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在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活動中,堅持把方便群眾、服務群眾作為轉變作風、改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三卡兩服務三評”基層服務體系,切實提升為民辦事的質量和水平。
發放“三張卡”,架起干群“連心橋”
針對部分群眾辦事找不到人、不熟悉政策等問題,全面發放“三張卡”,既解了群眾煩憂,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一是“便民連心卡”解民難。制作“便民服務連心卡”,將農村建房手續、醫療救助等27項主要代辦項目、承辦人員、電話號碼、辦理要件等信息印制在卡上,群眾遇到問題可隨時咨詢求助。今年,全縣共制作發放便民服務卡68萬余張,減少了中間環節,開辟了“綠色通道”。
二是“政策明白卡”分民憂。將農村低保、新農合、危房改造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政策法規以“明白卡”的方式發放給廣大農戶,讓群眾熟悉政策。今年,共制作發放“政策明白卡”16.3萬張,惠農政策宣傳普及面達98%以上。
三是“兩務公開卡”化民怨。強化黨務、村務公開,按照“墻體式”、“展板式”和“櫥窗式”三種類型制作公開欄1870張(塊),把項目實施、財務收支等村級重大事務一一“亮相”,增強了村務透明度,提高了群眾滿意度。
執行“兩服務”,打破服務“中梗阻”
針對基層群眾辦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末梢堵塞現象,推行“集中式代辦、下沉式代辦”服務機制,變“群眾向上跑”為“干部向下跑”,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的新格局。

一是豐富服務方式。全縣建起“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級服務代辦站”三級網絡,村干部作為民事代辦員。鄉鎮職能部門普遍進駐便民服務中心,開展集中服務。各便民服務中心(代辦站)全部實行“六公開”,嚴格按照“一站受理、全程代辦、規范運作、按時辦結”的程序進行。針對殘障人士、高齡老人、外出人員實施代辦式、預約式、上門式服務,真正做到便捷利民。
二是拓寬服務內容。對接群眾需求,確立計生、民政、建設、勞保等7類27項重點代辦事項,服務領域逐步從單一的辦證、簽字、蓋章等拓展到傳遞信息、助農增收等方面。堅持將服務與“黨員義工日”、“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相結合,積極為群眾提供農業技術解答、市場供求信息,促進基層黨組織向“服務型”轉變。
三是完善服務制度。為確保服務質量和效率,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錯時服務、過程公開、工作日志等相關制度,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音。
堅持“三聯評”,戴上為民“緊箍咒”
針對以往執行政策不徹底、變形走樣、推諉扯皮的現象,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嚴格考核,逗硬落實。
一是推行臺賬管理自己評。實行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結,在每周的工作例會上,每位鄉鎮、村(社區)干部匯報自己上周事務受理、辦結情況,建立起詳細臺賬。同時,通過設置監督舉報電話、意見箱等,動態監督群眾反映的避而不接、拖而不辦、辦而不周等行為。
二是堅持定期回訪群眾評。每月由鄉鎮紀委牽頭根據工作臺賬進行回訪調查,對群眾不滿意或沒有落到實處的,再度啟動、重新解決。對群眾反映的避而不接、拖而不辦等問題,責令立即解決,嚴肅追責。
三是強化績效獎懲組織評。根據回訪意見、監督舉報臺賬,各鄉鎮每季度末評選出“張思德示范崗”。對反映問題較多、工作落實不到位的,進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問題嚴重的,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
(作者系中共儀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