但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攜民意上臺者,如果所作所為脫離了民眾的真正需求,背離了民眾的根本利益,最終會被民意所反噬,為
歷史所埋葬。前車之鑒,史不乏例。法國大革命時期,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執政后,大搞恐怖政治,不久便眾叛親離,羅本人被送上斷頭臺。德國納粹打著人民的旗號,推行獨裁統治,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可恥失敗,給德國和全世界帶來空前劫難。美國近代史上,無論是19世紀后期反現代化的人民黨運動,還是20世紀60年代種族主義色彩的民粹運動,均來去匆匆,曇花一現而已。
民粹主義者言必稱“以民意為精粹”,但當今時代的真正民意是什么呢?從國際大勢來講,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呼聲,從時代潮流來講,就是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每一個國家的人民追求這種美好生活的權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扭轉國運衰敗,真正振興,都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從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出發,以負責任態度施政,否則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民粹主義的稻草之火雖然可能熱騰一時,但最終不得不歸為余燼。▲(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環球時報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