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外降準將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評論稱,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之際,中國正通過央行降準的手段來提升經濟活力。
這是央行年內第四次宣布降準,且1個點的降準力度近年來并不多見。央行表示,降準是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本次降準仍屬于定向調控,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本次降準之后,大型與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分別為14.5%與12.5%,仍屬于比較高的水平。不少市場觀點認為,未來央行仍存在選擇合適時點進一步降準的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李虹含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此次降準所帶來的流動性的充裕,客觀上利好股市和債市。證券日報社常務副總編輯、中國證監會專家顧問董少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本次降準的主要目的是穩定經濟增長,補充金融市場流動性,不會對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形成“干預性影響”。他表示,“對于股市來說補充流動性是當然的利好消息,但指望借降準促成行情大漲是不現實的;對于樓市,中央不但無意加大資金供給,而且要抑制資金供給。因此,降準也不會推高樓價。”▲
環球時報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