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張宜濤,徐德琳, 游廣永
(1.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 2. 河南省鞏義市環境保護局,河南鄭州 451200
酞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又稱鄰苯二甲酸酯,是環境激素類的有機化合物[1],廣泛用于各類塑料制品、包裝材料、醫療用品及化妝品等。塑料產品的生產、使用、丟棄和處置過程伴隨著PAEs的大量釋放,從而污染了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2]。在自然條件下,PAEs具有較強的反應活性,容易被降解,水溶性低,脂溶性高[1],但土壤理化性質的差異導致PAEs在土壤中呈現特殊的環境行為[2],以及土壤獨特的結構體系,導致PAEs在其中大量富集,并影響到土壤環境質量和農產品質量,威脅到環境安全[3]。
我國土壤總體上均已遭受PAEs不同程度污染,含量一般在μg/kg至mg/kg數量級[4]。土壤中的PAEs通過揮發、淋溶、植物吸收等不同途徑進入大氣、水體、植物等自然介質中[5-6],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穩定性構成潛在危害,引發全球性環境污染和人類健康風險[7]。土壤PAEs通過食物鏈延伸或生產生活直接進入人體[8],會干擾人體正常內分泌,擾亂生殖系統和生長發育功能[9]。此外,長時間暴露于某些PAEs化合物中,將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產生“致突、致畸和致癌效應”[10]。因此,開展區域土壤PAEs植物修復技術研究,不僅有利于制定PAEs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措施,而且對保障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對酞酸酯污染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更多地側重于植物吸收修復方面,對酞酸酯污染物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的報道較少[11],對冬瓜的脅迫性影響以及吸收修復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試驗研究同種作物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的生長、酞酸酯積累情況,旨在為酞酸酯污染土地的農作物栽培和土壤修復提供依據,為植物修復模式構建提供參考。
水稻土取自華南農業大學農場水稻田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32%,總氮(TN)含量為0.10%,總磷(TP)含量為0.07%,總鉀(TK)含量為2.00%,pH值5.56,質地為中壤土。菜園土取自華南農業大學農場旱地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95%,TN含量為 0.15%,TP含量為 0.03%,TK含量為 0.67%,pH值5.32,質地為沙質壤土。赤紅土取自華南農業大學果園表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08%,TN含量為 0.06%,TP含量為 0.01%,TK含量為 0.62%,pH值5.02,質地為沙壤土。
土壤樣品經風干、碾碎后過5.0 mm篩,分成7份,每份 8 kg。把PAEs溶入甲醇,配成含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ortho-phthalate,DMP)4 g/L,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cthyl ortho-phthalate,DEP)8 g/L,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50 g/L的母液。據表1的要求,將相應體積的母液溶于300 mL水中,均勻加入8 kg清潔土壤中,攪拌,添加蒸餾水,使土壤成糊狀時停止加水。在通風處避光風干,待用。
試驗用植物為廣東雜交黑皮冬瓜(Benincasahispida)。用營養土育苗,待幼苗有3~4張葉時,選擇長勢好且較一致的冬瓜幼苗移植入裝有污染土的瓷盆內,每盆3株。每盆施10 g復合肥作底肥,每日澆蒸餾水,用水量根據實際需要量確定。20 d施肥1次,復合肥每次每盆用量為1 g,共施肥2次。
根據美國土壤PAEs化合物推薦治理標準,DMP、DEP和DEHP含量分別為2.0、7.1和50.0 mg/kg。將土壤處理分為7組(表1)。試驗種植在華南農業大學溫室內進行,時間為2016年8—12月。

表1 人工污染土壤中PAEs濃度
從圖1、圖2可以看出,在水稻土中,單一PAEs及不同組合對冬瓜生物量的影響不同,對地下部生物量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P>0.05),對地上部(莖、葉)生物量影響最大的是T6處理,最小的是T5處理。單一PAEs處理中,T1處理與T2處理冬瓜地上部生物量差異不顯著,但均與T3處理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復合處理中地上部生物量大小順序為T6>T4>T7>T5(圖1)。從生物量變化來看,雖然各PAEs濃度處理對冬瓜生長的脅迫程度有差異,但PAEs共存時各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冬瓜生長產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菜園土中,添加單一PAEs處理時,冬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影響呈現出一致趨勢,大小順序依次為T1>T2>T3;在復合情況下,T5處理和T7處理的生物量較大(圖3、圖4)。在赤紅土中,T6處理冬瓜地下部生物量最大,為0.234 g/株,而T2單一處理和T7復合處理的最小;T2單一處理地上部生物量最小,T4復合處理冬瓜莖葉生物量最大(圖5、圖6)。



從圖7可以看出,在水稻土中,不同處理中冬瓜不同部位3種PAEs總含量為根>莖>葉。隨著土壤中總PAEs含量增加,除T6處理外,冬瓜莖和葉中總的3種PAEs含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在T5和T7處理中,3種PAEs在莖中含量分別為42.302、39.818 mg/kg,葉中的含量分別為30.047、29.671 mg/kg,說明冬瓜對3種PAEs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
在菜園土中,冬瓜地下部根中3種PAEs含量大于地上部莖、葉中的(圖8)。這一結果與水稻土結果相一致。但與水稻土中冬瓜莖、葉3種PAEs含量相比,菜園土中冬瓜地上部3種PAEs含量較小。出現這一現象可能與土壤性質、種植時間(較短)等因素有關。




