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康玲
(淮陰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洪澤湖古堰景區位于中國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澤湖畔。景區主要包括洪澤湖大堤、水釜城、漁人灣、歡樂園四大旅游片區,是一個融文化體驗、養生休閑、大湖觀光、森林探秘、現代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文化旅游景區,是我國4A級景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國家大力發展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洪澤縣也開始著力發展智慧旅游。在《洪澤縣旅游局2014年工作總結》《洪澤縣旅游局2015年1—9月份工作總結》及2015年工作計劃、《洪澤旅游“十三五”計劃》(2015年9月30日)、《洪澤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洪澤湖古堰景區旅游發展規劃》(修訂版)等文件中,都指出要建設洪澤湖智慧旅游。
2008年IBM首先推出“智慧地球”商業計劃[1],而“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具體實踐。IBM認為,21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信息和通訊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兩大領域的推廣型應用,是將服務對象由城市居民向外來游客的內涵式延生。而在智慧旅游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智慧景區的概念卻沒有統一定義[2~13]。但通過對智慧景區概念的梳理,我們可以對智慧景區的特點做出以下概括。
第一,科技性。智慧景區的建設融入了傳感網、物聯網、互聯網、空間信息技術、云計算、移動客戶端、通信網絡及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多種高新前沿技術,具有很強的科技性[14]。
第二,目的性。智慧景區建設要服務于企業、政府、游客,實現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智慧政務[15]。
第三,產業聯動性。智慧景區的建設離不開上下游企業的支持,最終實現景區與景區、景區與企業、景區與政府、景區與城市之間的互聯[16]。
第四,主動性。智慧景區是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主動采集數據,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行為實現精準營銷,并能及時對各種安全事件做出評估、預防,做到防患未然[17]。
而在智慧景區智慧建設標準及體系建立方面,也仍然沒有統一結論。黨安榮(2011)認為,“智慧景區”建設的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3個平臺、5大系統、7項保障”[18];鄧賢峰、李霞(2012)從游客體驗、景區管理、旅游產品三個維度,提出建設“智慧景區”[5];金波(2014)以浙江省溫州市的江心嶼景區為例,研究認為景區智慧旅游發展需要構建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游客服務標準體系和運行管理標準體系[19];張紅英、曹培培(2014)研究指出,智慧景區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通信網絡、景區綜合管理、電子門票和電子門禁、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數字虛擬景區和虛擬旅游、游客服務和互動體驗、智慧景區建設規劃和旅游事故及游戲軟件、創新項目等8個一級指標和37個二級指標[20];韓玲華、姚國章(2014)認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體系主要由制度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綜合數據庫系統、共享服務系統、應用體系、服務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信息安全與運營管理體系八個部分組成[15];黃劍鋒、陸林、張 (2015)基于技術接受視角,以旅游者和景區運營者兩類應用主體為導向,從基礎、平臺、構架、功能、價值等層面系統分析了智慧景區建設的框架與策略[21];汪俠、甄峰、吳小根(2015)基于游客視角,提出應該從景區智能管理系統、信息服務智能系統、智慧游覽系統、智慧預報系統、旅游電子支付、景區綜合智能系統、景區安全救助智能系統、景區智能交通系統和景區資源保護智能系統9個方面進行智慧景區的建設[22];李金峰、時書霞(2017)從景區環境監測、景區智能安防、景區能源管理、景區交通管理、公共發布平臺、智能管理服務、其他(智能辦公管理、醫療衛生、景區智慧購物)等方面,對蘭州智慧景區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23];仲鑫、楊阿莉(2017)基于顧客體驗與滿意度從景區運營管理系統、游客服務系統二個維度,構建“智慧景區”評價指標體系[24];潘琛(2017)認為,智慧景區管理系統包括景區辦公系統、游客服務系統、電子營銷系統、商戶管理系統[25]。綜上所述,國內對智慧景區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在參考其他城市或地區的智慧景區建設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洪澤湖古堰景區自身的特點,構建洪澤湖古堰景區的智慧旅游平臺。個(19個省+43個市)省市提出智慧旅游發展計劃,其中16個省市出臺了相關規劃。雖然智慧旅游發展如火如荼,但發展時間尚短,大部分旅游景區的智慧化建設仍處于起始階段。
在我國,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信息智能終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與發展,被國務院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旅游業發展迅猛。2004年國家建設部制定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數字化景區建設指南》,我國開始開展“數字景區”示范工程。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2011年國家旅游局又明確將“智慧旅游”寫入了《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劃》之中,明確提出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性任務就是要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顯著提高信息技術在旅游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使旅游企業的經營活動全面信息化。2012年5月國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18個“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2013年初又公布了“第二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名單,包括天津等共15個城市。國家旅游發展委員會又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在2015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更是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游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游鄉村。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智慧旅游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已有62
