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威方 林昌明 李福明 張智霖
摘要:濕加松采穗母株質量是保證良種壯苗的關鍵。文章從濕加松良種資源選擇和苗木培育兩方面展開,重點介紹了采穗圃營建中采穗母株培育的關鍵技術,以及輕基質網袋容器苗培育的配套管理技術。
關鍵詞:濕加松;壯苗;培育
Abstract:The quality of 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 is the key to guarantee the strong seedling.This article was developed from two aspects which were selection of seed resources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techniques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when constructing the harvesting nursery,and the support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light base net bag container seedlings.
Key words: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Strong seedlings;cultivating
濕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是濕地松(P.elliottii var.elliottii Engelm)與加勒比松(P.caribaea Morelet)的種間雜種,能綜合其父母本的優點,具有早期生長快、生長量大、分枝好、樹干通直、耐水濕、抗病蟲能力強等優點,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林樹種,其木材可用于鋸板、造紙。此外,濕加松樹干富含松脂,可為林產化工提供加工原料。已成為我國華南地區重要工業原料林樹種之一,近年來推廣面積近100萬畝。
目前國內木材相對短缺、松脂資源逐年減少的情況下,深入開展濕加松良種壯苗培育技術的研究,為廣東乃至我國南方省區商品林基地建設提供優良種苗,對于增加原材料供給、提高林業經濟效益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良種資源
我國于1974年首次進行了濕地松與加勒比松的雜交育種研究。1991開始我單位在廣東省林科院育種專家的指導下,利用現有的國內種質資源開展較大規模的濕地松與加勒比松雜交育種研究,采用析因交配設計配制濕地松與加勒比松的雜種,累計配制雜交組合354個。通過多地點多立地條件造林對比試驗,篩選出一大批優良雜種。在1塊9年生的測定林中[1],選育的濕加松優良組合樹高、胸徑、材積分別為12.57m、20.72cm、0.2223m3,比澳大利亞產的濕加松分別大9.97%、3.19%、15.84%,比臺山濕地松種子園混合種大51.14%、76.35%、350.32%。表明利用我們現有的育種材料開展雜交育種,同樣可取得與澳大利亞濕加松相近的生長量增益。2001年起開展無性系選擇研究,繁殖、測定無性系900多個,通過濕加松實生苗與扦插苗木生長比較發現雜種的無性群體在種植后1~3a內生長比實生群體慢,但年生長量逐年增大,到第4a時可超過實生群體[2],初步證實優良雜種可通過扦插繁育推廣應用。采用早期篩選,重復測定措施,目前已有15個濕加松優良家系被廣東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良種。
二、壯苗培育
良種壯苗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濕加松推廣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濕加松人工林高產、優質、強抗逆性的重要條件。目前濕加松苗木繁育以扦插苗繁育為主,實生苗繁育為輔。利用優良F1家系種子營建采穗圃,進行扦插繁育。主要優點是保持了良種的優良特性;苗木擴繁系數大,彌補了濕加松實生苗木數量不足;苗木較健壯,生長快,根系較好,移栽成活率高。但也存在育苗設施建設投入較大;苗木繁育技術難度較高等缺點。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在采穗母株選育、采穗圃建設管理、育苗基質的選擇、扦插管理、煉苗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苗木質量大大提高。
(一)采穗圃建設管理
1.優良家系選擇
家系是苗木質量的關鍵,家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苗木的質量和生產成本。我單位一直以來,特別重視家系的質量。一個適合扦插繁殖的家系,首先是要在測定林中生長表現優秀的材料,其次是在苗圃中要表現出耐修剪、生產穗條數量多質量高、扦插易生根、成活率高等。優良家系選擇要經過雜交組合選擇(經人工控制授粉獲得大量雜交組合F1種子、多點營建測定林、測定、篩選優良雜交組合)→種子培育(對優良雜交組合進行人工控制授粉重復制種)→通過規模化扦插繁育試驗,篩選出耐修剪、扦插易生根、成活率高的家系。選擇一個優良的家系,一般要付出15年的努力。
2.母株培育
