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福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中國新課程改革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也是廣大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們知道當代社會高度信息化,也使閱讀成為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技能,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大語文閱讀訓練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閱讀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依據教材,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之處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閱讀課程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內,因此利用課堂內的大環境布置一些學生可以進行的活動,或者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可以讓小學生提前搜集有關地震是怎樣發生的?有怎樣的危害以及地震中感人的故事等等,在講解的時候把學生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并讓學生對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及小故事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地震形成的原因,危害,自救方法等,最終通過這些資料讓學生對文章中的父與子的感情以及所表達的中心有一個明確和深刻的理解,調動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
另外,如果課本中有明確的角色設定,則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中所描述的內容排演簡短的話劇和舞臺劇,以娛樂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景,體會人物所處的真實環境和語言環境。這種方法也可以在課前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對整篇文章的閱讀感興趣。
二、借助資源,提高閱讀效率
引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是為閱讀課的教學進行鋪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有效,也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的讀課文,并對所閱讀的課文進行“翻譯”式的講解,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會使整個課程進行的沉悶無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所以,做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改變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課件上色彩斑斕的圖片或者切和實際情況的視頻,都會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即使脫離了課本也能對課件上的講解的內容產生興趣。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還能使學生掌握閱讀訓練中的重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課件展示的內容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并對文章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也就提高了閱讀效率。
三、營造氛圍,養成閱讀習慣
沉悶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無心聽講,使學生對這門課失去了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每個學生都給予同樣的關注,并且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閱讀,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只要在閱讀的時候就會使用自己形成的固定方法。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活躍課堂氣氛,多和學生互動,還可以臨時組織一些小的辯論賽、知識問答等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高興地接受新知識,也激發學生課下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當然,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唯有堅持不懈、博覽群書,才能在漫長的閱讀路上開花結果,綻放異彩。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希望這篇文章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希望孩子們像詩中所說的那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