智慧旅游將是從傳統的旅游消費方式向現代的旅游消費方式轉變的“推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實現消費方式的現代化。結合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當前國內旅游發展的現狀,洪澤湖古堰景區的智慧化建設將重點考慮以下方面。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古堰景區發展智慧旅游的先決條件。在建設中,既要充分考慮旅游者的需求,又要兼顧整體景觀的協調度,也為游憩系統、景觀系統、消費體系、保障體系、環境保護體系、營銷傳播系統、服務體系、旅游保障體系等奠定基礎。
深挖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古堰景區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文化傳承上起到巨大的作用。在繼續開發觀光度假型旅游產品的同時,古堰景區應當深耕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突出文化主題,打造與景觀特色景觀文化緊密聯系的特色文化旅游產品。而在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從原有的被動式參觀游覽轉為主動式參與體驗,因此需要增強旅游項目的參與性、趣味性、互動性、情境化、體驗化,才能獲得景區的健康、有序發展。
著重搭建統一管理平臺。數字地球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經如火如荼,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化技術應用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旅游管理的“智慧化”就是要能通過平臺化運作實現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通過信息技術提升游客體驗,為景區實現精準營銷,同時提高旅游景區的管理效率、管理質量,實現旅游產業的聯動發展。
洪澤湖古堰景區智慧管理系統包括支撐層和應用層。其中支撐層包括景區管控平臺和應急指揮系統;應用層包括瀏覽車調度系統、自行車租賃系統、信息發布系統、停車聯網系統、講解員管理系統、游客投訴與建議系統,具體(如圖1所示)。
1.智慧景區管控平臺。包含數據交換中心及景區數據庫,包含旅游基本信息數據庫(人員、設備、車輛等)、旅游業務數據庫(景區電子地圖數據、客流檢測、車輛調度、講解員管理、停車聯網系統、監控、廣播等系統業務數據)、旅游主題數據庫(各項數據統計分析和挖掘);景區內部系統間數據,例如人員車輛定位信息、停車場車位信息、自行車租賃信息等;景區與行業管理部門數據交換與共享體系,實現景區與行業管理部門數據的上傳和下發(見圖2)。
一是綜合視圖展示,提供對游覽車運營、自行車租賃、停車場車位使用,以及游客流量信息、安防監測信息等業務數據基于GIS地圖集中展現功能。二是景區設施管理,將景區的設施圖形化說明,對設備設施的實際狀態進行顯示(包括景區監控、廣播、酒店、廁所的資源)。三是決策分析,針對景區內主要的出入口流量進行統計分析。對比分析判斷客流趨勢、銷售趨勢,在客流量預警的時候指導應對策略,銷售淡/旺季預警促進調整經營思路。四是業務流程管理,內部業務流程信息化管理。實現對景區內部代辦事宜流轉工作的查看,并通過數據交換中心提供的接口實現業務流程的創建,應急事件,在景區管控平臺實現報警提醒。五是評價管理,通過多種方式建立投訴體系,分類統計信息跟蹤并監督處理流程。六是系統管理,根據景區的實際管理需求和組織架構靈活設置部門信息、用戶角色和管理權限,實現單點登錄,為不同的用戶角色提供個性化的管理界面。
圖2 景區管控平臺結構圖
2.應急指揮系統。基于分布式通信處理調度手段,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基礎,以有線和無線通信系統為紐帶,以事件分析系統為核心,有效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監控系統、LED顯示系統等,將各信息系統高度集成,同時實現與信息發布系統聯動,有效地提高了系統快速反應、協同行動和決策指揮的能力(見圖3)。
圖3 應急指揮系統結構圖
3.業務應用系統開發。一是游覽車/船調度系統,針對景區的游覽車/船建設調度系統包括基本信息管理、車輛實時定位、游覽車調度、統計分析等功能(見圖4);二是自行車租賃系統,基于GIS地圖實現景區自行車的租賃管理,包括在線預訂、定期檢修提醒、統計分析管理等功能(見圖5);三是信息發布系統,基于GIS地圖實現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遠程發布、旅游服務資訊發布、公益宣傳、景區動態等信息的發布(見圖6);四是停車聯網系統,主要包括通道管理、收費方案制定、車位實時信息、停車收費、統計分析等功能(見圖7);五是人員管理系統,基于GIS地圖實現包括講解員或其他人員管理、排班、到崗管理、調度、公務接待記錄、績效統計等功能(見下頁圖8);六是評價系統,通過多種方式(如公共服務平臺、微信、官網、電話、APP)建立評價與建議體系,分類統計信息跟蹤并監督處理流程(見下頁圖9)。
圖4 瀏覽車調度系統結構圖
圖5 自行車租賃系統結構圖
圖6 信息發布系統結構圖
圖7 停車聯網系統結構圖
圖8 講解員管理系統結構圖
圖9 游客投訴與建議系統結構圖
洪澤湖古堰景區的智慧管理體系建設主要為游客、政府和景區、企業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智慧化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游客層級。主要實現對游客的一站式服務,并逐漸達到在需要的時候、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均能獲得相關的旅游信息和服務;游客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都能查到相應的旅游信息,能夠預定相應的旅游產品和享受旅游信息服務;通過使用多種客戶端和信息終端,均能獲得所需要的相應旅游信息和服務;通過相關旅游信息化門戶網站,可方便地獲得所需要的吃住行游購娛的信息和服務;通過相關旅游信息化平臺,可隨時隨地方便地與相關部門、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和獲得及時地信息反饋。
其次,政府和景區層級。政府可以通過旅游資訊宣傳、旅游信息公共服務以及信息監控等平臺的建設,完善智慧旅游建設的后臺服務,并推動智慧景區及智慧旅游甚至是智慧城市相關建設標準的制定。而景區可以逐步實現整合營銷、整合服務、統一管理。
最后,企業層級。企業層級主要涉及旅行社、酒店、餐飲和鄉村以及旅游網絡營銷等商業組織,通過智慧管理體系的建立,企業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和運營,享受智慧體系提供的信息化服務,獲取應用系統提供的全面的經營、管理、市場信息和數據,以切實提高經營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