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 葉 川, 呂偉生, 肖國濱, 應國勇, 王瑞平, 劉 桅, 鄭 偉
(1.江西省紅壤研究所/江西省紅壤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學觀測試驗站,江西進賢 331717;2.江西省安??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西安福 343200; 3.江西省安??h金田鄉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江西安福 343218
長江流域是我國雙季稻的主產區,也是我國冬季油菜作物的主產區,常年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85%左右[1],其冬閑田面積充裕,發展冬油菜生產潛力巨大。江西省是長江流域油菜主產省之一,歷史上油菜種植面積最高達86.4萬hm2,居全國第2位[2]。據統計,2014—2015年江西省適種油菜的水田面積125.45萬hm2,但實際油菜播種面積不足30%,單產不足1 300 kg/hm2。雙季稻區冬閑稻田面積大,水田油菜產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稻稻油季節矛盾十分突出,且缺少適合雙季稻區種植的早熟高產油菜品種。目前,長江流域所種植的油菜品種多為中晚熟品種,產量潛力較高[3],但生育期多在220 d以上,5月上中旬才能成熟,且隨著直播及拋秧技術的普及,早稻播種提前,4月中下旬就基本完成,中晚熟油菜品種不能適應雙季稻區種植。選育并推廣早熟高產油菜品種,將是發展稻稻油三熟制種植模式的關鍵[4]。因此,在稻稻油三熟制條件下,篩選生育適宜的早熟高產油菜品種,并明確其基本特征,對促進稻稻油三熟制發展和保障我國糧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前人對稻稻油三熟制油菜品種篩選開展了一系列研究[5-9],但這些研究都是針對不同區域生態氣候特征的,且油菜播種期都是在10月中上旬,而江西省雙季晚稻收獲時間多數在10月中下旬,油菜一般在10月下旬播種,加之油菜品種差異及同一品種不同區域種植表現差異,區域內稻稻油油菜品種篩選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江西稻稻油生產現狀,篩選出適合本區域內稻稻油三熟制油菜品種,保證后茬早稻高產穩產,從而保證糧油周年豐產。本研究針對性引進12個油菜品種,設置2個不同播期處理,開展了適合雙季稻區早熟油菜品種篩選試驗,明確早熟高產油菜品種的產量特征,以期為江西省三熟制早熟高產油菜品種的引進和選育提供理論參考。
試驗于2014—2015年在江西省安福縣金田鄉銀圳垅村水田進行,前茬為二季晚稻,肥力中等且均勻一致、土地平整、排灌方便。供試品種為云油雜2號、云油雜8號、云油雜9號、云油雜14號、陽光131、大地95、豐油730、德油早1號、華油雜90、云花油9號、黔油早2號、圣光127 12個品種,參試品種類型及選育單位見表1。2個播種期分別為2014年10月20日、10月25日,3次重復,共72個小區,小區面積10.4 m2(2 m×5.2 m),播種量8 kg/hm2,條播,行距33 cm,幼苗3葉期補苗間苗,統一密度為45萬株/hm2。統一施肥水平和施肥方法,試驗分別施N 153.0 kg/hm2、P2O560.0 kg/hm2、K2O 72.0 kg/hm2、硼砂1 kg/hm2,肥料分2次施用,基施70%氮肥和全部磷肥、鉀肥、硼肥(氮磷鉀配方比例為18%-10%-12%,氮肥為尿素、磷肥為鈣鎂磷肥、鉀肥為氯化鉀),冬前追施30%氮肥(尿素)。油菜5葉期時用精喹禾靈均勻噴灑除草,其他管理同大田油菜。

表1 參試品種及選育單位
注:品種類型均為甘藍型雜交種。
生育期記載:參照胡立勇等方法[10]??沟狗钥疾欤簠⒄瘴闀悦鞯确椒╗11],分強、中、弱3級標準,調查時間在收獲前2~3 d。菌核病考察:每個小區調查30株,根據感病株計算發病率。成熟期取樣考種:每處理小區連續取樣10株,考察油菜一次有效分枝數、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粒數、千粒質量、單株籽粒質量。產量測定:成熟期各處理小區單獨收獲計產。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輸入、計算,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為2年的平均值。
從表2可以看出,油菜播期早,出苗快,10月20日播種處理油菜播種-出苗為5~7 d,而10月25日播種處理油菜播種-出苗為6~8 d,平均早1 d出苗,說明提前播種有利于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溫光水熱等資源,不同播期生育進程差異主要表現在前期營養生長階段,進入花期以后生育進程無明顯差異。相同播期不同油菜品種各生育階段差異較大,初花期最大相差13 d,終花期最大相差8 d,成熟期最大相差5 d,表明不同油菜品種生育期差異主要表現在初花期以前,進入花期和角果發育期后生育進程差異逐漸縮小。從早熟性來看,云油雜2號、云油雜8號、云油雜9號、云油雜14號、云花油9號熟期較早,陽光131、華油雜90熟期偏晚。