在濕加松扦插繁殖配套技術[3]一文中,提出由半年生的實生苗木直接營建采穗圃。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直接用實生苗營建采穗圃出現部分苗木生長不整齊、不耐修剪易枯死、穗條產量低等問題,嚴重浪費了資源。采用第一代扦插苗作為繁殖材料既可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又擴大了良種的繁育系數,但隨著扦插代數的提高,后代的優良性狀就會產生退化。我單位嚴格采用第一代扦插苗作為繁殖母苗,從源頭上保證了苗木的質量。采穗母株苗期集中培育、統一管理、整形,初步培育成矮桿平臺式的母株。
3.采穗母株種植
選擇一塊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塊作為圃地。按照“高標準、高投入、高產出”原則種植采穗母株。整地標準按照濕加松良種扦插繁殖技術規程執行。每壟中間開設一條溝,溝寬20cm,深20cm,每畝施有機肥2t,株行距80cm×80cm,品字形種植,鋪地膜,安裝自動噴灌,營建高標準的采穗圃。
4.采穗母株更新
母株老化會導致后代優良遺傳性狀退化,為保證母株幼化性狀,母株6年更新一次。
(二)扦插管理
1.基質配方
在濕加松扦插繁殖配套技術[3]一文中,提出扦插基質是黃心土。雖然扦插成活率高且穩定,但單個營養杯比較重,運輸成本高,黃心土粘性大,有機質含量低,容易板結,影響種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長。隨著經濟的發展,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社會對苗木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黃心土營養杯苗已漸漸不適合市場需求。輕基質具有透氣、透水、透根性能好,重量輕、易包裝、苗木運輸便利,環保等優點。與黃泥土培育的容器苗相比,其根系發達,移栽不需脫容器,造林成活率高等,而且緩苗期短,栽后即迅速轉入正常生長,減少了雜草對幼樹生長的危害。2007年起,我單位加大投入,開始做輕基質扦插育苗試驗。經過幾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適于濕加松苗木培育的輕基配方及配套的管理技術。
2.穗條選取和處理
剪取半木質化、生命力強、壯旺的、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合格穗條,長度約8–10cm,剪下后把穗條浸在裝有清水的桶中,浸的深度約2–3cm,放在清水中的穗條經過撿好后放在配好的多菌靈溶液中殺菌,浸的深度約2–3cm,時間10分鐘。為提高扦插成活率,先對穗條進沙藏培養處理,待形成愈傷組織后再進行扦插。在沙藏時,要保證濕度,15–20天就可形成愈傷組織。
3.扦插
穗條形成愈傷組織后進行扦插。扦插時,用竹簽在容器基質中插一小孔,再將穗條插于小孔內,深度為2–3cm,然后壓實周圍的基質,并淋透水
4.扦插后管理
插后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控制好水、肥、溫濕度等方面[3]。蔭棚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保持插穗葉面濕潤,相對濕度80%以上為宜。噴水原則是插穗生根前,噴水次數可多些,但每次噴水時間要短;插穗開始生根后則相反。夏天中午氣溫較高,可對蔭棚頂噴水降溫。
(三)煉苗管理
穗條生根抽梢形成苗木后,移出陰棚外煉苗。常規煉苗是直接把苗木搬放在煉苗圃的苗床,四周培上黃泥。這樣煉苗,苗木根系深入地下,起苗時就要傷根,影響苗木出圃率。經過多年探索,為了避免苗木傷根,采用圃地鋪地膜或用育苗架等方式煉苗,避免了苗木與地面的直接接觸,大大減少了根系深入地下及起苗傷根等問題。
(四)病蟲害防治
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苗期蟲害較少,病害以松苗葉枯病、松針褐斑病、灰霉病為主。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盡量減少病害發生,可以選用較低濃度百菌清或多菌靈、托布津等噴施進行預防;對已發生的災害,要及時除掉病株,及時采用綜合防治措施,要縮短噴殺間隔時間,用藥量適當增加。
(五)苗木出圃
從扦插到出圃,一般需要培育15個月。出圃時苗木頂芽完好、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無損傷,苗木平均高23.6cm,苗木平均地徑達到0.34cm,93%的苗木達到Ⅰ級苗出圃標準,Ⅰ級苗木出圃率提高了10%。
三、展望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以及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黃心土育苗雖然扦插成活率高且穩定,但存在運輸成本高、有機質含量少、出圃率低、環境污染等問題,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優質苗木的需求。因此,大力推廣濕加松輕基質網袋容器壯苗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陳貳,潘志剛,黃凱.雜交松試驗研究初報[J].廣東林業科技,2004,20 (2):1-6.
[2]趙奮成,張應中,李福明,等.濕地松×加勒比松F1雜種的扦插與實生苗木早期生長比較[J].林業科學研究,2005,18 (3):325-330.
[3]張應中,趙奮成,鐘歲英,等.濕加松扦插繁殖配套技術[J].廣東林業科技,2008,24 (2):25-30.