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云,陳曉華,董 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3)
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社區居家養老結合了家庭、社區和機構的多重優勢,成為世界各國首選的養老模式,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重大戰略選擇。國內外學者圍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優勢以及發展的必要性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1-4]。不過,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滯后,而城市有較好的基礎。因此,以城市為對象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可行性,并能為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提供經驗借鑒。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實證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城市老年人健康的現狀以及兩者的關系,以期為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決策參考。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響
生理健康是指生理功能的健全和生理機能的正常發展[5,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老年人生理健康的有力保障。當老年人未病時,對其進行定期體檢,以及健康咨詢、營養和體育鍛煉等指導;當老年人已病時,社區提供治療、康復護理,以及生活照料服務。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生理健康有正向影響。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是指感覺完好和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7]。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維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和家里養老,不割裂老年人原有的社會關系網絡,老年人更容易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社區組織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或者心理咨詢師介入,幫助老年人緩解心理壓力;社區組織老年人開展鄰里互助、以老助老、志愿服務等活動,使老年人結交更多的朋友,彼此互相安慰,從而樂觀地面對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
(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社會健康的影響
社會健康是指人們如何與別人相處,別人又是如何對他做出反應,以及他與社會制度和社會習俗如何相互作用[8]。是個人適應社會生活、扮演社會角色、行使社會功能的狀態,表現為社會活動的參與、社會網絡的大小、交際頻率等[5]。社區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提供相關服務,可以增強老年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擴大社會交際圈,促進老年人社會健康。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社會健康有正向影響。
本文的數據來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城市老年人健康》專項調查??紤]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應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因此,課題組在調查時分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2012年1月至3月,著手調查城市老年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目的是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提供理論指導,使得供需有效對接;第二階段,2017年1月至3月,經過五年的發展之后,著手調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以及老年人健康的實際情況,目的是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健康的影響效應,診斷各項服務的現實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
調查地點在湖北省,調查對象為60歲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為了充分反映老年人的整體情況,所選的城市應具有代表性,且涵蓋不同的規模。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最新城市分類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其中,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500萬為大城市,50~100萬為中等城市,50萬以下為小城市。本文在湖北省共選取10個不同規模的城市進行調研,其中,特大城市選取武漢,大城市選取襄陽、宜昌和十堰,中等城市選取恩施、咸寧和隨州,小城市選取仙桃、潛江和天門。
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為了保證抽樣的科學性,并能進行有效的比較,兩個階段的調查都在同一個社區發放問卷。社區主要依據地域分布、經濟水平、人口密度來選擇,問卷數量則根據社區居民數以及老年人的比例來發放。兩次調查均發放問卷1000份,第一次回收895份,篩選后得到有效問卷783份;第二次回收874份,篩選后得到有效問卷768份(見表1)。

表1 問卷分布的基本情況
解釋變量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第一階段,調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項目組基于已有的文獻,結合訪談所得的信息設計調查問卷,經過多次試測和修正,形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量表。計分方式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有“完全不需要、基本不需要、有點需要、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五個選項,分別賦值1~5。
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維度,首先對題項進行相關分析,剔除相關系數小于0.3的題項。然后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發現KMO檢驗值為0.742;Bartlett檢驗值為2735.148(p=0.000),表明其適合因子分析。運用主成分法并進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轉,提取了四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9.021%,說明結果比較理想(見表2)。
在表2中,F1集中體現在醫療護理、緊急救助、定期體檢、健康咨詢方面,命名為“醫療保健服務”因子;F2反映了起居照顧、家政服務、日間照料等內容,命名為“生活照料服務”因子;F3描述了健身活動、棋牌休閑、老年培訓等內容,命名為“文體娛樂服務”因子;F4涉及鄰里互助、心理咨詢、公益參與等精神層面的服務,命名為“精神慰藉服務”因子。

