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由來已久,是我國傳統美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剪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從生活中獲得靈感手工創造的藝術形式,其通過鏤空等技法將草木、花鳥生動地呈現在一張普通的紙上。民間剪紙在我國分布范圍廣,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美育價值,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關鍵詞:藝術魅力;民間剪紙;美育價值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由來已久,據相關史料考證,我國民間剪紙可追溯至北朝,故其有著民間傳統文化活化石的美譽。民間剪紙發源于我國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流傳。在現代文明沖擊下,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增添了不少的現代元素,使中國民間剪紙煥發出新的生機,同時其藝術魅力與美育價值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本文對民間剪紙的藝術魅力與美育價值展開研究,可以喚起更多人關注民間剪紙,體會民間剪紙的獨特魅力與價值,為民間剪紙藝術的繼承與保護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魅力
1.1 樣式多樣,風格多變
中國民間剪紙不僅僅具有實用性的特點,還具有裝飾性的基本特征。民間剪紙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存在較大的聯系。為了滿足人們的裝飾需要,民間剪紙樣式多變。民間剪紙最為廣泛的用途便是張貼裝飾,一般該類型的剪紙樣式多為窗花、墻花等,或者是張貼于聘禮上的彩花等,這類樣式的圖案多為花鳥草木,便于展示。部分剪紙樣式是為了滿足刺繡的需求,在刺繡前以剪紙做底樣,以便在枕頭、衣袖上繡出細致、生動的圖案。在門簾、被面印染時,匠人會將剪紙圖樣貼于布料,之后加固,并將布料放于染缸中印染圖案。目前,部分匠人還會將現代元素融入剪紙作品中,樣式新穎,如微型樣式、巨幅化樣式,為了滿足展覽、文化交流的需求[1]。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民間剪紙存在顯著的差異,地域特色明顯。北方剪紙簡單樸素,南方剪紙華麗細膩。同時,民間藝人深受傳統文化、生活經歷的影響,剪紙作品多為質樸的風格,樣式也相對簡單;而文人墨客的剪紙作品則普遍表現出風雅、細膩的風格。此外,剪紙藝術家的性別也會對剪紙作品的風格產生影響,女性匠人手下的剪紙作品具有細膩、秀氣的風格,而男性匠人手下的剪紙作品則表現出豪放、粗獷的風格。
1.2 歷史悠久,貼近生活
據史料記載,我國在青銅器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剪刻工藝,出土的青銅器紋樣復雜。隨著青銅工藝的不斷發展,剪刻工藝愈加精細化,其中,鏤刻工藝更是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中國選用紙、皮革作為剪刻材料時間較早,將紙、皮革進行加工最后成為剪紙。我國古籍文獻中很早就有關于剪紙的記載。《呂氏春秋》:“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為周成王的胞弟,某日成王把一桐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并向叔虞承諾封賜封地,后來周成王在周公旦的提醒下將唐作為封地封賜給叔虞,這就是“桐葉封弟”的歷史典故。由此可見,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剪紙已經出現了萌芽。1995—1996年先后在三座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了五幅剪紙,這些剪紙作品都是采用折紙方法剪成的,這表明說明中國剪紙在公元6世紀之前已經產生。
在民間各種民俗活動中也能見到剪紙藝術,《武林舊事》中記有:“都下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竟售錦裝新歷……金采鏤花、春帖、旖勝之類,為市甚盛。”宋代方回在詩中寫到:“金甲朱衣畫壁昏,軍聲不到暫開門。數家祈福來澆奠,剪紙糊燈作上元。”可見,早在宋代人們就將剪紙用于上元節祈福活動中。從史書、詩詞中可見,剪紙作為民間藝術形式在民間流傳甚為廣泛。民間婚嫁迎親時,多用彩紙剪刻出鴛鴦等圖案裝飾被面、新房等,表示美好的寓意,這一風俗也流傳至今。每逢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間打掃房屋、庭院,趕制過年用的窗花、門箋、墻花等,并張貼在門嵋、窗戶上和房間里。
1.3 取材廣泛,意象豐富
中國民間剪紙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取材廣泛。取材飛禽走獸,民間剪紙中不僅有雞、鴨、鵝等家禽剪影、圖樣,而且發揮勞動人民的想象創造出麒麟等圖樣。取材花鳥樹木,如牡丹、紅梅等剪紙圖樣。取材民間百姓生活,如《打秋千》《采蓮圖》等剪紙作品[2]。取材神話傳說,中國各族民間神話傳說想象奇特,如《麻姑獻壽》《八仙過海》等剪紙圖樣。
