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香
【摘要】當前,地質找礦人才匱乏,人才管理機制不完善、專業技術型人才不足、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總體社會地位較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地質找礦產業的發展。在十九大后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應當對地質找礦隊伍進行整合歸并和重新三定,賦予其環境保護巡查和地質找礦雙重職能。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完善找礦隊管理機制,加強制度激勵,強化人才培養,注重找礦產業宣傳,提升吃苦耐勞美德,激勵更多的人才加入找礦建設。
【關鍵詞】地質找礦;激勵機制;三定
地質找礦是一項綜合性、艱難性和挑戰性并舉的工作。綜合性是指其工作的專業領域寬,要求具有地質、國土、水文、環境、法律、經濟等綜合知識素養;艱難性是指其工作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遠離城區,多為野外工作;挑戰性是指隨著找礦年代的推移,淺層礦藏已近開發完畢,而深層礦藏開發難度大,危險系數高,極具挑戰性。正是由于這些特點,給當前地質找礦工作帶來很多困擾,加之地質勘探隊管理體制、激勵機制、人才配備、技術裝備等始終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節奏,導致當前地質找礦人才匱乏,人才流出嚴重,人才流入困難,行業整體下坡明顯。
一、當前地質找礦人才隊伍建設的幾個問題
(一)人才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地質找礦主要涉及的工種包括礦產勘察人員、技術管理人員、操作分析人員、綜合文秘人員等等,這些工種之間必須要協調合作,使找礦工作順利推進。事實上,很多礦產勘探單位都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人員之間、工種之間的協調配合程度不高、效率低下,人員專業、工種配備不夠合理,造成不必要的“內耗”,使找礦工作難以順利推進。
(二)地質找礦專業技術型人才缺乏
傳統的地質科技人員越來越不能滿足找礦實踐需要,急需改進,特別是在實踐中存在找礦人員綜合素質不夠、執業技能不強、地區分布不均衡,年齡結構斷層等問題嚴重。加之相關部門的基礎科研水平整體不足和實踐科研能力欠缺,深層找礦對科技要求較高,而實踐中科技水平嚴重不足,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找礦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成長。
(三)找礦人才激勵機制沒有建立
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風險高、壓力大、收效高的產業特點,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鼓勵私人找礦、私人開采,并建立起較為合理的市場激勵機制,找礦人才的勞動報酬和收益水平極高。而國內找礦的民間私人力量尚未發掘出來,其也尚未成為地質勘查的市場主體,而國有地質勘探單位的職業定位和公益屬性使其勞動成果難以進入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這導致國有勘探隊伍“找與不找待遇一樣”,“辦公室找礦與外出找礦待遇一樣”等問題嚴重,加上野外找礦風險高、壓力大、難度大,最終導致國有找礦隊伍不斷萎縮,任其發展將逐漸退出時代潮流。
(四)找礦人才社會地位較低
地質找礦無疑是意向異常艱苦的工作,找礦人員長期風餐露宿、遠離家庭和親人,部分地區找礦人員“兩底一差”(社會地位低、經濟收益低、野外工作環境較差)現象嚴重,這種環境下人才吸引力差,人才流出現象嚴重,找礦隊伍青年人才越來越匱乏,這是找礦隊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二、關于改進地質找礦人才的相關意見
(一)重新對地質找礦隊伍進行職能“三定”
當前,國家大部制改革正在有序推進,地質找礦隊必將納入國家自然資源部進行統一管理。由于國家自然資源部的職責范圍不局限于國土領域,還包括了環境保護、水土管理等眾多領域,故傳統的地質找礦隊伍的職責范圍也必須進行統籌規劃,其職能范圍應當涵蓋傳統的地質找礦、水土流失保護、環境保護等國土資源部需要外出管理的各種綜合職能,在此基礎上重組各勘探隊,配齊自然資源環保所需的水文、土地、巖礦、地質等方面的人才。讓各地質找礦隊伍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定位、重煥生機。
(二)完善對地質找礦工作管理機制
一要加強地質找礦隊伍內部的管理機制,形成對內部員工強有力的紀律約束機機制,要特別重視對日常工作的管理,建立獎懲機制,使找礦隊伍能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積極性;二要適當建立市場激勵機制,有序推進地礦資源的市場化運作,逐步允許找礦人員或者找礦隊伍通過市場分配入股等方式,引進社會資金有序參與礦藏開發,國家除獲取部分礦藏資源外,允許參與礦藏經營的企業進入找礦和探礦市場進行分紅;三要鼓勵大家外出找礦,盡快建立起對外出找礦人員的獎勵和激勵機制,避免找礦隊伍“辦公室找礦”,全面調動找礦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要完善找礦人才培養機制
在學費上,大中專院校可以對于投身地找礦伍建設的專業型人才減免學費和生活費,加大實踐課程在大學學時中的占比,適當增設地礦找礦專業,將部分學校的優秀地礦專業納入國家985和211建設,鼓勵優秀青年投身地礦專業。在工作環境上,要加大基礎科研和實踐科研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地礦實踐研發和措施創新,改善野外辦公條件,配足配齊野外找礦裝備,盡最大能力減少野外找礦的風險和困難。在生活環境上,聯系當地政府部門,將地礦找礦人才納入當地優秀高端人才引進戰略,協助地礦人才解決家屬入托、入學、就醫、就業等方面問題,全面提升其社會地位,讓地礦人才安心找礦。
(四)要重視對地礦行業的宣傳引導
逐漸喚起全民參與地礦找礦工作意識,把地礦找礦工作看成地方政府建設的重要組成。鼓勵地方政府與市場機構合作共建地質科普陳列館或者開展地質探索夏令營,培養孩子們的地質學習興趣和愛好。新聞宣傳部門應當強化對優秀地質找礦工作者的宣傳報道,拍攝地質找礦人員的歌曲和影視作品等。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拍攝一些地礦找礦紀實、野外找礦探險等類型的影視作品,增強地礦找礦行業的全民吸引力。
(五)繼續培養和發揚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傳統美德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發展,找礦工作始終是一項條件艱苦、危險系數高、遠離城市的高難度技術工作。只有持續鼓勵找礦人才始終發揚不怕困難、勇于前進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才能推動野外找礦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