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摘 要:為加快青年教師成長,切實提升青年教師教研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2015年,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在23所小學選拔出26名有理想、有追求,熱愛教育事業且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師,創建“奔跑青春”小學體育青年教師研訓班,把區域教學研究與培養青年教師相結合,創新區域教研模式,提升青年教師教研能力。
關鍵詞:創新;區域教研模式;青年教師;教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8-0062-02
青年教師是教育和學校的未來,為加快青年教師成長,切實提升青年教師教研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2015年,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在23所小學選拔出26名有理想、有追求,熱愛教育事業且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師,創建“奔跑青春”小學體育青年教師研訓班,把區域教學研究與培養青年教師隊伍相結合,創新區域教研模式,提升青年教師教研能力。
一、以問題為核心,讓研究真正發生
1.“我與前輩面對面”教學沙龍
沙龍主要是面對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困惑進行解答指導的針對性培訓。
在活動中,教師們暢所欲言,踴躍提問,問題廣,涉及體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如教案編寫、教材處理、教學組織的異同、口令哨子的運用、課堂中的評價機制和獎懲措施、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等,并邀請了教學經驗豐富的前輩針對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研討,用一個個實例解決了教師們的困惑。教學沙龍的方式,可幫助教師們科學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提升教學能力,同時也很好地向教師們詮釋了作為一名優秀小學教師的使命,讓他們對體育教師多了一份責任感。
2.“你上我說”課堂觀察活動
課堂觀察是研究課堂的一種方法,筆者在研訓活動中設計出“你上我說”聽課觀察單,讓聽課教師參與課堂觀察。
課前,著重解決兩個問題:被觀察者說課與確定觀察點。讓聽課教師分組合作,從教師專業素養、運動負荷、教學語言、教學設計四個方面延伸出目標、內容、項目選擇、教案、重難點突破方法、目標達成度、教師的精氣神、安全防護措施、普通話水平、示范動作質量、隊形調動、口令運用、教師機智、主教材練習次數、時間、密度、脈搏測定、直觀生理外部特征、評價語言、有效語言、激勵語言、經典語言等24個小觀察點對課堂行為進行觀察。課中,教師們根據觀察點,選擇觀察位置,運用量表做好課堂實錄。課后,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分享觀察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課后反思、交流觀察結果、形成幾點后續行動的改進建議。
教師們在整個過程中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研討教學與學習的專業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促使每一位教師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3.“一專多能,我最燃”
打鐵先要自身硬。小學體育教師既要具備一項專業特長,同時還要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的技能素質,這才能勝任工作。在研訓活動中,本人針對開展的田徑類、球類、體操、武術、民族民間運動項目等練習內容,并根據自身的專項特長,進行提高培訓,全面培養教師的綜合能力,做到提優補缺,切實提升教師的體育綜合素質。每次培訓現場,都有教師對我說:“夏老師,這次的專項基本功培訓,我收獲很大!”“夏老師,我的武術動作規范多了。”“一專多能”式的培訓,讓他們得到了鍛煉,找到了自信!為了更好地激勵教師學練,每學期舉辦一次“看、評、議”基本功專項技能展示活動,通過展示來促進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再提高。
4.“同課異構,亮風采”
課堂永遠是教師的主陣地,研訓班的“同課異構”活動,教師們現場抽簽,定人、定課題完成20分鐘片段課,所有成員參與其中,可以是個人備課,也可以團隊合作,上課教師各顯本領、各展所長,聽課教師相互切磋交流。“同課異構”的研討活動,讓教師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由此激活了他們的教學智慧,打開了他們的教學思路,彰顯了他們的教學個性。“同課異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能加強教學交流,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以制度為準繩,讓學習成為習慣
制度可以使研訓班的成員共同遵守辦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從而為完成任務或目標提供保證。本人根據參加研訓人員的特點及培訓目標,在研訓中制定了以下四個制度。
1.工作制度
開班前,研制了《南京市玄武區小學青年體育教師研訓工作制度》,以此來規范研訓活動。“工作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主任負責研訓班的管理,設計研訓方案并負責執行。二是定期活動,每雙周二下午為固定研訓日。三是學員必須按要求參加研訓活動,請假必須得到班主任同意。
2.考勤制度
