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龍 張建萍 巫永華 秦杰 劉恩岐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的快速發展,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實驗室的安全進行控制與管理是實驗室管理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探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管理實踐,提出從責任明確、安全教育、強化管理這3個方面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9-00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28
Discuss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CHEN Shang-long ZHANG Jian-ping* WU Yong-hua QIN Jie LIU En-qi
(College of Food (Biological) Engineering,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1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number and the scale of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have been expanding.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control and manage the safety of the laborator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laboratory managers.The importanc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had been discussed.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levels had been enhanced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from three aspects:clear responsibility, safety education,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University;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
0 前言
實驗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實驗室管理的非常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實驗室都應該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它為學校順利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提供保障[1]。隨著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全國各地高校新建了大量的不同類型實驗室[2],每個實驗室都承擔了大量不同類型的教學科研活動,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將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如何提安全意識,及時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3]。
1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實驗室擁有處在領域前沿的技術、繁多的儀器設備、復雜的人員結構、較集中的高級人才,絕大部分實驗室開展的教學科研實驗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危險,這是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的新挑戰[4]。
為了不斷滿足我國高校發展的需求,高校實驗室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5],實驗室承擔日常教學科研實驗也越來越多,所需化學試劑的數量急劇增加,各類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用到危險設備,如高壓反應釜、壓力滅菌器,許多高校實驗室開展的部分實驗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劇毒、易制毒的化學品、高風險的儀器設備等,如果沒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極有可能引發爆炸、火災等災難性事故[6]。
近幾年,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頻發生:2014年南京某高校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3傷2死;2015年徐州某高校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1傷5死;2016年上海某高校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2名學生重傷;2017年上海某高校實驗室發生爆炸,炸傷1名學生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不經給學校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影響學校開展正常的教學科研活動,甚至給參與實驗的師生及其家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8]。
根據統計,近年來在理工類高校實驗室發生的安全事故中,有43.4%是因為火災、灼傷、爆炸等引起的事故,有35.2%是因為用電引起的事故,有12.8%是因為壓力容器引起的事故,這些事故都給高校及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加強措施
2.1 責任明確
為了確保可以安全的、全天候的開放實驗室,高校應成立學校和學院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實驗室安全督導組[9]。學校成員應由設備處、保衛處、教務處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校領導組成,組長由校長或分管副校長擔任;學院成員應由各實驗室主任和學院領導組成,組長由學院院長或分管院長擔任;并正式發文,明確各成員崗位職責。校實驗室安全督導組負責對全校實驗室進行定期安全督導、檢查,一般每月一次。院實驗室安全督導負責對本學院實驗室進行定期安全督導、檢查,一般每周一次。在安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當場討論制定可行整改方案,限時整改,情況嚴重的必須停止一切活動限時整改,通過驗收后才可以開展相關實驗。為了強化安全意識,做到責任到人,通過逐層簽到安全責任書的方式,將實驗室安全從校領導逐級落實到一線教師或實驗室工作人員身上[10],建立起“學校、學院(職能部門)、實驗中心、教師(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四級管理組織構架。
2.2 安全教育
為了轉變師生意識,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實驗室應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建立四級安全教育體系,第一級由學院負責對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進行安全教育,主要講述消防安全、水電安全等知識,開展現場演練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急救等相關活動;第二級由實驗室負責對需要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項目的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讓學生了解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安全常識、規章制度等[12];第三級由指導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安全教育,老師根據開展實驗項目制定相關注意事項,并要求所有參與學生認真執行;第四級由儀器使用管理者負責對需要使用儀器的學生進行特殊安全教育,由于部分儀器使用過程中存在危險,儀器使用管理者根據各自儀器特點,制定相關注意事項,并要求使用儀器的學生認真執行。通過四級安全教學體系,強化師生安全意識,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實驗室是使用“開放管理系統”實現實驗室全天候開放運行的,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必須在“開放管理系統”中進行安全學習,通過安全考試才可以進入實驗中心,同時實驗中心各實驗室安全責任教師根據自己負責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對即將進入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安全教育,確保學生在自己負責的實驗室安全。
2.3 強化管理
實驗室的“開放管理系統”包括智能門禁、設備電源控制管理[13]、學生預約等子系統,通過該系統實驗室實現了全天候開放、進一步規范實驗室管理。學生在使用“開放管理系統”過程中,系統會記錄每一位學生的信譽情況,當學生違反實驗室有關管理規定時,則會被扣減一定信譽積分。每位學生的初始信譽積分都是100分,當信譽積分低于60分時,則無法進入實驗室,并需重新學習實驗室安全知識和規章制度。同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對實驗室各個房間進行安全檢查[14],并填寫“實驗室安全檢查記錄本”,工作人員會通過QQ、微信等手段及時將檢查結果通知實驗室安全責任教師和實驗室所有學生,確保實驗室安全。
3 結束
隨著我國高校的快速發展,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將逐步提高。我們將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實驗室管理,積極探索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與建設新路子,確保師生及實驗室的安全,維持我校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郁聰.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 2012.
[2]鄭國軍.X學院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3]吳宏杰,朱劍峰,王致杰,等.小議高校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電子制作,2013(13):258-258.
[4]陳玲.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83-286.
[5]李銳.基于創新發展理念的高校實驗室隊伍建設[J].科技視界,2013(6):89-89.
[6]黃飛,張慧風,胡立雙,等.高校實驗室現場行為安全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4):278-281.
[7]楊能勛,王玉清,薛琳娜.試論高校實驗室廢棄物污染的現狀與防治措施[J].價值工程,2011,30(24):241-243.
[8]任穎.模糊綜合評價在實驗室安全管理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5(1):186-190.
[9]杜云翔,吳福根,劉貽新,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實驗室安全周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79-282.
[10]孟兆磊,林林,牛犁,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4):231-233.
[11]劉鶴,王曦,劉志偉,等.高校實驗室技術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1-4.
[12]牛煥雙,吉琳.化學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8):291-294.
[13]劉恩岐,張建萍,唐仕榮,等.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5): 285-287.
[14]梁向暉.高校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7,44(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