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凱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建筑的各種性能提高了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建筑的防雷性能,而這之中,又以高層建筑的防雷技術為重中之重。因為城市化的進行中,很多城市出現了高樓林立的景象,有些樓層甚至超過了一百層,這時氣象防雷技術對于樓層的保護就越來越重要了。并且一些智能建筑的防雷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實用化。未來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趨勢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因此,本文在查閱大量關于氣象防雷技術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就氣象防雷技術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對未來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趨勢提出具體觀點與建議。
[關鍵詞]氣象 防雷技術 發展趨勢
縱向比較我國建筑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從最近十年開始,我國房企產業的發展速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快,很多的高層建筑和智能建筑都拔地而起,這不僅加快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還使城市的人均居住空間得到了穩定,而城市大型建筑、智能建筑比例在逐漸提高的同時也引發了廣大群眾對建筑安全問題的探討,除了常見的建筑物穩定性等問題以外,建筑防雷技術也成了很重要的衡量建筑安全的參數之一。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居民家中的家用電器明顯增多,很多電器的使用和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這些電器化設施使得用戶對網絡和室內電氣設備更加依賴,很容易在雷雨天氣導致引雷作用的發生,雷電不僅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還極易引發火災使大樓起火,進一步擴大危害的作用范圍和影響結果,這就對建筑物還有其中居住的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多起由電氣化設施引發雷電侵襲的相關事故,這也引起了業內人士和廣大群眾的普遍關注。為了減輕甚至是避免雷電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威脅,很多這方面的有關專家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做著研究工作,并獲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一、氣象防雷的發展
為了降低雷電的危害性,通過專家研究一致得出,通過氣象防雷技術可以大大減輕雷電災害的發生,建筑物中氣象防雷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雷電帶來的安全問題,而氣象防雷技術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氣象調查,做到對雷電天氣的準時準確預報,以達到家用電器的使用者可以提前注意使用,進而減少引雷現象的發生幾率,但是要準確的實施氣象防雷技術還要進一步發展當前的氣象研究進程,使之向氣象預測這方面發生偏移。要實現雷電及時預報,同時還需要提高信息系統采集能力,從氣象防雷檢測覆蓋范圍、在建筑物中氣象防雷技術的合理應用、包括未來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趨勢等幾方面綜合考慮。
二、雷電的種類及其危害
(一)直擊雷及其傷害性
直擊雷是雷電當中對人產生危害最大的雷,它可以通過云層和地方上存在的高大凸起物形成特殊的成電形式,并將極大地電流束由空氣中引入地下,這就會導致雷擊點發生偏移,使大氣連接的部分金屬具備導電效應,從而在瞬間將處于高處或者接觸到金屬的人或牲畜擊斃,還會導致直接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的觸電事故。
(二)球形雷及其傷害性
直擊雷的外邊并不明顯,但是球形雷會形成一種伴有刺目的紅光或者是極其炫目的白光的球狀雷電,它的發生位置有很多,而且可以從建筑物的外邊進入到建筑物的內部,像是窗戶、煙囪、門等都可以是它進入的通道,這就使它極具危險性。但是球形雷的出現概率要明顯低于直擊雷。球形雷的形成眾說紛紜,對于球形雷的預防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
(三)雷電感應及其傷害性
雷電本身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并不大,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不足以使人體致死,但是在產生雷電放電現象的附近如果有導電體的話,就會產生靜電感應現象以及電磁感應現象。靜電感應現象是雷云在將接觸地面的位置,由于感應現象,與地面之間凸起物的頂部感應出大量異性電荷所致,在雷云進一步放電之后,這些電荷就會自主地脫離導電物體離散到周圍,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內造成電擊傷害。而電磁感應是在雷擊的同時或者是雷擊過后,產生的巨大的雷電流失去束縛,迅速的擴散在周圍空氣當中,使附近的金屬導電體上產生很高的感應電壓,對人體造成二次的雷電傷害,甚至是損害很大范圍內的電氣設施。
三、未來我國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趨勢
未來我國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趨勢需要將智能建筑的防雷措施做到更全面、更細致。綜合防雷裝置采用了避雷針,但是避雷針對電子設備存在很多副作用,因此采用屏蔽設置阻隔電磁場通過,避免對于電子設備的能量進一步實施干擾,采取分流設置是為了規避分流效果,進而降低建筑物減壓電感,并起到降低反擊電壓的作用。
四、總結
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當前氣象工作對于未來我國氣象防雷技術發展的重要影響,氣象防雷技術的發展是我國提高建筑安全的重中之重,第一步的避雷工作已經顯現出來它的成效,之后的工作還需要從科技提高帶出的科技資源庫來入手,做好氣象防雷工作,堅定這一工作的意志,并提高思想認知水平,在注重技術發展的同時,還要加強實踐的檢驗,使成果可以受到民眾認可。在一些技術難題上,可以引進國外在這方面工作上做出的先進工作內容,通過實踐氣象防雷工作來培養大量專業的氣象防雷預測人才,保證氣象防雷工作對于民用和商用的價值取向,以社會利益作為首任,讓氣象防雷工作在社會全面發展中積極有效的發揮自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