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義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各界開始高度關注法治社會建設工作問題。行政強制執行制度完善作為我國法律制度研究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水平。因此,國家法律人員要不斷加強對該項制度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潛在價值作用,結合現行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制度優化完善措施,推動我國法治社會建設工作的順利發展。本文將進一步對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完善與優化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行政強制執行 制度 完善優化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247-02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國法治建設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的完善與否直接決定了我國行政法研究應用整體水平,因此,國家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改革創新行政強制執行制度,堅持遵循行政強制執行制度基本原則,要在實踐中總結分析問題,針對制度應用發展問題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就比如,行政執行程序立法在建立監督體制規定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對相關主體負責人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追究工作,政府部門要構建出健全的監督機制,提高對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完善應用水平。
一、行政強制執行制度概況
(1)行政強制執行的基本性質。行政強制執行的基本性質主要包括了以下兩點:一是行政性。行政強制執行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定后,可以通過向國家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是為了有效實現其權利從而實施具體行政行為。二是強制性。強制性是行政強制執行的重要保障手段和基本特征。該特點科學地將行政強制執行與其他行政行為區別開來,無需使用其他強制措施。
(2)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條件。如果行政相對人在過程中未能夠履行行政決定,那么就具備了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條件。相反,如果行政相對人在過程中主動履行了相關責任義務,那么就不會出現強制執行問題。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行政機關象征著國家公權力,任何行政機關決定在滿足合法要件要求后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也就是未經過合法途徑,任何工作人員都無權力去隨意更改或者撤銷,該決定已經產生了對行政主體和相對人的約束力。基于確定力與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下,行政行為具有國家法律執行力,也就是代表著國家行政主體一旦作出相關行政決定后,就有權力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這個決定能夠得以實施。[1]
(3)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我國現行強制執行制度中,其存在實施目的是為了通過利用國家法律手段保障實際行政決定確定的義務得到有效履行,從而切實維護好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如果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存在疑義,認為其造成了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侵害,可以采取公立救濟途徑去提出反對意見,比如通過行政訴訟或者行政復議方式反對行政機關作出的相關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是必須得到執行的。行政決定一旦生效,那么行政相對人就必須履行好相關義務,如果因為個人利益無視行政決定,那么就會影響到行政機關在社會中的公信力,破壞社會正常秩序,導致公共利益遭到損害。
二、我國目前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不足之處
(1)立法體系不夠完善。由于受到行政法內容特點和性質的影響,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一直未能夠合理制定出統一完善的行政法典,諸多單行法未進行科學修改,導致實施新政強制執行存在一些弊端,同時新政強制執行制度缺乏科學指導性原則,除了有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由新政機關行使的行政強制執行權以外,其他行政機關則必須通過向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強制執行。不同行政立法時間與主體有著明顯區別,這樣造成了我國行政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較為混亂,不利于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統一集中管理。要想解決該問題,就必須加強立法完善工作,及時出臺相關制度,銜接上行政強制法出臺后部分立法空白領域。
(2)行政強制執行工作效率偏低。行政強制執行是國家強制力保護行政決定的最后防線,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最終行政行為。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高度重視行政強制執行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根據我國《行政強制法》和《行政訴訟法》相關內容規定,相對人在明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既不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也不履行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那么那些不具備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才能夠通過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進行強制執行。[2]然而,在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實踐中,存在很多人既不履行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也不愿去提出行政復議或者想著訴訟,這樣行政機關往往要等待三個月實踐才能夠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從而降低了我國行政強制執行的工作效率,錯過了最佳執行時間,不利于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及時維護。
(3)行政強制執行沖突頻繁。在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實踐中,行政機關采取的行政執行行為與暴力侵權之間的尺度難以掌控,大多數的強制執行都是針對社會公民本身的,具有加大的侵害性,容易侵犯到公民的合法權益。在我國行政強制執行過程中,不僅存在各種暴力侵權行為,同時也存在一些當事人因為不滿強制執行抵抗行政機關的暴力行為,這些都會影響到行政強制執行的順利進行,不利于社會和諧秩序的良好維護。因此,國家政府部門要注重行政強制執行中暴力抗法問題和暴力侵權問題的解決工作,通過制定行政行為無效制度,維護相對人權益。
三、行政強制制度的優化完善措施
(1)完善單行法關于行政強制執行相關規定。在我國已經制定頒布實施的《行政強制法》和《行政訴訟法》中,兩者之間存在一些沖突問題有待解決,對于相關單行法中涉及的行政強制執行問題,國家行政機關必須積極組建起專業化的強制執行隊伍,合理加大對強制執行行為的審查力度,充分保障社會公民的合法權益。國家政府有關部門要構建出健全的行政法體系,科學完善行政強制執行的有關規定內容,對于涉及社會民生問題的領域,國家要出臺頒布相關法律措施,賦予行政機關更多的行政強制執行權,以便行政機關高效執行制止違法行為,并且還能夠有效減輕人民法院的行政執行工作負擔。
(2)優化調整行政機關執行強制執行期限。在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進行行政強制執行時,必須合理設置一個強制執行時限,這樣有利于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正常秩序,同時給予行政相對人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督促其履行自身義務。[3]國家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行政機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督促其在規定時間內執行強制權,同時結合我國行政法實踐的行政機關執行強制執行期限,合理設定執行期限,這樣有利于提高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工作效率,杜絕由于外界個人因素,影響到行政強制行為的延誤執行,錯過強制執行最佳時間。
(3)建立行政行為無效制度。在行政強制執行實踐中,如果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行為有著明顯違法暴力情況,行政相對人有權進行抵制。當前,已經有較多國家制定實施了行政行為無效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行政行為不具備法律效應,當事人可以拒絕履行義務。[4]因此,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制定行政行為無效制度工作,切實維護好公民的利益,讓行政相對人能夠合法抵制行政機關的違法強制執行行為。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國家政府要充分發揮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價值作用,維護好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機關要組建起高能力、高素質的強制執行隊伍,確保每個執行人員都能夠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杜絕違規操作的發生。國家政府部門則要完善行政強制執行制度規定內容,明確強制執行期限,提高強制執行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戴燕玲.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完善途徑[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8):36-38.
[2]劉國森.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選擇[J].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3):33-32.
[3]張陽,薄娟.論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完善——以案例類型化為視角[J].行政研究,2013(7):121-123.
[4]劉美,李曉亮.論行政強制執行的裁執分離模式[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3):28-30.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