表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量表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N=783)
在第二階段,調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和老年人健康狀況。關于供給,將以上四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因子分別設計問題,詢問老年人能否獲得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文體娛樂和精神慰藉服務,每個題目的選項為“是”和“否”,分別賦值1和0。
被解釋變量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三個維度。關于健康的測量,Idler等[9]、陸杰華等[10]指出,自評健康可以綜合反映主觀層面和客觀層面的健康狀況,是評價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本文參考CHARLS問卷中健康狀況自評題目,通過詢問“您覺得自己的生理健康狀況怎么樣?”、“您覺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怎么樣”和“您覺得自己的社會健康狀況怎么樣?”來分別測量三個維度的健康狀況,有“很不健康、不健康、一般、比較健康和非常健康”五個選項,分別賦值1~5。
控制變量包括性別、婚姻、年齡、文化程度、城市類型。其中,男性賦值1,女性賦值0;有配偶賦值1,無配偶賦值0;年齡為周歲數,60~79歲界定為中低齡老人,賦值1,80歲及以上界定為高齡老人,賦值0;文化程度包括“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三個選項,分別賦值1~3;城市類型包括“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四個選項,分別賦值1~4。
(1)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狀況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狀況如下頁表3所示。
從總體看,生活照料服務的均值最高,其次是文體娛樂服務和醫療保健服務,精神慰藉服務的均值最低。各項服務的具體情況如下:

表3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狀況(N=768)
醫療保健服務總體均值為0.37,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均值(分別為0.42和0.38)高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分別為0.36和0.35),存在城市規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調查發現,特大城市的醫療資源相對豐富,并在一些社區試點“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緊急救助、康復護理等服務。
生活照料服務相對較好,總體均值為0.56,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之間無差異,不過,特大城市(0.58)明顯高于小城市(0.49)。原因在于,小城市的家政服務發展相對滯后,且由于缺乏資金和專業的護理人員,社區較少有托老所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文體娛樂服務總體均值為0.48,情況較佳。與其他服務不同,文體娛樂服務在小城市的分值最高,原因在于小城市的老年人之間相對更加熟悉,廣場舞、太極拳等健身活動更容易自發地組織起來。
精神慰藉服務得分最低,總體均值只有0.25。各類城市的心理咨詢都比較缺乏,老年人較少獲得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對城市進一步比較發現,精神慰藉服務在城市規模上呈遞減趨勢,城市規模越大,精神慰藉水平反而越低。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是鄰里互助在城市之間的差異較大,規模越小的城市,老年人彼此知根知底,相互信任,鄰里之間互助的比例更高。
(2)城市老年人健康狀況
城市老年人健康狀況如表4所示,總體而言,生理健康水平較高,社會健康其次,心理健康水平較差。

表4 城市老年人健康狀況(N=768)
生理健康與城市規模呈遞增關系,城市規模越大,生理健康水平越高,這與醫療保健服務在城市之間的分布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是醫療保健服務對生理健康作用的結果。
心理健康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特大城市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均值只有2.89,遠低于小城市(均值為3.23),原因是在特大城市,人與人之間比較陌生,老年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另外,從子女的角度看,特大城市的獨生子女更多,而且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要高于小城市,對父母的情感、情緒和精神狀態關心較少。同時,社區的精神慰藉服務嚴重滯后,導致老年人的心理壓力不斷累積,未能得到有效疏導。
社會健康在小城市相對較佳(均值為3.74),老年人之間互動較多,相互串門聊天、社區活動參與也比較多;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居中,差異不大;特大城市的社會健康分值最低(均值為3.67),說明在特大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比較封閉,彼此之間的聯系也比較少。
根據Rohlfsen[11]的研究,對自評健康進行線性或有序回歸是不恰當的,應把自評健康重新編碼為好和差兩類[12],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本文把自評健康為比較健康和非常健康(即得分為4~5)的界定為健康狀況好,重新編碼為1;自評為很不健康、不健康和一般(即得分為1~3)的界定為健康狀況差,重新編碼為0。從表4可以看出,健康狀況好的得分均高于均值,進一步證明了這種劃分方法的合理性。
在回歸分析之前,首先檢驗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結果顯示,所有變量的VIF都小于5,平均值為2.08,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得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影響結果如表5所示。

