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區第九中學 湖南常德 415101)
我們在習題教學過程中往往具有盲目性、大題量性和重復性,造成學生疲憊,對物理學習沒有興趣,思維不靈活,解題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我們要分析學生出現思維障礙的原因,探索出突破思維障礙的教學策略,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1]
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以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為主,社會實踐活動較少,不論是與大自然的接觸還是與工業、農業生產的接觸都非常少。然而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物理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有許多物理規律,這些大部分學生都缺少直接接觸和深入觀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和應用中,我們是以實驗作為其基礎,以事實作為其根據.學生缺乏日常的物理知識,也沒有去實踐各種物理實驗,所以他們的感性認識很匱乏,狹窄的思維空間和模式限制了他們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2]
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從表面上看,與數學公式有著本質區別的物理公式與數學公式是一樣的,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習慣于生搬硬套物理公式,對于物理公式中每一個物理量的真正含義和物理規律不能做出深刻準確的理解。不清楚公式的使用條件,所以不能夠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分析臨界速度時,課堂上教師講過,繩子拉著物體過最高點的臨界速度是g l等。
思維定式限制和阻礙了創造思維的開發,思維定勢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一些學生無法正確辨認和對待自己頭腦當中的錯誤認識,并且對其錯誤認識深信不疑,不知變通,思維僵化。比如,“+”和“-”在物理中常用的符號,它表示矢量的方向、標量的正負和表示物體的性質。而在解題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經常簡單的認為它只是表示方向,忽略了它的其他作用,導致解題無解或者錯誤。
習題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特點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激發學生的發展性和開放性思維,多角度、多方法地去理解問題和思考問題。豐富的理論知識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基礎理論知識積累得越多、牢固地熟記和掌握理論知識的含義和運用條件,做題時才可以舉一反三,根據自己新的解題思路找到新的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基礎知識的加強、基本方法的靈活掌握,是提高學生能力和成績的關鍵,開發學生的創新性、發散性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此外,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的解決不能完全依靠老師,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培養學g l ,當習題中出現輕桿拉著物體過最高點時,由于思維能力的缺失,很多學生想當然認為此時物體過最高點的臨界速度也是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解題過程中提煉出解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開放、主動的狀態,這都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且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物理知識本身就枯燥無味,如果老師的教學方法也陳舊呆板,那么學生對學習物理就會失去興趣,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點,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授知識。將討論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中,要求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生和學生之間合作共同探討結果。

例如:在方向水平的勻強電場中,一個不可伸長的不導電細繩的一端連著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點,把小球拉起直到
細繩與場強方向平行,然后無初速度釋放,已知小球擺到最
低點的另一側,線與豎直方向的最大夾角為θ,如圖所示,求:
(1)勻強電場的場強;
(2)小球經過最低點時細線對小球的拉力。
針對這道習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①這個問題包含哪幾個狀態?小球分別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②在以上幾個狀態中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③在小球無初速下擺過程中,可以分為幾個小過程來分析?④在這幾個小過程中,分別有幾個力對小球做功?做什么功?做多少功?⑤你認為選用什么規律方法解決比較合適,用這種方法解決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同學們進過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于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老師就要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不論對與錯大家都要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最后老師要收集學生的討論結果,對出現的錯誤要做出正確及時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上的問題。
新課程要求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良好情感態度和建立起的正確價值觀。要改變單一由教師評價學生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體系中來。可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點評。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可多種多樣,通過這些評價形式可以發現和了解學各自的思維特點。讓學生在自評中反思自我、建立自信;在互評時賞識他人、取長補短;在師生點評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可以在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向上、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出比、學、趕、幫的學習勁頭。
在經過老師對物理基本理論知識的講授后,需要經過物理習題課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深化,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題技巧,促使學生將頭腦中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物理習題課對高中生物理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不斷地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策略去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