考勤是一個強制性的手段,目的是促使學員參與活動的全過程,但有的教師對這種手段是有抵觸情緒的,為了讓學員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訓活動,在具體考勤中,注重考勤記錄的多樣性,體現了個人化管理。如簽到,分活動前和活動后簽到兩種形式;如班主任統計,班主任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出勤并記錄;如小組長負責考勤,由小組長在活動前和活動結束后分別向班主任匯報出勤率。
3.作業制度
作業,《辭海》解釋為“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本研訓班根據研訓目標,制定了“六個一”的作業要求。即一是做好一天教學常規工作。常規工作從備課、上課、課后小結三方面落實。二是上好一節公開課。要求一學期上一節校級或以上級別的公開課,學期結束上交公開課證明和教案。三是組織一次校級活動。活動可以是教學研討,也可以是學生競賽等,學期結束上交活動方案及過程材料。四是帶好一支運動隊。每學期上交一次所帶運動隊的訓練計劃。五是寫好一篇真文章。要求學員從教學實踐中的真研究真反思來寫,每學期完成一篇。六是練好一項專業技能特長。因每個學員的特點不同,故從培養學員的一專多能的角度出發,制定了本項作業。本項作業在學期末的技能展示活動中進行考評。同時,根據每次活動的實際情況,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并要求在規定時間發到指定郵箱。班主任定期對完成的作業進行評價,并反饋給學員。
4.評價與獎勵制度
評價是對學員學習的反饋,也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學員學習。每學期研訓班舉行一次“優秀學員”評選,對獲得稱號的教師,可以優先參加區級及以上教研活動的展示研討,可以優先代表玄武區參加市級活動或競賽。評價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從考勤、作業、參與度等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對每一次開展的活動進行評價;而綜合評價是在學期結束最后一次活動中,對學員參加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進行綜合考評。
三、以文化建設為牽引,讓團隊彰顯特色
文化是一個團體發展的導向,是進步的動力。“奔跑青春”研訓班一直在積極探索文化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要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團隊要有共同的愿景,成為教師們的精神家園。
研訓班定期舉辦“聽說”讀書分享會,教師們或敘說案例,或闡述觀點,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真誠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會也會集中組織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和教育部推廣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文件解讀,讓教師們知曉最新國家體育法規政策。分享會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了教師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
青年教師展風采,技能比賽促提升。一年一次的“大比拼”自選技能友誼賽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能力、尋找差距、謀求提升的平臺,成員們在比賽中切磋技藝、取長補短,活動的開展不僅成為一個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起點,也為玄武區教師團隊挖掘出更多具有潛質的體育教師,打造專業型團隊。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學期末的“互動日”活動以輕松愉快的party形式讓教師們走到一起,通過交流,教師彼此間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對研訓班的認識也更加深入。
每逢假期,筆者會給30名成員寫上“勵志寄語”,短小的祝福和希望是心與心最好的交流,也是播種思想種子的好機會。研訓班的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加以挖掘和鼓勵,并恰當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幾句寄語就能傳遞情感,當他們獲得了信任、贊美時,便會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在和諧快樂的團隊中奮力前行。
豐富多彩的學習培訓和展示活動,讓文化的種子在成員心里生根、發芽、成長,讓文化建設真真切切融入到成員的生活中,彰顯具有玄武體育特色的研訓班團隊管理文化。
兩年來,創新區域研訓模式讓教師快速成長,逐漸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推薦了多位教師參加了省市教研室組織的課堂教學競賽,其中一位教師獲得江蘇省小學優秀足球課評比一等獎,一位教師獲得南京市小班化賽課一等獎。二十余位教師在市區體育教研活動中進行課堂教學展示,獲得專家、教師們的好評。先后組織教師赴無錫、揚州等地觀摩學習,并通過“玄武體育教學網”宣傳青年教師的教學特色,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積極打造團隊品牌。
玄武區“奔跑青春”小學青年體育教師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研訓模式已漸漸在南京市初具規模,小有成效。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積極探索研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區域研訓模式讓青年教師在埋頭拉車之隙,學會抬頭看路,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加快成長,提升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
(江蘇省南京市逸仙小學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