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方莉 吳碧金 黃桂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 方法 選擇2017年1—12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患者68例,將68例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34例。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針對血液透析護理措施,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血液透析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對患者的生存時間進行比較,比較分析臨床癥狀。 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05%,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僅為74%,并發癥的發生率實驗組為15%,常規組則達到了將近27%,而護理后1年的生存率也是實驗組比較高,達到了87%,常規組為77%,護理前實驗組SAS量表評分(65.78±9.46)分,SDS量表評分(74.37±10.32)分,常規組SAS量表(64.33±9.37)分,SDS量表評分(73.21±10.2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實驗組SAS評分(38.34±5.22)分和SDS量表評分(30.14±3.74)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相對較低。通過優質護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血液透析;糖尿病;腎病;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035-02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的并發癥有很多,例如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下肢衰竭等,都是糖尿病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在近幾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糖尿病對人的身體和生命安全都起著嚴重的影響和威脅,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后,應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命時間,提高生活質量。血液在液體透析過程中,患者需要進行科學的術后護理,以確保患者在后期的治療和恢復過程中能減少不良反應,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通過優質護理來實現患者臨床護理,選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68例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護理措施比較,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護理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主要選取了來該院參加治療護理的糖尿病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告知患者研究目的,患者主動選擇治療方式進行治療護理,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意愿而改變。糖尿病患者是按照血液透析的應用分為實驗組(34例)和常規組(34例),實驗組18例男性,女性16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56.79±5.6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為(4.86±2.67)歲。常規組有17例男性,女性為17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6.74±5.5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為(4.85±2.61)年。所有患者都在醫院體檢時被診斷出來,糖尿病腎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除了原發性腎病和其他糖尿病并發癥,患者自愿參與實驗并簽署相關協議。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HD組采用碳酸氫鈉血液透析分析,每4 h 1次,每周2~3次,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進行調整。腹膜透析組采用腹膜透析治療,用于連續腹膜透析的葡萄糖透析液,2~4次/d,同時,兩組患者均給予穩定的血糖穩定治療,如胰島素注射和骨化三醇等藥物。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以患者房間護理為主,日常血液透析護理,確保患者能夠在干凈的環境下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以避免并發癥如感染。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方法,包括心理護理和血糖控制、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護理。心理護理指的是針對患者接受心理咨詢,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信心,幫助患者理解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方法,以便患者能夠客觀的認識病情,在住院期間,治療費用高,應及時鼓勵患者減少患者情緒低落,減少因精神壓力過大而引起的食欲下降,使患者的心態平和穩定,另外要及時進行食物補充,降低患者低血糖的風險。在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需要實施靜脈留置導管,靜脈留置管采用無菌操作,從導管中取出肝素,管頭、管口等用無菌紗布消毒包裝,在使用中,留置管充滿生理鹽水和不同劑量的肝素。護理人員在透析室監測患者的血液是必要的,及時對血壓和患者血液透析的調整,在治療前告訴患者血壓的危害。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液透析前后血糖變化,血糖測定儀最佳時間的確定,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血液中測定液體透析前空腹血糖、睡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測定。腎功能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尿素氮、肌酐、尿素氮的能力dxc800測定。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
1.4 統計方法
使用微軟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指標比較
兩組在透析開始時,體重、尿量、舒張壓和收縮壓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透析、尿量1年后體重下降。但實驗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控制、降壓藥物聯合使用、血壓控制不佳等情況較為常見。實驗組血壓控制較穩定,尤其是收縮壓,平均下降27 mmHg,見表1。
2.2 并發癥比較
并發癥包括低血糖、感染、低蛋白血癥、心血管疾病等。常規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C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在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一方面對糖尿病的關注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缺乏專業的糖尿病疾病護理相關知識。同時,該病的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病程的惡化將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的不斷發展,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更為明確透徹。臨床數據顯示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腎病治療中的應用,對此病有一定的影響。該研究通過對68例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護理工作進行經驗總結,血液透析比腹膜透析更徹底,終末期糖尿病的生存率更高。腹膜透析不僅僅是血液透析技術,優點:操作簡單,易操作;不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血液中的血糖保持穩定;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比較良好的行動價值,應以患者自身的臨床實踐為基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在這項研究中,血液透析它明顯優于腹膜透析,但經過1年的透析,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明顯低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患者的腎功能。
優質護理是血液透析治療中常見的護理措施,通過優質護理措施及時結合接受心理護理,并發癥的護理使患者能夠輕松地面對疾病和治療,緩解患者失望和焦慮心態,患者的治療療效明顯。
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的護理:糖尿病腎病的血液透析保護應重視心理護理、血糖控制與護理、并發癥護理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促進患者困難的解決和接受客觀的治療。同時鼓勵患者減少精神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在血糖控制護理中,患者的血糖變化要密切監測和告知患者,定期做血糖檢查,觀察患者是否有低血糖情況。
綜上所述,在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血液透析和腹部膜透析有其優點和缺點。臨床應合理選擇個體化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等進行透析調整方法,強化降血糖降壓治療,強調營養支持,做好患者營養狀況,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志宏,賈順蓮,高新英,等.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4):6749-6751.
[2] 馮玉沛,羅向霞,王晗,等.糖尿病腎病相關檢驗指標與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7,25(5):347-349.
[3] 馮慧萍.護理延伸服務對糖尿病血糖控制及減少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7005,7008.
[4] 黃冠美,沈凌志.伴發和未伴發水腫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與病理特征比較[J].海南醫學,2017,28(6):901-903.
[5] 汪香蓮.中醫辨證施膳在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5):111-113.
(收稿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