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媛媛
【關鍵詞】 新課改;生物教師;新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88—01
2015年起,新高考的方案開始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所有學校實施,自2019年起,高中新一輪課改和新高考將在我省全面施行。面對即將開始的新一輪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改革,勢必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從過去的育分到當今的育人,高中教育的目標將更重視立德樹人,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有了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課程,有了好的課程才會有好的教育。因此,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是一支不可小視、無可替代的力量,是一支重要力量”。面對即將到來的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作為一線的生物教師勢必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更新發展、適應環境,向著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
一、要對教師身份有認同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陳寶生部長在兩會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說:“(教師)承擔的是國家使命,是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這是一個光榮的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是一份普通的職業,更是在為國家社會培養建設者。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多地強調可持續發展,這就涉及到如何處理人與其他生物、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而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是要有健康的生態觀、自然觀,才能認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生物學科在生態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學科優勢,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建立生態觀、自然觀,是生物教師的任務和使命,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更是對會民族、社會、國家未來產生的影響。
二、要提高社會責任感,自覺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文化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先進的文化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更應該接受先進文化的影響,教師應首先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先進的文化,抓住課堂這一文化傳播的主陣地,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進而會影響家庭家族社區社會國家。正因為教師肩負著這樣的使命,更應該不斷學習先進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才能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優秀的建設者。
三、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尊重學生的人格。
我們總希望學生又聽話成績又好,但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會受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媒體各種環境的影響,因此他是動態的,會有自己的思想、情緒、感受和選擇,以此為動機會產生各種行為,隨之而來就會發生各種問題,若只是一味地要防止問題發生,這不僅不現實,還會讓教師的情緒隨時處在爆發的邊緣,因此教師要隨時有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并且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要關注產生問題的根本動機,通過共情,感知并接受他的情緒,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這時候不僅可以解決問題而且避免了違反師德師風行為的出現。
四、在學科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立德樹人的功能
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中強調,不能只限定培養學生獲得高分的能力,應該將核心素養融入到學科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科育人的功能和價值,這也是時代的要求,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要求,跟上課改的進程,跟上學生的發展。生物學科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生物學科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具有先天的優勢性。學生只有認識了生命的規律,熱愛生命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追求內在真善美的統一,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認識和發掘自我價值和自身潛力,增強規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我們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和變化的環境中,對于處于變化時代中的教師而言,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面對新課改帶來的新挑戰,更需要主動做好應對的準備,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從狹隘的視野中跳出來,樹立以人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學習、思考、行動,審視和選擇自己的目標,更新和調整自己的行動,豐富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