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具體表現為不斷擴大的行業整體規模、逐漸增加的從業人數、不斷提高的外資利用水平等等。但是在如美國等的西方發達國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已經邁開了取代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發展的引擎的腳步,從當前的經濟構成狀況來看,由于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于那些已經大力發展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達國家來說,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建立基于價值創造力的嚴謹而完善的評價體系以使分析企業可以分析其價值創造力,可以進一步促進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的發展。一個合理并且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使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橫向比較找到自己在同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并能知道本企業價值創造力的總體水平從而與企業本身進行縱向比較,繼而了解推動企業價值增長的各方面的優劣勢,便于企業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全面提升價值創造力和服務能力。
國內外學者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分類的劃分闡述各不相同,Miles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劃分為兩大類:為傳統服務業集中提供新技術的服務業和依托新技術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1]。Sundbo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分為技術型和非技術型兩類[2]。錢焱依據GATS國際服務貿易分類,從知識性質視角作為切入點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劃分為專業服務、金融服務、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四類[3]。通過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具有高密集程度知識的一類服務企業的總稱的結論,如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服務業、商業服務業、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等。
價值創造力即反映企業創造企業價值的能力。有關于價值創造力的定義,國內外的學者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和結論,但對于價值創造力內涵大體上來講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使資源合理分配、規避錯配的發生,致力于使企業達到人、財、物的最優組合,其目的是實現價值的創造并且相對于其他企業來說能夠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是企業的一種動態遷移能力[4]。
價值創造力的水平最終需要體現在具體量化的評價指標上,主流觀點是運用價值增值程度評價價值創造力,增值多價值創造力就強。目前對企業價值創造力的評價比較廣泛運用的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增長率、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等。
1.缺乏系統的指標評價體系。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企業的價值創造力的評價仍然停留在使用某個單一財務評價指標上。然而,單一的評價指標并不能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或者使指標只能反映價值創造力的結果而不能給管理人員以相應的指導,局限性比較大。因此,設計一個科學有效的價值創造力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勢在必行,這可以幫助企業認清自身價值創造力上的缺陷,并且根據該方法引導企業進一步發展以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2.非財務評價指標占比太小。在現有相關研究中,對價值創造力的評價主要側重于財務層面的指標設計,而對非財務層面的指標考慮甚少。然而,非財務層面對價值創造力有重大影響。財務層面指標屬于表層結論性指標,大多數企業只單一地運用財務指標,這樣僅能衡量企業價值創造力的變動,但卻無法得知影響價值創造力變動的內在因素從而無法引導管理者做出相對應的決策。
3.缺少服務業特色評價指標。目前,我國服務業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日益顯現出具有推動未來經濟進一步增長的能力。然而,現有的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并不能根據服務業與客戶高度互動性的服務模式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而忽視服務業特色的評價指標不能準確的反映其價值創造能力,現有的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并不適用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價值創造力評價。
4.缺少知識密集型方面的評價指標。20世紀末,知識資源的爆炸式增長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依托知識資源的知識經濟得以蓬勃發展,可以預見到,未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成為支撐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現有的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不能體現高知識密集度、高技術性、高創新性等知識密集方面的特點,缺少針對性的評價指標。因此,理論界亟須設計出價值創造力指標體系,而且必須既契合知識密集的特點又兼顧其隸屬于服務業的特點。
1.傳統財務評價的局限。以往的企業對于價值創造力評價大多只關注財務層面的結果,而忽視了非財務層面。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過去的價值創造力評價過程中,大多數也都只使用單一的財務指標,而忽略了非財務層面的影響因素,如人力資本、外部利益相關者、研發、創新等。而這些非財務層面的因素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來說正是其區別于其他行業的特點,如果不能對這些重要的非財務層面的因素進行有效的評價,那么將很難得到該行業價值創造力的總體水平。
2.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逐步提高,但發展水平仍然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迄今為止該行業發展不足四十年,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和相關經驗來支撐其形成完整、成熟的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
在構筑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價值創造力的評價體系前,首先應該確定構筑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在指標選取時,應該使指標盡可能全面反映價值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結果,與目標關聯緊密。在設計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兼顧各方面,以達到全面反映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各層次、價值創造的各過程的目的。
2.可比性原則。在指標選取時,要盡量避免選取如絕對值指標等可比性較小的指標。同時,選取的指標也要兼顧企業間橫向可比、不同發展階段間可比,而且對不同時期的數據也可以進行分析比較。
3.可操作性原則。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設計應該盡量簡明易懂且易于計量,能夠快速從現有的財務報告、統計報告中取得所需要的數據,并且對取得的數據驗證簡便。
4.科學性原則。由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既有傳統企業的通性,又有其行業的特殊性,因此在設計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時,不能照搬傳統企業的一般性評價指標。在指標的選取和設計時,應該全面科學地考慮其是否能夠正確地反映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價值創造力。
在指標設計時,參考了BSC3.0戰略地圖的設計方法,將企業價值創造力分為四個方面,分別為財務績效水平、內部管理效率、無形資本和外部利益相關者。
1.財務績效水平評價指標設計。財務績效水平層面指標包括收益增長率、成本費用率、銷售增長率及總資產報酬率。
表1 財務績效水平指標設計
2.內部管理效率評價指標設計。將內部管理效率分為創新管理效率及運營管理效率。創新形成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影響著企業創新積極性。
3.無形資本評價指標設計。考慮到當下的經濟的背景,人們可以深切感受到無形資本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甚至是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提供的強大動力。無形資本是相對于有形資本來定義的,它是從資本中獨立出的沒有實物形態卻具有價值的資本,無形資本具備資本一般屬性,并且它還具有很強的價值增值能力。
4.外部利益相關者評價指標設計。由于內部利益相關者已經在無形資本的評價中包含進去了,因此第四部分評價利益相關者時剔除了隸屬于人力資本的如高管、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等的內部利益相關者。
表2 內部管理效率評價指標設計
表3 無形資本評價指標設計
表4 外部利益相關者評價指標設計
最后,為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構筑出一個基于價值創造力的完整而嚴謹的業績評價系統(如下圖所示)。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