表2 油菜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種生育期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油菜品種一次分枝數、單株角果數、每角粒數、千粒質量、產量等均表現出不同程度差異,產量水平在1 800 kg/hm2品種有陽光131、圣光127、豐油730、華油雜90、黔油早2號,這些品種日均產量也相對較高,其中豐油730產量最高,2個播期產量分別為2 053.69、2 002.00 kg/hm2,日均產量分別為10.93、10.88 kg/(hm2·d)。云油雜2號和云花油9號產量相對較低,均在1 600 kg/hm2以下,其中云油雜2號產量最低,日均產量也最低,2個播期產量分別為1 502.75、1 429.05 kg/hm2,日均產量分別為 8.13、7.90 kg/(hm2·d)。相同品種不同播期一次分枝數、單株角果數、每角粒數、千粒質量、產量等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但隨著播期推遲,一次分枝數、單株角果數、千粒質量、產量下降,每角粒數增加。從表3還可以看出,隨著播期的推遲,日均產量也下降,但除云油雜2號、云花油9號以外其余品種在2個播期差異不顯著。

表3 油菜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種的產量及其構成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表4同。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油菜品種菌核病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圣光127、豐油730、華油雜90、黔油早2號4個品種菌核病發病率較低,抗菌核病能力較強,菌核病發病率均在5%以下;而云油雜2號、云油雜8號、云油雜9號、云油雜14號、德油早1號、云花油9號菌核病發病率較高,抗菌核病能力相對較弱,菌核病發病率均在10%以上;相同品種不同播期菌核病發病率差異不顯著,但播期推遲,菌核病發病率整體下降,抗病能力增強,原因是播期越晚,溫度越低,植株長勢越差,分枝越少,株型相對越瘦弱,群體通透性越好,越不易感病。抗倒伏能力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品種、不同播期油菜植株均未出現完全倒伏現象,但不同品種抗倒伏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圣光127、豐油730、華油雜90、黔油早2號4個品種抗倒伏能力強,而云油雜系列抗倒伏能力較弱;相同品種不同播期抗倒伏能力差異不明顯,表明播期對油菜抗倒伏性無明顯影響。綜上所述,圣光127、豐油730、華油雜90、黔油早2號4個品種抗性能力較強。
當前,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用工成本增加,油菜主要采用直播輕簡化栽培方式,而在直播油菜生產中,如播期、品種、播種量和播種方式等影響油菜生長和產量[12],播期對直播油菜生長發育和產量影響最大[13]。播期直接影響油菜的生長發育進程中的總積溫量、全生育時間和冬前長勢,進而影響油菜最終產量[14]。播期的推遲主要限制了油菜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之前的個體大小,進而影響產量[15-16]。長江流域直播油菜播期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其中兩熟制直播期彈性較大,而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油菜播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播期彈性較小。范連益等研究表明,稻稻油三熟制油菜適宜播期為10月25日前,播種越早,產量越高[17]。鄒曉芬等研究表明,江西雙季稻區三熟制油菜的最佳播期為10月20日左右,播期推遲產量顯著下降[18]。呂偉生等還從農業氣象的角度明確了近30年江西不同生態區80%保證率下雙季稻安全生產期,其中晚稻安全成熟期在10月25日左右,總體與生產實際相吻合[19]。本研究油菜播期的設定充分考慮了江西省區域內雙季晚稻收獲時間實際,從本試驗結果來看,10月20日、10月25日2個播期處理不同油菜品種熟期、抗性、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差異不明顯,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由于水稻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高[20],晚稻灌漿結實期氣

表4 油菜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種的抗性
溫上升[19],晚稻收獲期推遲,加上早稻直播面積加大,播期提前,雙季稻區稻稻油三熟制茬口的季節性矛盾越發突出,早熟品種的選育和推廣越來越重要。但早熟品種營養生長期短,加之近年來暖冬和倒春寒現象頻發[21],開花偏早,抗春寒和耐春寒能力較弱,且開花期易遇上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易感染菌核病,穩產性差[22]。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主推的三熟制油菜品種三月黃和勝利油菜,3月底至4月初即成熟收獲,但品質和抗性差、產量低,盡管目前還有少量種植,但實際推廣意義不大。因此,三熟制油菜品種的選育和推廣,一定要因地制宜、推陳出新,并兼顧早熟、優質、高產[4,23]。
本試驗結果表明,云油雜2號、云油雜8號、云油雜9號、云油雜14號、云花油9號熟期較早,但抗菌核病和抗倒伏能力較差,產量和日均產量均較低,而圣光127、豐油730、華油雜90、黔油早2號抗菌核病和抗倒伏能力較強,產量和日均產量相對較高,熟期也比較適中,適合在江西省雙季稻區稻稻油三熟耕作模式下作為早熟高產抗性強油菜品種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