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夢佳 蔡斌 余靚
摘 要:傳統醫院通過純手工質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醫院E-Healthcare發展背景下,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改進探索,開創了一條以電子化驅動與控制,結合信息系統結構化管理的新模式,以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安全,提高醫院運營效率。
關鍵詞:醫療質量管理;信息化探索;持續改進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0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5-0001-02
Research 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Quality Based on E-Healthcare
GU Meng-jia,CAI Bin,YU Liang
(Quality Management Office,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6,Zhejiang,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hospitals have certain defects through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ure manual quality control.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spital E-Healthcare development,quality management work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explored,creating a new electronic drive and control,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Mode to ensure maximum patient safety and improve hospit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Key words: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Information exploration;Continuous improvement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自1994年建院以來,就致力于打造優質、高效的醫院管理模式,其中醫療質量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早已從傳統的單純質量控制與評價逐步向依托于數字化的電子系統平臺進行的醫院質量管理轉變[1~3]。在2014年醫院提出要建設“未來醫院”的背景下,依托于E-Healthcare的全面質量管理也在不斷探索改進。包括依托信息化平臺與軟件進行質量績效管理、信息化的流程改造、質量數據的信息化管理等。
1 信息化質量管理
信息化的質量持續改進是一個將傳統質量管理不斷精細化、準確化的過程,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醫療流程的控制和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與反饋上。通過對醫療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優化患者的就醫流程,在關鍵節點對醫療質量進行控制與監管,不僅能保證患者安全,也為后續質量改進工作提供原始可追蹤的痕跡。此外,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常用的改進工具如FOCUS-PDCA、FMEA、六西格瑪等都需要原始基線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信息化能有效保證數據的客觀、真實與時效。同時,信息化為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提供了保證,運用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可以將人力從傳統手工繁瑣的計算過程中解脫出來,在節省時間同時,避免了從毫無規律、基礎、原始的數據整理中發現規律的過程,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還能計算很多手工無法實現的統計量,在豐富分析方法的同時使分析更為準確,再通過各種圖標的形式進行展示,能有效掌握數據變化的趨勢與走向,從而更好地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最后,信息化將數據與流程結合,通過對流程中數據的監控與反饋,找出流程的缺陷,進而持續質量改進,不斷優化流程,更好的提高效率與安全。
2 電子化質量管理在我院的應用
醫院電子化質量管理在強調盡量減少人工操作,建立“減人增效”下的績效管理的同時,保證了數據真實可信,體現了員工真正的價值,是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與趨勢。以下為我院進行電子化質量管理探索的幾個成果。
2.1第一臺手術準時劃刀率的提高 手術室效率管理是提高醫院整體運行效率中的重要環節,而每日的第一臺手術準時劃刀對提高手術室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我院規定每日的首臺手術劃刀時間為9:00,將在此之后進行劃刀的手術定義為延遲劃刀手術。通過對所有延遲手術的信息進行分類統計觀察發現,對手術醫生出勤準時率的控制是提高第一臺手術準時劃刀率的有效途徑。我院從2016年開始首次使用手術室衣柜Lock系統。該系統通過與醫生名牌芯片內的個人信息相關聯,在醫生到達手術室刷卡打開衣柜時開始讀取信息,以該刷卡時間作為手術醫生到達手術室的準確時間。將該信息納入手術醫生的考勤與績效管理,以此來進行監督管理,提高第一臺手術準時劃刀率,從而提高手術室利用率和周轉率,將有限的手術室資源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起來,提高醫院整體運營效率,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2營養篩查的流程信息化改進 我院的營養篩查工作最初是由護士發起,經由醫生評估判斷來決定患者是否需要營養會診,再經由主管醫生下飲食醫囑。而實際工作中這種主觀的評估判斷可能不能很好地確定患者是否真的具有營養風險。因此我院在經過精細化流程改進后,將篩查項目的過程路徑化并嵌入電子病歷系統,引入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量表,與所有的患者入院評估一起,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病史情況填寫評分依據,系統自動統計總分。在電子病歷大病史欄目中增加營養會診項目,點擊進入后可以查看患者的NRS2002得分情況,當分數≥3分時,系統自動判斷為需要進行營養會診,并將此消息通過系統直接反饋給負責醫生,由醫生判斷是否確實需要會診,如果判斷結果為不需要,則在系統反饋中填寫理由,整個流程實行電子化閉環管理。該項目在經過質量持續改進項目的信息化調整后,能夠效率更高、更量化地反映患者的營養風險,而電子化的過程在減少人工出錯概率的同時能及時地通知主管醫師患者的營養評估結果,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相應的治療。
2.3質量數據的信息化管理 我院目前已引進院內版DRGs績效分析系統和BQ商業智能信息平臺,對醫療質量與醫生績效進行實時監控與管理。其中DRGs績效分析平臺通過實時更新分析醫院DRGs及醫療質量相關指標數據并進行圖表化展示,方便各臨床科室可根據各自需求下載查看,進行科室內部的質量評價與分析。系統內除了可以查詢DRGs的所有相關指標,包括CMI、RW分值、主刀醫生的三四級手術比例、科室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數、平均費用等基礎信息,同時可以導出數據圖標,便于科室進行分析和總結。而BQ商業智能信息平臺與醫院的HIS系統直接對接,主要用于我院Attending醫生(主診醫生)的績效與工作量評價,按照內科與外科,分別統計門診、住院、手術和在院四個維度的指標,主要包括總收入、藥占比、耗材占比、平均住院日、門診及住院年手術、重要操作量等數據。系統除了可以展示每月的具體數值,還有年度數據變化趨勢的條形圖。各類數據監測質量管理辦公室均有專人負責管理,對異常趨勢數據進行分析,協助臨床優化診療服務流程,解決問題,真正做好院科兩級質量管理,提升醫療質量。
3 總結
電子化、信息化、無紙化已經成為了現代化醫療活動的發展方向,作為保障醫療安全與患者利益并致力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的質量管理部門,如何充分利用醫院現有資源,高效地進行醫療活動并提高醫療質量是永恒的主題。我院在E-healthcare的大環境下創造性地參與開發Lock系統、入院評估營養篩查流程,DRGs績效系統與BQ質量數據管理平臺等電子化質量管理工具,運行效果較好,也方便了臨床對數據溯源的而需求。2017年醫院順利通過HIMSS7級認證,這標志我院在醫療信息化及管理應用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未來的探索改進中,醫院將更關注醫療流程的全閉環管理、多部門合作的流程電子化改進以及更能惠及所有患者的智慧醫療開發等方面。
參考文獻:
[1]徐微.淺談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的管理[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S1):21-23.
[2]沈崇德,王彬夫.基于電子病歷的醫療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策略[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08):42-44.
[3]肖飛,樊光輝,黃正東.數字化背景下的病區醫療質量管控[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9):669-672.
[4]羅忠梅,曹陽慧,張相云,等.人臉識別考勤系統聯合信息平臺提高首臺手術準時率[J].護理學雜志,2012,27(20):10-12.
[5]馬洪升,戴燕.日間手術治療模式國內外發展簡述[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47-48.
收稿日期:2018-4-17;修回日期:2018-5-4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