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
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日前同意訂立新的三國協議USMCA,以代替原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三方為此都作了一些讓步。
USMCA中包括了一個條款,即一方開始與“非市場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如果其達成結果中包含其他締約方不希望看到的內容,則允許其他締約方終止并替換美墨加貿易協定相關條款。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用“毒丸”形容這一條款(“毒丸條款”曾經是以股權攤薄防止敵意收購的術語),并稱該條款旨在阻止其他國家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且日后還可能在美國與日本和歐盟達成的貿易協定中復制。
“離魔鬼太近,離上帝太遠”。這是筆者在聽到美墨加三國達成USMCA協議后首先想到的一句話。美國作為北美洲主要的國家和市場,墨加兩國別無選擇地需要與美國保持緊密的經貿往來。而且在談判過程中,美國先分別與墨、加舉行雙邊談判,向對方提出高條件;在與較弱一方墨西哥談判中取得突破后,縮小較強對手加拿大討價還價的余地使之屈服,最后達成一個多邊協議。壓榨和逼迫的手段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從本質來看,USMCA是一個區域性的貿易協議。如果說USMCA對中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貿往來是一種約束,那么其短期對中國的沖擊是有限的。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加雙邊貿易額為517.6億美元,中墨貿易額為476.7億美元,規模都不算非常大。而如果中國與加、墨企業按原來方式進行貿易,或中國增加兩國輸美產品的增值貢獻,由于涉及領域非常多樣,而且合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對美國是否產生不利影響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USMCA的條款能否適用存有疑問。
相比之下,更需警惕美方后續采取類同的策略,即“合縱”排華的可能性。USMCA反映出美國“先易后難”的策略,而美國要與歐盟、日本訂立類似“毒丸條款”則會更困難一些。
德國等歐洲國家在對外貿易上與美國有很明顯的分歧,比如購買俄國和伊朗能源商品。而且,德日等主要工業國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相對較低,同時與美國有相對優勢的產品類同,與美國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
而且,歐日需要維護自己在經貿上的獨立性,在與美國保持經貿往來的同時,也需要與其他國家多做生意。例如,近來歐洲國家和日本商界、政府都表示希望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項目;歐洲也在尋求建立獨立于美元的國際結算體系。
為應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局面,中國當前更需要努力開拓外部市場。與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經貿往來,應是未來發展對外經貿關系的亮點?!ㄗ髡呤窍愀圪Y深經濟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