意象豐富是中國剪紙的另一大藝術魅力。各族同胞在歷史長河中賦予剪紙作品社會安寧、民族興盛、生活美滿等美好寓意,凝聚著善的意識和美的追求,使中國剪紙蘊含著豐富的意象。在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下,誕生了祈禱風調雨順的意象,如《五谷豐登》等剪紙作品。在希望家族繁衍的愿望下,誕生了人丁興旺的意象。在期盼美好愛情的愿望下,誕生了婚姻幸福美滿的意象。在源遠流長的吉祥文化意象浸潤下,形成了巧妙的寫意手法,這種手法不僅僅應用于詩詞歌賦中,在民間剪紙中也可見一斑。民間剪紙通過諧音同義等手方法來借物抒情,如通過“喜鵲鬧梅”寓意喜上眉梢,通過“雙瓶”寓意“歲歲平安”。
2 中國民間剪紙美育價值
2.1 展現了民俗文化
勞動創造美,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在紙上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通過精湛的技法創作剪紙作品,裝點生活環境,豐富生活。民間剪紙美化生活,體現了勞動人民勤勞樸實的特點。剪紙作為民間藝術形式在民間流傳甚為廣泛,迎親婚嫁,民間剪紙剪出龍鳳呈祥,寓意婚姻美滿;家族繁衍,民間剪紙剪出多子多桃,寓意人丁興旺;農耕勞作,民間剪紙剪出五谷,寓意風調雨順。與此同時,文明禮貌、睦鄰友好向來是中國人民的處事原則,人們通過民間剪紙傳遞真善美,每逢佳節,親朋好友互贈剪紙表達雙方的祝愿。
2.2 傳承與保護剪紙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民間剪紙的傳承與保護面臨危機。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間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從民間剪紙作品的造型、立意等均可體現民族精神,蘊含了樸素和美的價值取向。傳承與保護剪紙文化,一是必須挖掘與保護民間的剪紙者,密切關注民間剪紙傳承人的生活,保護各個地區的民間剪紙。二是政府要加大經費的投入,通過資金與政策的扶持提升人們學習民間剪紙的積極性,做好宣傳工作,使人們重新認識剪紙文化的魅力。三是政府應該推進剪紙市場化進程,提升民間剪紙的市場影響力,維護經濟市場秩序,建設地區剪紙品牌,使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2.3 維護社會秩序
民間剪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民間剪紙的社會安寧、民族興盛、生活美滿等美好寓意以及窗花、墻花等多種樣式是中華民族集體精神的體現。各地域民間剪紙的龍、鳳圖像,體現了民族團結和睦[3]。民間剪紙的松、梅圖案,體現了中國各族人民高潔不屈的精神。民間剪紙的雙瓶圖案,體現了各族同胞期盼社會穩定的美好祝愿。這些圖案體現了各族同胞作為中國人民的集體意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與自豪,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維護社會秩序。
2.4 民間剪紙具有包容性
受傳統文化以及地域風俗的影響,南北方民間剪紙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民間藝人剪紙作品多為質樸的風格,樣式簡單;文人墨客的剪紙作品則風雅、細膩。但是中國民間剪紙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在文化交流中不斷吸收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民間剪紙具有創新性。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民間剪紙如果繼續墨守成規,極有可能失傳。目前,民間不少藝人與時俱進,將積極向上的現代元素融入民間剪紙中,創造新的審美觀念,創新民間剪紙。此外,通過民間剪紙對青少年進行審美教育,對提升青少年的審美感受能力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青少年的智力開發,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品性。
3 結語
中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脫胎于我國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流傳。民間剪紙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文化理念,體現了中國人民獨有的審美情趣。中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貼近生活、樣式多樣、風格多變,展現了中國的民俗文化,對提升青少年的審美感受能力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現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必須要加強中國民間剪紙的保護與傳承,加大經費的投入,加強宣傳,加強剪紙品牌建設,使中國民間剪紙重新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童鑫.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吉祥觀及其民俗文化價值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6(8):33-33.
[2]張銘,李永輪.論民間美術的美育功能及社會應用價值[J].美術大觀,2016(5):54-54.
[3]劉海年.東北地區民間剪紙藝術價值研究[J].藝術教育,2017(1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