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林子,岳曉艷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等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雙重屬性[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學生評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把學生獲得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并對教師產生一定影響的管理活動[3]。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學生評教是體現和保證高職院校內部質量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4]。本文對某高職院校2017年學生評教結果進行分析,探索在學生評教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及影響因素,以期改進教學監控體系,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
以某高職院校護理系2017年下學期在校78個班級的3 72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2.1 評教工具 使用教務科統一制訂的學生評教量表,包括6個維度(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師生關系、學生自評、開放性建議)21個條目,其中前20個條目為正性條目,采用等級評分,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優為5分,差為2分。總分得分范圍為4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狀況越好。最后一個條目為主觀性條目,收集學生對該課程和(或)該教師的開放性建議,不參與計分。最后獲得每位教師每個條目得分及總均分。
1.2.2 評教方法 將學生評教量表上傳至網絡平臺,在進行評教之前對所有護理系在校班級的學習委員進行統一培訓和指導,要求每位學生獨立對本學期所開設科目的任課教師進行單獨評價。由各班學習委員在統一時間內,指導本班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評教。共回收評教信息23 133條,刪除無效信息86條,獲得有效評教信息23 047條,有效回收率為99.6%。無效信息剔除標準:(1)明顯規律作答,如優、良、中、差,差、中、良、優;(2)同一學生對同一教師進行重復評教。
將所有回收的學生評教信息由網絡平臺導入Excel建立數據庫,由兩人對數據進行核查,剔除不符合標準的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分析。
(1)在評教過程中,學生評教所花費時間的中位數為86(62,134)秒,其中最低值為28秒,最高值為1 217秒,學生填寫評教量表所花費的時間見表1。
(2)2017年在護理系任教的教師總均分為(92.81±11.444)分,其中學生自評維度得分最低,為(17.92±2.836)分,各維度得分具體見表2。

表1 學生每次評教所花費的時間
(3)調查顯示,護理系教師得分高于其他系部教師(P<0.05),見表3。
(4)調查顯示,護理系專職教師得分高于兼職教師(P<0.05),見表4。
表2 各維度學生評教得分比較,分)

表2 各維度學生評教得分比較,分)
?
表3 護理系教師與其他系部教師評教總均分比較(±s,分)

表3 護理系教師與其他系部教師評教總均分比較(±s,分)
系部護理系其他系部總均分94.14±4.20 91.41±5.73 P 0.001
表4 護理系專職教師與護理系兼職教師評教總均分比較(±s,分)

表4 護理系專職教師與護理系兼職教師評教總均分比較(±s,分)
專/兼職教師專職教師兼職教師總均分94.44±4.72 93.66±3.24 P 0.047
3.1.1 學生評價態度 通過學生訪談得知,評教方法從紙質問卷轉變為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學生為了盡快完成評教,僅憑第一印象打分,缺乏理性分析,態度上的隨意性增加。比如由于網絡信號問題,有些學生為了一次性盡快完成評教,會隨意對被評教教師打分,而不結合該教師平常的具體表現,也不仔細看評教的具體條目,這與童亨茂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學生評教所花費時間的中位數為86(62,134)秒,且有47.48%的學生評教時間在1分鐘以內,短時間內隨意賦分對評教結果的可信度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雖然該校學生評教得分較2014年有所提升[6],但是學生自評維度得分最低,究其原因主要為:學生在課后投入時間較少以及學生覺得僅僅通過課堂學習很難掌握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1.2 學生評教的情緒傾向性 雖然絕大部分學生已成年,但是其價值觀還未定型,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學生在進行評教時會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如有些教師平時比較嚴厲,那么學生評教的分數相對來說可能比較低;而如果教師的親和力強,學生評教的分數也會相應較高。除此之外,護理系教師得分也要高于其他系部教師(P<0.05),原因可能與專業課程安排較多,師生見面和溝通的機會較多有關。同時,有79.88%的學生認為護理專業課程比其他課程重要,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學習并積極向教師請教問題[6]。由于課程設置的原因,學生在情感上可能更親近護理專業教師。
3.1.3 評教過程管理缺失 以往的學生評教流于形式,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雖然參加了評教,但是評教的結果除了作為教師管理的指標之外,并沒有及時有效地反饋給相應教師和學生。并且評教一般在期末進行,由于課程設置原因,很多課程只有一學期(半學年)的授課安排,即很少出現同一位教師連續擔任某個班級任課教師的情況。因此,學生覺得即使客觀進行評教也沒有很大意義。同時,有些學生還擔心因為打分低而影響期末成績。
3.1.4 教師自身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不能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能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都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技能。從學生開放性建議中可以看出,不當的溝通方式、課堂互動少、上課對著PPT念、語氣單調、上課聲音小,甚至帶著情緒上課是教師獲得差評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特別是兼職教師(兼職有行政崗位或者臨床工作)因為開會、科研、臨床工作等導致調課較多,甚至有遲到、調課但沒有及時通知學生的現象,也是導致評分低于專職教師的原因之一。
3.2.1 教學管理 從數據分析結果看,學生評教數據雖然會受到部分因素的干擾,但是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狀況[7]。應完善學生評教體系,保護學生評教的權利,維護學生對科教工作的信任;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獎勵措施,督促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如將學生評教納入教師每年的最終考核、整理存檔,作為更進一步觀察和研究的資料,并將最終結果向學生公開。學生評教可以在學期中間時段進行,并將學生評價建議匯總后及時反饋給教師,從而更好地指導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讓學生也能體會到評教結果的影響力。在進行評教前,做好學生的指導和思想工作,給學生安排統一的時間進行評教,從而提升評教結果的可靠性。學生個人態度、認知能力、學習興趣也會對學生評教結果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對教師進行評教時,要增加評教的全面性,如開展教師間互評,或退休教授成立教學督導小組對教師進行評價,最后將各方面的評價綜合起來[2]。
3.2.2 提升教師職業能力 首先,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投入,改善教師教學態度,鼓勵教師把更多的精力和情感投入教學活動,從而改善教學態度。充分利用學生評教的結果,舉辦座談會,幫助評分低且學生反饋問題較大的教師尋找原因,讓評分高且學生喜歡的教師分享教學方法。其次,注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可用“一對一”“師帶徒”的方式培養青年教師,促使其反思教學行為,從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最后,對于溝通不暢的教師,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如年資較長的教師要使用普通話教學,改善與學生溝通時的語氣、語調,增加課后與學生溝通的時間、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