在赤紅土中,冬瓜地下部根中3種PAEs含量大于地上部莖、葉中的,這一結果與水稻土、菜園土結果相似。但與水稻土中冬瓜莖、葉3種PAEs含量相比,赤紅土中冬瓜地上部3種PAEs含量較小,與菜園土冬瓜地上部莖葉中的3種PAEs含量相近(圖9)。出現這一現象可能與土壤性質、種植時間(較短)等因素有關。


圖10反映了水稻土DMP不同處理冬瓜根、莖、葉中DMP的差異性。在含有DMP的4個處理(T1、T4、T5、T7)中,根中DMP濃度分別為4.109、6.642、8.029、5.298 mg/kg,T1單一處理根DMP含量較低,復合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MP在根部的積累;DMP在不同處理的冬瓜莖、葉中的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T5、T7復合處理莖、葉中DMP濃度均高于T1單一DMP處理。結果表明,隨著土壤中PAEs總量的增加,冬瓜莖、葉中DMP的含量增加顯著。圖11反映了水稻土不同處理冬瓜根、莖、葉中DEP的差異性。在冬瓜根中,不同處理DEP含量分別為2.199、2.590、3.358、1.824 mg/kg,T6處理組的濃度最高;在莖和葉片中,則是T2處理的濃度高。不同組合處理對冬瓜莖、葉中DEP含量的貢獻有一定的差異,部分達到顯著性水平。圖12反映了水稻土不同處理的根、莖、葉中DEHP的差異性。4組不同處理冬瓜根中DEHP含量最高的是T7處理,而T6復合處理根中DEHP含量較T3單一DEHP處理的低。DEHP在冬瓜莖中的含量最高的是T5復合處理,其次是T7復合處理,而T6復合處理的較T3單一處理低。不同處理中,冬瓜葉中的含量與莖中情況相似,說明冬瓜地上部對PAEs的具有一定的累積。
在菜園土含有DMP的4個處理中,根中DMP含量有一定的差異,復合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MP在根部積累,這種現象與在水稻土根中結果相一致;DMP在不同處理的冬瓜莖中的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T5復合處理莖、葉中DMP含量高于其他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隨著土壤中PAEs總量的增加,冬瓜莖、葉中DMP的含量會增加(圖13)。在冬瓜根中,T2處理的DEP含量最高,達到 2.095 mg/kg,而在地上部的莖葉中,也是T2處理的含量高,并且與其他復合處理的DEP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14)。4組不同處理根中DEHP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T6處理根中DEHP含量最高,而T3處理根中DEHP含量最低。DEHP在地上部莖、葉中的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T3處理的為2.118 mg/kg,為最大值;其次為T7處理,T5處理的最低(圖15)。與水稻土中冬瓜的DEHP含量相比,根中DEHP的含量相當,但地上部莖、葉中DEHP的含量則較小。




在赤紅土含有DMP的4個處理中,根中DMP含量無顯著性的差異;DMP在不同處理的冬瓜莖中的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T1處理莖、葉中DMP含量高于其他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圖16)。在冬瓜根中,T2處理組的含量最高, 達到0.875 mg/kg, 而在地上部的莖葉片中,T7復合處理的含量較高,并且與其他處理的DEP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圖17)。4組不同處理根中DEHP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T5處理的根中DEHP含量最高,而T3處理的根中DEHP含量最低,這一現象與菜園土中的相一致。DEHP在地上部莖、葉中的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圖18)。



污染水稻土中種植冬瓜后,對土壤中PAEs具有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最低為T6處理(89.1%),最高為T2處理(99.7%)(圖19)。污染菜園土中種植冬瓜后,對土壤中PAEs具有較好的降解效果,T1處理、T2處理和T4復合處理的降解率較高,分別為83.5%、91.1%、87.4%;T3、T5、T6、T7降解率較低,分別為44.0%、41.2%、36.4%、41.4%(圖20)。污染赤紅土中種植冬瓜后,對土壤中PAEs具有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最高為T2處理(94.6%),最小為T6處理(43.1%),與水稻土研究結果一致(圖21)。




DMP、DEP、DEHP及其組合的不同處理對冬瓜生物量的影響不同,不同土壤中單一PAEs對冬瓜生物量影響大小順序分別為水稻土DEHP>DMP>DEP、菜園土DEHP>DEP>DMP、赤紅土DEHP>DMP>DEP。不同復合處理時,不同土壤中對冬瓜生物量影響較小的組合分別是水稻土DEP+DEHP、菜園土DMP+DEHP、赤紅土DMP+DEP。
隨土壤中PAEs總量的增加,冬瓜莖、葉中PAEs含量增加。3種PAEs在冬瓜體內的分布在水稻土、菜園土和赤紅土中均為根>莖>葉。3種PAEs在莖中含量最大為 42.3 mg/kg,葉中含量最大為30.0 mg/kg,表明冬瓜對3種PAEs有較強的富集能力;但地上部莖、葉中3種PAEs含量因不同土壤類型、生長時間不同而有差異。

單一和不同組合PAEs處理的污染土壤種植冬瓜后,水稻土、菜園土、赤紅土中3種PAEs的含量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