表5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城市老年人健康影響的二元logistic回歸結果(N=768)
從表5可以看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除了生活照料服務外,其他服務對生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其中,醫療保健服務的影響最大(B=0.717),假設H1部分通過檢驗;所有的服務項目對心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精神慰藉服務的影響最大(B=1.236),醫療保健服務的影響最?。˙=0.387),假設H2得到驗證;除了醫療保健服務外,其他服務對社會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文體娛樂服務的影響最大(B=1.484),生活照料服務的影響最?。˙=0.109),假設H3部分通過檢驗。每種服務對健康各維度的具體影響如下:
(1)醫療保健服務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醫療保健服務顯著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但對社會健康的影響不顯著。能夠獲得醫療保健服務的老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為好的概率,分別是不能獲得的老年人的2.048倍和1.473倍。原因在于,醫療保健服務使老年人生病時得到及時就近治療,也可通過體檢盡早發現問題并預防,通過健康咨詢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提升其生理健康水平。同時,生理健康也有助于老年人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緒,有利于心理健康。
(2)生活照料服務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生活照料服務對心理和社會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不顯著,這與研究假設有較大出入。究其原因,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大多身體狀況不太好,身體狀況好能自理的老年人,反而較少需要生活照料服務。因此,生活照料服務并不顯著影響生理健康。
生活照料對心理健康有較大影響,能獲得生活照料服務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為好的概率是不能獲得者的1.687倍,原因可能是,當有人能照顧自己時,老年人感到有依靠,感到很欣慰;同時,家務由專業的家政人員來做,自己不必操持家務,可以享受生活,感到很舒心。
生活照料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健康,能獲得生活照料服務的老年人,比不能獲得的老年人社會健康為好的概率要高11.5%。調查發現,影響最大的是社區日間照料。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較多,而城市的高樓居住方式讓鄰里之間交流較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或托老所,為老年人提供了聚集、溝通和活動參與的場所,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
(3)文體娛樂服務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文體娛樂服務對健康的各個維度均有顯著正向影響。能獲得文體娛樂服務的老年人,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為好的概率,分別是不能獲得者的1.923倍、1.586倍和4.411倍。社區組織老年健身、棋牌、培訓等活動,既可以使老年人強身健體,提升其生理健康水平,又可以讓老年人結交更多的朋友,降低孤獨感,促進心理健康。
(4)精神慰藉服務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精神慰藉服務對健康的各個維度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其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能獲得精神慰藉服務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為好的概率是不能獲得者的3.442倍,其次是對社會健康的影響(B=0.447),對生理健康的影響最?。˙=0.220)。原因可能是,由于身體衰退、能力下降等多種原因,老年人容易出現孤獨、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精神慰藉服務可釋放老年人的不良情緒,舒緩心理壓力,因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大。
上文表5也顯示了控制變量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①性別: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社會健康和心理健康為好的概率相對較低,原因可能是女性更擅長人際交往和釋放心理壓力。②婚姻狀況:有配偶的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為好的概率顯著高于無配偶的老年人,原因在于,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生活上可以得到更多的照料,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更多的慰藉。③年齡:中低齡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為好的概率,分別比高齡老人要高48.0%、6.7%、18.5%,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逐漸變差。④學歷:初中的影響并未都通過顯著性檢驗,不過高中及以上的影響較為明顯,特別是對生理健康的影響較大(B=0.520),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老年人,對養生保健更為關注,且經濟收入更為寬裕,因而健康狀況更好。⑤城市規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老年人生理健康為好的概率,都比小城市要高,不過,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為好的概率,反而低于小城市。原因可能是小城市的物質條件和醫療條件相對差些,不過在小城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較高,老年人之間的互動程度也較強。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采取因子分析法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劃分為醫療保健服務、生活照料服務、文體娛樂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四個因子。描述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城市老年人健康的現狀,結果表明:生活照料服務較好,文體娛樂和醫療保健服務其次,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城市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較高,社會健康其次,心理健康水平較差。
在此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實證考察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四個因子對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除了生活照料服務外,其他服務對生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醫療保健服務的影響最大;所有的服務項目對心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精神慰藉服務的影響最大,醫療保健服務的影響最?。怀酸t療保健服務外,其他服務對社會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文體娛樂服務的影響最大,生活照料服務的影響最小。因此,應著力發展精神慰藉和文體娛樂服務,同時,要加強醫療保健和生活照料服務,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